【摘要】大數據是一把雙刃劍,為數字圖書館的發展帶來機遇與挑戰。本文嘗試對大數據環境下的數字圖書館服務進行分析,以期為相關服務活動的開展,提供有益的借鑒與啟示。
【關鍵詞】大數據;數字圖書館;服務
【作者單位】涂芳,武昌工學院圖書館。
據相關統計顯示,2015年信息消費成為公民消費的主要內容,大數據時代給傳統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數字圖書館如何應用大數據技術趨利避害,充分發揮數據優勢,避免大數據網絡化帶來的用戶分流,提升數據的挖掘深度,為用戶提供更加滿意的服務,是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圖書館人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數字圖書館的大數據架構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數字圖書館應用大數據的相關技術開展服務,首先需要明確數字圖書館的大數據架構方式,這也是大數據與數字圖書館的契合方式[1](如圖1所示)。
數字圖書館的大數據架構基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數字圖書館對大數據技術的利用首先要建立在相關數據資源基礎上,各種網絡信息資源、數據庫資源、讀者數據等都是圖書館可利用的“大數據”,這些異構化資源分布式存儲于不同節點,種類繁多且缺少深度挖掘、整合與分析,造成資源冗余與可利用程度低;二是針對上述問題,通過智能化信息采集技術——信息采集軟件、智能化搜索引擎等,對非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與結構化數據進行數據集合;三是應用大數據技術對圖書館資源進行存儲,云計算技術已經不能滿足數字圖書館全部信息資源的存儲,創新大數據存儲技術,增加數字資源整合的深度與廣度,實現資源虛擬化存儲與管理的同時,還要注重存儲過程的標準化與規范化;四是大數據處理,這一環節是數字圖書館大數據架構中的核心步驟,關系數據庫的批處理方式,此環節中非結構化數據與半結構化數據的流處理方式,形成數據與信息集成,成為用戶可利用的數據資源;五是大數據應用,同時也是一個數據檢索的過程,提供用戶需要的個性化服務與信息資源;六是目標,數字圖書館與大數據技術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更加方便用戶使用資源,為用戶提供更加滿意的服務。總之,數字圖書館大數據架構核心層是大數據采集、存儲、處理與應用,相關數據是基礎條件,用戶滿意是最終目標。
二、大數據環境下的數字圖書館服務
大數據環境下的數字圖書館服務具有數字化、便捷化、高效化的特征。具體地講,大數據環境下的數字圖書館服務,既包括基礎性服務(數字圖書館傳統服務),也包括個性化服務(信息推送、數據可視化等)、創新化服務(MOOC等),以及未來大數據環境下數字圖書館服務必然走向的智慧服務。
智慧化的服務方式是未來圖書館發展的主要方向。智慧圖書館作為未來圖書館發展的主要形態,其服務方式與模式上存在智能化要求。智慧服務區別于傳統服務與個性化服務的明顯特征——服務理念、服務流程、服務策略、服務模式的智能化,極大地方便館員與讀者對資源的傳播、共享與利用,同時還可以加強館員與讀者的交流。而信息技術的推動是智慧化服務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圖書館應融合利用好信息技術,不斷研發新的智慧服務方式,將為數字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發展大數據環境下的數字圖書館服務,應注意以下幾點。
1.樹立正確理念
大數據環境下的數字圖書館服務,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服務理念,這是數字圖書館開展大數據服務的前提。這就要求圖書館樹立開放式資源及數據關聯理念,應用大數據技術對數據資源進行深度挖掘與整合,并進行知識傳遞與共享。在具體的服務過程中,樹立整體觀念,全面認識和了解系統服務要素。
數字化的資源內容——大數據環境下產生的各種數據,是數字圖書館開展資源服務的基礎。數字圖書館主要根據讀者需求情況的調查結果,利用相關的云計算技術等,為讀者開展有效的數字知識服務。
服務手段的智能化——大數據環境下的數字圖書館,可以實現采編、檢索、服務整個業務流程的智能化,為讀者提供相關資源和服務,從讀者需求出發,采用更加智能的手段進行參考咨詢、資源外借與歸還等服務。
交互式的服務體驗——大數據提供交互式的服務體驗,如設立數字圖書館微信、微博等,充分參考讀者意見并及時反饋[2]。
個性化的服務方式——數字圖書館根據讀者資源利用信息記錄,開展個性化的定制信息推送等。
此外,圖書館應堅持知識產權與法律安全原則,注重讀者隱私保護、傳遞的便利性等,以多樣化的服務方式和途徑,給用戶提供多樣化的數字服務體驗。在服務資源建設上,要設定詳細規范的發展規劃,配置專業的資源建設人才與設備,對大數據資源進行合理化的組織與分類,并且根據數字圖書館的類型與服務對象的特征,規劃整個信息資源的采購與開發流程。
2.構建數字圖書館服務模型
構建基于大數據架構的數字圖書館服務模型,是數字圖書館開展相關服務的基礎。該模型包括資源發現、資源存儲、資源組織與資源檢索,四者有序銜接,分別與數字圖書館大數據架構核心層的四項基本內容相互對應,共同構成服務內容的有機整體(圖2)。
3.踐行大數據服務策略,并不斷創新
大數據環境下,數字圖書館服務策略是服務的關鍵。
(1)基于大數據的傳統服務策略。傳統服務策略主要集中體現在一站式的資源服務、信息與資源的可視化服務、學科知識服務、智慧化服務等。
