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題回放】
(2015·遼寧錦州卷)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自信與成功
□星一光
在中國文化傳統里,歷來倡導做人要謙虛和低調,但求成功,不事張揚。有個“堯讓天下于許由”的典故,堯認為自己治理國家不行,要把王位讓于有德行的許由。許由說,你把天下治理得這么好,卻讓我來做現成的天子,我不干。兩人推來讓去,便展現了古代君子的高風亮節。不僅如此,許由還以此為恥,跑到登封箕山小溪里將耳朵洗了又洗……每每讀到這里,我都感到這里謙虛得實在有些肉麻了。
謙虛固然能使人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以利進步,但過分謙虛反而顯得不自信,甚至會束縛一個人施展自己的才華。自信則恰恰相反,它能讓人化缺點為優點,自信可以讓懦弱的人變得勇敢:自信可以讓猶豫的人變得果斷;自信可以讓遲鈍的人變得機敏。但凡富有宏大志向、懷揣遠大抱負而作出卓越成就的人,大多是很自信的。縱觀古今中外,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自信可以促使人成功。
大詩人屈原的自信是“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詩仙李白的自信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文韜武略的漢武帝胸懷大志,自信十足,不愧為一代政治家、戰略家,開創了漢武盛世。
一代偉人毛澤東在青少年時期便顯示出了超乎尋常的自信。于喧鬧的集市中讀書,顯示了他對自控力的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其顯示了他對人生的自信。
貝多芬是狂傲的自信,他不但說過“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屈服”,他還說過“即使在陌生人面前,我也沒有必要像普通人那樣保持一種虛假的謙虛態度”。
有自信的人往往勇氣更足,而謙謙君子則顯得欠缺那么一點勇氣。如果兩者是競爭對手,戰局對謙和的一方是不利的。我國女乒選手鄧亞萍和喬紅,兩人技術水準和攻防能力在伯仲之間,但每每兩人對決,喬紅常常在鄧亞萍咄咄逼人的氣勢下無奈敗北,此所謂兩軍相遇勇者勝吧。
英國猶太政治家迪斯雷利說,在獲得成功之前,每個人都有自信的權利。心理學上有個詞語叫“悅納”。一個人的心理健康與否,有一個重要的標準,那就是他能不能接受自我,即所謂“悅納自己”。自信的人是最能悅納自己的人。自卑和嫉妒心理之所以會產生,是因為你不夠肯定自己,不夠喜歡自己,不敢挑戰自己,不敢把自己想象成勝利者,要想克服這些心理障礙,不自慚,不氣餒,心氣高一點,悅納自我,不妨來點自信。
(選自《潯陽晚報》,有刪改)
1.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論點。論點是作者對議論的問題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標題是“自信與成功”,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呢?文中提到:“縱觀古今中外,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自信可以促使人成功。”論點顯而易見。
答案:自信可以促使人成功
2.請分析文章第二段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議論文的語言表達。議論文語言的基本要求是表達準確、高度概括、觀點鮮明、生動形象。很顯然,這是一個排比句,有很強的語言氣勢,強調了“自信”能使人由弱變強。
答案: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增強語勢,增強說服力,有力地論證了自信能讓人化缺點為優點的觀點,進而證明了文章的中心論點。
3.請分析文章第七段畫線句子的作用。
解析:這道題考查的是論證方法。第七段畫線部分是一個典型事例,而且兩個人“一成一敗”,形成對比,從而論證了自信的重要意義。
答案:運用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有力地論證了自信的人勇氣十足,更容易取得成功(勝利)。
4.請為文章補充一個事實論據。
解析:這道題要求考生補充事實論據。先要根據觀點進行補充,事例要典型、真實、新鮮,有一定的代表性。敘述時,要寫清是誰,做了什么事,有怎樣的結果;而且,自信要體現具體,因自信促其成功。
答案:示例:文學家莫言雖然最初只有小學文化,但他對自己從事文學創作所需要的記憶力和想象力充滿自信,促使其創作出風格獨特的作品,從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考點闡釋】
議論文語言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準確、嚴密,感情鮮明。
1.要重視理解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指代性詞語所指代的內容,修飾限制性詞語的作用。議論文的思想感情離不開中心論點,要注意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感情及反語、感嘆、祈使、反問、雙重否定等句式的表達作用。體會議論文的語言,更重要的還在于注意理解和分析句間、段間的關聯和聯系。
2.議論文的語言表達可能有不同的風格特征:有的隱晦曲折,言近意遠;有的亦莊亦諧,尖銳潑辣;有的凝練含蓄,耐人尋味……考生在閱讀時需要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