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民
在廣東省陽江市,一宗數萬平方米農用土地在被非法征用過程中,8年來當地國土部門連下4道土地行政處罰決定書,非法征地行為不僅未被阻止,占地面積反而越來越大。面對行政處罰,當事人一邊認罰一邊繼續違法,當地國土部門卻一直按每平方米1元錢的標準予以罰款。看到這則新聞,不禁讓人啼笑皆非。如此荒唐執法,真是聞所未聞。
其實,對非法占用土地行為的處罰方式有多種多樣。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的相關規定,除了罰款外,還需恢復土地原狀、責令退還非法占用的土地。但當地國土部門下達的3份處罰決定書中,除了“1元/平方米”處罰,都沒有提及退還土地。所以,當事人一邊認罰,一邊利用非法占有的上萬平方米土地上成立了“園林綠化工程公司”,搞起了園林綠化、花圃種植、銷售園林花草樹木,據說獲利頗豐。
對于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不僅可以根據《土地管理法》,而且可以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破壞土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數量較大(基本農田5畝以上),造成耕地大量毀壞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不僅要并處或單處罰金,而且以非法占用耕地罪入刑。
而當地國土部門對于自己這一“超廉價”的處罰,竟理直氣壯辯解,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對未經批準非法占用土地,處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30元以下罰款,據此,“1元錢罰款符合國家處罰標準”。正因為罰款標準按每平方米1元計算,所以,行政處罰決定書表明,從2008年至2010年,違法者非法占有土地面積為26357.8平方米,被罰款26357.8元。這似乎很有道理。這在法律上稱之為“自由裁量權”。法律之所以賦予地方執法部門的自由裁量權,并非讓其隨意亂用,而是通過合法合規的自由裁量,讓行政處罰行為更合理,使非法行為得到遏制。如今土地出讓金數額巨大,不要說1平方米上萬元,五六萬元也不在話下。按現行的土地市場價格,即使每平方米30元的罰款,也是微乎其微,何況1元1平方米?這種處罰,實際上為不法行為撐腰,以至非法征地行為愈演愈烈。這完全違背了國家法律的自由裁量權的宗旨。當然,國家這“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30元以下罰款”的規定,也要與時俱進,提高相應的罰款數額。不然的話,真的成為違法者的擋箭牌。當地國土部門以“1元/平方米”的最低處罰,不僅無關痛癢,而且有包庇之嫌。我們不禁要問,當地國土部門為什么費盡心思打出最輕“板子”?為什么不責令違法者退還土地?為什么不追究違法者法律責任?為什么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難道有利益輸送的貓膩?為什么違法者如此有恃無恐,難道背后有保護傘?
廣東省陽江市國土部門這件荒唐執法并不是個例。今年年初,國家國土部披露,2015年全國發現違法用地件數上升9.77%。全國共立案查處違法用地案件6.25萬件;但僅僅只有16名責任人受到黨紀、行政處分或被追究刑事責任。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為了追求政績,個別地方不惜運用移花接木、先斬后奏等手段,亂占亂用農地,搞工業園區等。對于這些違法行為都出現過“網開一面”的荒唐執法。究其原因,一些地方個別領導,認為這是為了經濟的發展、地方的未來。
保護農地,是確保國家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實現中國夢的需要。要防止土地違法,不僅要依法處罰,追究法律責任,關鍵還要與時俱進修改國家有關法律制度,加大對黨政領導的問責力度等。從這個角度來說,廣東陽江這起荒唐執法,值得我們深入研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