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韜
(同濟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上海 201804)
公共建筑在運營階段的節能管理探究
楊洪韜
(同濟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上海 201804)
《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節能環保產業確定為七大新興產業之首,充分說明了現今社會對節能事業的需求。建筑節能作為社會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建筑節能行業的現狀,對建筑運營階段的節能管理模式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議,以期為我國建筑節能行業的管理手段、相關政策和技術發展提供方向引導。
公共建筑;節能;運營階段;管理模式
如今,能源問題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現代社會使用的能源仍然是煤炭、石油、天然氣這些不可再生能源。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能源的耗用量也越來越大,有限的能源儲備終有一日將無法再滿足社會所需。所以,在找到現有能源的有效替代品之前,實現對有限的能源節約利用,達到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就成為了社會的當務之急。《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將節能環保產業確定為七大新興產業之首,給予專項政策和資金扶持,同時中央“十二五”規劃還強調:“要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使之成為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并提出了以節能為主、發展清潔能源為輔的原則。
環保問題也正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等指標都被納入國內各省市環保工作的計劃當中,國家同時也向各地下達了細顆粒物(PM2.5)濃度考核指標。黨的十八大報告就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在此環境下,我國各地方政府同時也出臺了相應政策,將各地的節能環保工作提升到戰略層面。以上海市為例,早在2012年上海市全市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暨產業結構調整工作會議上,市政府就已安排200項涉及11個方面的重點工作,尤其把加快健全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作為當年建筑節能重點工作之一。到2014年,上海已完成“十二五”規劃提出的節能減排目標,單位總值綜合能耗、碳排放下降率均超過8%,全年減少了270萬噸的能源消費,節能減排成果顯著。
《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要求,“十二五”期間我國實現節約能源6.7億噸標準煤,規劃投資需求共23 660億元(見表1)。而在建筑節能領域,2020年前,我國用于節能建筑項目的投資將至少達到1.5萬億元。此外,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在2013年印發了《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由此看出,無論在社會還是政策層面,建筑節能都受到了極大的重視。

表1 十二五節能減排規劃投資需求
2.1公共建筑節能的相關概念
公共建筑,是民用建筑當中與住宅這樣的私用居住建筑相對應的、供使用者進行各種公共活動的建筑,它包含辦公建筑、商業地產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衛建筑、通信建筑和交通運輸類建筑等。
建筑節能,是指在建筑物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通過一系列手段減少能源消耗的過程。早期的建筑節能往往側重在如何減少建筑物不必要的能耗這一問題上。而隨著科學進步和管理理念的不斷發展,現在的建筑節能還常將新型材料和新能源等問題納入考量范圍,并將視角聚焦于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即從原料生產、建筑材料和構配件加工、規劃設計、施工、后期運營和維護到建筑拆除的全過程出發,盡可能地提高建筑能源的使用效率、減少建筑物的能源耗用量。眾所周知,建筑物的運營維護階段占據了一個建筑全壽命的絕大多數時間,所以,本文所研究的建筑節能過程,是建筑物在運營維護階段的節能改造過程。
2.2國內建筑能耗現狀及其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的建筑能耗過大,建筑物能源浪費非常嚴重,建筑能耗已經占到社會總能耗的40%以上,且仍在呈現不斷增加的趨勢。究其原因,一是我國尚沒有成體系的在建筑全壽命過程中的節能監督和管理機制,不能有效地進行建筑節能管理。二是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建筑本身規模也在快速增長,據統計,我國建筑施工面積近年來不斷增長,從2009年的32.04億平方米增長到2014年的72.65億平方米,另據測算,我國全國建筑面積到2020年將達到697億平方米,較2014年增長超過50%,建筑本身面積規模的增長自然而然地帶動了建筑能耗的增長。三是我國第三產業發展迅猛,賓館酒店等能耗較高的商業旅游娛樂類公共建筑大量出現,對社會建筑能耗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四是隨著我國近年來經濟的不斷發展,居民消費水平快速提高,但節能環保意識未能跟上消費水平的發展進程,導致消費者節能意識不足,能源浪費現象嚴重。
目前,我國對建筑節能的重視程度還不夠,無論從政策還是行業角度都存在相應的問題。在行業方面,建筑能耗各有關方面對于節能的積極性不強,市場上提供節能服務的企業水平參差不齊,給行業運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在政策方面,國家目前還缺乏公共建筑節能的相關法律法規和公共建筑能耗的監管體系,難以對建筑能耗進行有效管理。
2.3國外節能管理模式
許多國外政府在意識到節能問題的重要性后都開始對節能制定多項方針政策,總結起來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政府根據經濟學理論和地區管理的實際需要建立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性法律法規;二是出臺相對應的激勵政策,鼓勵節能的各參與方開展節能工作。
政府的限制性法律法規是推進節能工作的有效手段,這一點在西方多個國家的實例中都有所體現。例如:美國的《國家節能政策法》、澳大利亞的定期能源審計機制、加拿大的新建筑物節能法和聯邦德國的建筑物節能法等。
當然,在法規的推進過程中往往有一些企業不能很好地履行,此時激勵機制就會發揮其輔助作用,使推行節能效果良好的企業能夠享受到一定的政府優惠,從而推動節能管理達到新的水平。
