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領域的市場派財經論者 葉檀:
各國經濟模式發生巨大變化。第一,在市場化的面具下,貨幣由政府主導的實質。如果說人民幣由政府主導,還會被認為是發展中國家的常態,看看發達國家。瑞士是歐元區的臨時成員,2015年1月15日,瑞士央行脫下臨時成員的馬甲,突然取消實施3年之久的1.2瑞郎兌1歐元的匯率上限,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出現動蕩,看空瑞郎的部分倉位爆倉。
日本同樣如此。前日本央行首席經濟學家早川英男7月20日大肆抨擊日央行當前貨幣政策,認為日本財行撒了彌天大謊。央行每一年都吃下差不多90%以上的新發債券,資產負債表劇烈膨脹到超過80%的GDP體量,日本央行已經變成一部自我實現價值的、世間罕見的永動機。他表示,日本央行應該放棄在兩年內達到2%的通脹目標這個時間框架,并承認將不得不開始縮減購債規模。
第二,政府主導經濟的力量在增強,極端勢力在上升。特朗普在眾多共和黨大佬的厭惡抵制下,居然成為共和黨的候選人。這是國家與族群分裂的前兆,聯想到土耳其等地發生的政變,以及此后的清洗,可以說是未來可怕的預兆。
在我國,為了維持投資增長、保持GDP基本穩定,國開行等政策性銀行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高盛最新的分析報告指,就財政政策而言,國開行是為準財政活動提供融資的重要工具,具體形式包括直接發放貸款和向項目注入資本金以撬動更多商業銀行貸款。2015年,通過國開行發放和撬動的貸款約占GDP 的6%、占投資的13%左右,約占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中的國內貸款的50%。
第三,目前市場藍籌公司是以往重化工業時形成的,信用靠政府背書與市場預期,如果兩者俱備,市場是買帳的。政府在大型企業轉型中不可或缺。在山西省政府為煤炭企業站臺后,山西晉城無煙煤礦業集團,19日成功出售20億人民幣270天超短融券,發行利率大幅走低。其邏輯是,政府降產能,根據山西省煤炭廳數據,2016年1-5月,山西煤炭產量比去年同期減少4131萬噸,下降11.1%;煤炭企業庫存比年初減少1234萬噸、下降24.73%。供求關系出現了積極變化,加上省政府背書,煤炭債有起色。與此前股市有色金屬、大宗商品價格暴漲的邏輯出奇一致。大藍籌就是靠去產能改革與政府背書。
第四,市場化主要體現在創新公司上,如美國的IT、生物醫療等行業,中國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要尋找未來二十年的萬科、茅臺股,在新經濟中找。傳統行業的組織架構重建,如網紅公司等,也算新經濟。對于中國而言,新經濟最大的問題是信用,如部分互聯網金融,沒有底線的創新是斷頭鍘刀,資產價格怎么上去的,還會怎么跌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