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王克林
?
“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四川鞋業
文 本刊記者/王克林

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產能國際合作,鞏固傳統市場優勢,擴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新興市場的出口。骨干企業率先在條件成熟的國家進行產能輸出,鼓勵骨干企業設立配套齊全的產業園區,引導中小企業抱團入園跨境發展,參與新的國際產能分工,實現產品、資本、品牌等走出去,實現引進來與走出去更好結合,推動行業外延性增長。
——《中國皮革行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草案)》節選
2013年9月和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參加2013年中國—東盟博覽會時強調,鋪就面向東盟的海上絲綢之路,打造帶動腹地發展的戰略支點。加快“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合作,加強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是一項造福世界各國人民的偉大事業。
為了推進實施“一帶一路”重大倡議,讓古絲綢之路煥發新的生機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亞歐非各國聯系更加緊密,互利合作邁向新的歷史高度,2015年3月,我國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
共建“一帶一路”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
“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宏偉工程,具有綜合的含義,既是基于中國本身的發展,也是基于地區和世界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一帶一路”不是一個短期行為的項目,是一種跨區域的開放性框架,以周邊地區為起點和重點,但不限于此,作為一項大戰略,可以更大地延伸和拓展空間,從亞洲到歐洲再到非洲,也可以延伸到更廣的區域。
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許寧寧認為,就“一帶一路”建設初期而言,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提議——探路階段。自2013年9月、10月中方先后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至2015年3月中國政府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期間,建設“一帶一路”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沿線大多數國家予以響應,表示支持、合作;國內省市自治區結合自身特點探索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如何獲得新發展。
第二階段,共商——行動階段。自2015年3月中國政府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后,共建“一帶一路”的原則、框架思路、合作重點等主要內容基本清晰,中國與有關各國共商絲綢之路建設中的新合作,在雙邊或多邊國家共同可研的基礎上,落實共識,制定時間表、路線圖、行動計劃,簽署政府間合作文件;與此同時,選準一些重大合作項目,抓“早期收獲”,調動各有關國共商、共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國內各有關省市自治區根據《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提出本地區實施方案,并組織落實。
第三階段,行動——擴大合作階段。在先易后難推動、與積極性高的國家先行合作的基礎上,擴大合作面,深化合作領域,包括商簽自由貿易協議,實施市場開放、共同推動“一帶一路”新型區域合作,分享合作成果;在國內,以開放帶動改革事業新發展。“一帶一路”建設是開放的、包容的,世界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均可參加。
專家指出,“一帶一路”是一個帶有動態特征的大戰略規劃,是開放的。“一帶一路”的合作項目不是通過談判,而是通過協商,是新型的發展合作方式,是以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發展為依托,并進一步延伸的全球性戰略,是構建穩固的、相互依托、共同發展的利益和命運共同體戰略。
中國先后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倡議,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而落實好“一帶一路”,首先需要同沿線60多個國家思想相通,知其慮、知其需、知其憂,方能實現合作。
中國有20多個近鄰國家,陸海相接,構成特殊的關系。東盟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第一站,中國與東盟經貿互補性強,是互為重要的經貿合作伙伴。中國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重大倡議之后,為了便于雙方企業合作,東盟大力推進經濟共同體建設,打造升級版自由貿易區,加之正在共建的海上絲綢之路,給雙方企業帶來了大量的新商機,中國和東盟國家經貿合作商機紛呈。
不僅如此,“一帶一路”還將大大改變以往以貿易和資源為主的經濟關系結構,以互聯互通的建設為基礎,逐步構建開放發展的經濟區,形成制造業、服務業、金融業,以及人文廣泛交互融合的經濟帶。
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大戰略設計的支撐基礎。互聯互通的概念最早由東盟提出來,后來擴展到東亞合作機制、亞太合作機制,如今也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