在我國已超過400億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中,達標的節能建筑面積僅占10%左右。大型公共建筑總面積不足城鎮建筑總面積的5%,但總能耗卻超過全國城鎮總耗能的22%。因此,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和大型公建的節能運行已成為當前建筑節能工作的重中之重。國家及各地政府都對公建節能進行扶持,2011年,中國大型公共建筑綠色節能減排高峰論壇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就強調“綠色節能建筑先行必須從公共建筑開始”,并表示政府將對大型公共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綠色校園等節能改造給予一定補助。
EMCA研究了未來建筑領域節能減排的重點任務,其中包括新建建筑節能監管、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管和高耗能建筑節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領域規模化應用、綠色建筑普及化、農村建筑節能、新型材料推廣和應用、建筑工業化和住宅產業化以及綠色照明應用等方面。由此可見,公共建筑在運營階段的管理和節能改造對于建筑領域節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節能工作是我國戰略層面的重要任務,對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可以預見,在即將出臺的節能減排“十三五”規劃中,國家對節能的重視程度將會進一步提高。
然而,必須要認識到的是:我國公共建筑節能仍然面臨著許多問題,雖然目前市場上已有3 000余家已備案的節能服務企業,但這些企業多為規模較小的民營企業,市場的服務能力得不到保障。此外,建筑節能還面臨著食洋不化、水土不服、盲目拷貝、追求怪異、形式單一等問題。所以,研究建筑節能的管理模式,對我國具有相當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前,我國建筑領域節能服務的特點是:項目數量眾多,占到所有領域節能服務項目總數的40%左右,但單個項目的平均投資額相對較小,且項目主要分布在政府機構、商業樓宇、學校、醫院和大型公共建筑等的范圍內,項目內容多為針對空調、供熱和照明系統的節能改造和對建筑運營的能源監管。
市場上之所以還沒有一個建筑節能的完備服務流程及管理模式,是因為建筑節能服務與建筑業的其他工作存在著一定的差別。首先,節能服務的需求方,即建筑的運營者,往往并非節能領域的專業從業者,故而對他們所面臨的建筑節能問題不甚了解,經常會出現“想要節能,卻不知道該怎樣節能”的問題。所以,建筑節能改造過程當中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建立成體系的建筑能耗監測機制,讓建筑運營者知道建筑的能耗問題究竟出在哪里。節能監測不僅要監測建筑本身能耗情況,還必須監測建筑物所處的物理環境可能對其能耗產生影響,以此給予節能服務企業充分的數據基礎以便其進行節能方案的設計。
如前所述,建筑節能改造的資金規模一般都比較小,其帶來的收益也都是潛在的,這導致很多建筑運營企業更傾向于將資金投入到他們認為“更重要”的項目當中,而不愿在節能改造這種看上去“規模小”“收益少”的項目當中過多投入。要解決這一問題,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政府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對能耗超標的建筑實施超額加價,必要時實行罰款等處罰措施或者取締一部分能源浪費過分嚴重的建筑運營企業,對節能效果顯著的企業進行獎勵。當然,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高效的建筑能耗監測系統是不可缺少的前提。同時,還必須有相應的經濟激勵政策,拓寬建筑運營企業的融資渠道,解決他們可能面臨的資金問題。
此外,公共建筑在實施節能改造時還面臨著項目性質比較復雜的問題。一是建筑本身類型的復雜。公共建筑包括辦公、商業、科研及醫療等12類建筑,各類建筑的能耗特點都不相同。二是建筑物功能的復雜。由于公共建筑往往需要滿足使用者的多種綜合性需求而各功能的耗能特點又都不同,這從功能角度增加了公共建筑能耗的復雜性。三是設計復雜。由于公共建筑一般規模較大,其墻面、暖通空調系統、管道系統等的設計都十分復雜,這會給節能改造和管理帶來很大的困難。四是能耗量大。一般大型公共建筑的單位建筑面積能耗量甚至可達普通居住建筑的10~15倍,節能挑戰大。五是節能潛力較大。除了其本身能耗的絕對量大以外,公共建筑之間能耗的差異也很大,有時甚至可達兩倍之多,這使每一個公共建筑的節能改造項目都具備其自身的問題和難點,大大增加了節能難度。而如今市場上的節能服務企業普遍規模較小,服務能力難以得到保證。所以,要解決上述問題,必須要由政府部門出面,制定相應的優惠和扶持政策,同時鼓勵傳統的大型建筑業企業擴展其節能方面的業務,盡快在市場上培育出一批具有相當節能服務能力的企業,以應對市場和社會的需要。在行業方面,節能服務的雙方可以根據節能后的具體節能效果確定價格,即將服務質量與價格相聯系,以此調動節能服務企業的積極性,鼓勵他們進行技術和理論的創新,增強自身節能服務水平。
最后,政府還應起到一定的市場引導和示范作用。例如:各地政府可以以其辦公樓為試點先行開展建筑節能改造,并樹立為節能改造的典型項目。以此向市場展示建筑節能的顯著效果和其可以帶來的實際經濟利益。這將可以有效地解決建筑運營者對于建筑節能不重視、不信任和認識不足等問題,充分推動建筑節能行業的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就綠色發展提出“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以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為重點,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深入分析建筑節能,尤其是公共建筑節能的特點和問題,必須建立完善的建筑能效監測體系、節能激勵與約束機制、市場和企業扶持辦法,并加強政府在行業中的市場引導和模范帶頭作用,通過一系列手段完善節能管理體系,使建筑節能這一理念落到實處。
主要參考文獻
[1]張立.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管理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2.
[2]梁境,李百戰.中國公共建筑節能管理與改造制度研究[J].建筑科學,2007 (4).
[3]辛飛.建筑節能在項目中全過程管理[D].合肥:安徽建筑大學,2013.
[4]王鋒.基于全壽命周期理論的高校建筑節能管理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2.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063
TU242;TU201.5
A
1673-0194(2016)14-0093-02
2016-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