首先,數字圖書館提供一站式的資源服務平臺。利用Map Reduce 、 Hadoop 與NoSQL 等云計算技術[3],建立各種知識關聯數據庫,并對各種關聯數據庫與并行數據庫進行知識挖掘和序化組織,即整合與開發。一站式的資源平臺,具有明顯的開放式特征和趨向,用戶通過交互式的統一平臺可進行資源上傳與存儲、信息檢索、數字參考咨詢、下載利用等,簡化了傳統資源的利用服務流程,提升了館員信息技術素養及能力,增加了用戶與館員的交流溝通。一站式資源服務平臺建立在大數據集成基礎之上,將各種數據集中開發、分類整理,并根據用戶需要進行組織控制與分類設置,最后通過相關渠道進行傳遞。基于大數據的數字圖書館提供的一站式服務,與傳統圖書館一條龍服務存在明顯區別,傳統圖書館服務的資源采集、編目、整理、流通、咨詢等各個環節,分工協作與循序工作特征明顯,服務缺乏活力及靈活性,反饋信息比較慢,不易于真正理解讀者信息需求。基于大數據的數字圖書館一站式信息服務,建立在海量數據及信息資源的科學加工、分類整理的基礎上,傳遞速度快、反饋及時且針對性強,個性化特征明顯且用戶滿意度高。
其次,信息與資源的可視化服務。可視化服務平臺在數字圖書館的應用較為普遍,其利用二維法與三維法構建信息可視化空間,可以實現多維信息的可視化,還有利用觸屏式與交互化方式增強讀者體驗與記憶,使復雜問題簡單化且易于讀者接收利用,比如建立可視化圖譜、可視化信息檢索方式、系統可視化等。
再次,基于大數據的學科知識服務。提供數字圖書館學科知識服務的館員除要求具備專業知識背景外,還要懂得利用大數據相關技術進行知識挖掘與共享傳遞,能夠將大數據環境下相關主題知識進行有效整合,及時推薦給用戶,并且根據用戶需求進行改進。目前,大部分數字圖書館館員能夠為用戶提供基本的信息服務,但其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深層次的知識開發與整合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中國科學院大學在學科館員的服務領域開展了諸多探索,值得借鑒。
最后,智慧化服務主要包括信息推送與定制、智能檢索等方面。智慧化服務方式是未來智慧圖書館的主要服務方式,也是數字圖書館應用大數據技術發展的目標與方向。
(2)基于大數據的創新服務策略。大數據環境下數字圖書館未來的創新模式仍應堅持法治與安全創新原則,重點在服務資源與服務方式兩個方面開展創新工作。如智能化服務手段不斷創新,使服務更加貼近讀者需求;開展特色化與個性化的服務活動,不斷提升讀者滿意度,提高數字圖書館的整體服務水平,加強與讀者的聯系等。
下面以大數據環境下數字圖書館創新服務——MOOC為例,體驗大數據視角下數字圖書館服務創新帶來的改變。數字圖書館作為現代圖書館的主要類型,大規模開放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簡稱 MOOC)是其重要的服務內容與方式。所謂 MOOC,是指開展大規模學生交互參與的、基于網絡開放式資源獲取的在線課程。該課程除提供視頻資源、文本材料和在線答題外,還為學生提供各種交互性社區,建立交互參與機制[4]。從三維角度對大數據、數字圖書館與MOOC進行分析——大數據突出形式多樣、海量信息、及時更新、高速傳輸,強調在“大數據”基礎上產生的環境轉變及數據間的相互關聯,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數據間相互的可操作利用;數字圖書館對MOOC的應用是建立在大數據發展基礎之上的,或者說MOOC本身亦為大數據發展過程中的子集表現或典型方式。
大數據、數字圖書館與MOOC是三位一體的關系,大數據及相關信息技術相互關聯,推動圖書館新型的資源發展與新興的服務模式。值得注意的是,MOOC只是大數據環境下圖書館服務創新的方式之一,數字圖書館還有很多其他創新模式。與傳統圖書館服務相比較,大數據環境下數字圖書館的服務存在以下幾點不同:構建基礎不同——傳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立在紙質與電子文獻資源基礎上,大數據環境下數字圖書館的服務強調多樣化數據來源的收集、整理與利用;具體內容不同——傳統圖書館注重業務職能相互對應,數字圖書館更加強調知識的挖掘與利用,突出數字化特征,與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利用程度緊密相關,與讀者的聯系更加緊密;服務方式與手段不同——傳統圖書館提供傳統的借還服務、咨詢服務等,數字圖書館通過智能化方式開展相關服務,智能化技術與軟件開發應用至關重要。
綜上所述,大數據環境下的數字圖書館服務,首先要樹立基于大數據的正確理念,全面認識大數據環境下的數字圖書館服務模式,踐行大數據服務策略,并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大數據環境為數字圖書館的服務發展提供了全新數字平臺,數字圖書館應用海量數據資源的同時,應注意甄選和識別有效的信息數據,充分認識信息安全技術的重要作用,保護讀者的隱私安全。
[1]楊艷. 基于大數據的數字圖書館信息服務研究[J]. 數字技術與應用,2015(7).
[2]余見遠. 基于大數據的數字圖書館信息服務分析與研究[J]. 信息通信,2015(12).
[3]祝森生. 大數據時代的數字圖書館信息服務[J]. 蘭臺世界,2015(32).
[4]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EB/ OL]. [2013-08-16].http:/ / en.wikipedia.org/ wiki/ Massive_open_online_cou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