許寧寧說,從東盟一體化的建設進程看,圍繞東盟經濟共同體撤銷地區關稅的工作進展比較順利。目前,東盟成員內97.3%的貿易產品已經實現了自由貿易。2015年轉向消除非關稅壁壘,比如簡化海關程序,協調各成員間的標準,加大服務和貿易便利化的力度。從總體上來看,近兩年東盟經濟整體上仍然保持了中速增長,明顯好于世界其他地區。與此同時,東盟和六個地區伙伴——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新西蘭和韓國亦將逐步共同達成自由貿易協定。
東盟共同體的建設增強了東盟作為一個區域整體在國際上的競爭力,這個有著6.4億人口、代表著東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成就的大市場,將成為全球第七大經濟體。通過東盟經濟共同體的建設,東盟國家將具有比較統一的市場和商品生產基地,從而使商品、投資、人才更加自由流動,也預示著地區乃至全球經濟新一輪增長機遇正在到來。
以產業合作推動產業升級,實現經濟增長,是“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共同關注點。中國是全球制造業大國,具有產能和技術優勢,同時又具有一定的資金優勢,“一帶一路”沿線的許多國家尚處于工業化前期,雙方合作可以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鞋業作為非戰略性新興產業,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將有機會參與新的國際產能分工,共享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紅利,實現產業、資本、品牌等走出去。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產鞋國和出口國,主要出口地為美國、歐盟和東盟。近幾年,中國每年生產各種鞋超過100億雙,占全球制鞋總量的66%,是世界最大的鞋類制造基地。近年來,受國際貿易壁壘、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勞動力短缺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中國制鞋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全球制鞋業新的格局如何變化,已成為全球業界關注的焦點。
除了中國以外,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看,目前制鞋業主要分布在南亞的印度以及東盟的越南、印尼、柬埔寨、緬甸等國家。
印度是僅次于中國的全球第二大鞋類生產國。印度目前年產鞋約20億雙,約有4000家制鞋及相關企業,其中約500家為大型企業,3500家為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的產量約占印度鞋類總產量的60%到65%;大型企業一般能提供高品質的產品,主要為國際品牌加工。
越南是全球第四大制鞋國,約有400家制鞋企業,從業人員約50萬人左右,是僅次于中國的第二大鞋產品出口國。目前制鞋業已成為越南出口的三大支柱行業之一。世界知名鞋業品牌正在擴大在越南的業務,耐克、阿迪達斯、彪馬等國際領先的制鞋企業已將訂單從中國轉向越南。
印尼是世界6大主要鞋類產品出口國之一,制鞋業也是印尼工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行業,創造了大量的工作機會,并且在印尼非石油類的出口產業中占據很重要的位置。印尼制鞋業在東南亞地區最大的競爭對手是馬來西亞,有部分印尼工人為馬來西亞鞋廠工作,這些鞋廠在女性時尚鞋品的制造工藝精湛,品牌知名度高,是印尼的最強大競爭對手。
柬埔寨鞋業和成衣制造業是繼農業和旅游業以外的出口行業中最為穩定的行業,主要的出口市場包括歐盟和美國。近年在柬埔寨建立的制鞋和制衣廠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據了解,目前柬埔寨政府正在引進新的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者在鞋業和成衣制造業等領域的投資。
緬甸鞋業近年發展迅速。由深圳匯龍國際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投資開發建設的中緬鞋業輕紡文化產業園項目,采用“一園兩國”的發展模式,產區跨中緬兩國邊境,計劃總投資86億元,規劃占地8500畝,其中,鎮康縣境內初步規劃面積4500畝,計劃總投資67.2億元。該項目自2012年8月開工以來,目前已建有標準化廠房8棟,建筑面積約為4萬平方米,已被8家入園企業預定和使用,首家入園企業天馬鞋業已開始加工生產。
“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大幕拉開后,四川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緊扣“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加快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據了解,目前四川已經明晰了融入“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路線圖,正加快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向具體操作層面的推進,引導廣大企業尋求發展機遇、拓展發展空間、增添發展動力,促進各行業加快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四川省政府也在著力推動開放型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釋放“一帶一路”制度紅利。
“一帶一路”不僅是我國構建新時期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重要戰略,更為我國制鞋業“走出去”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提供了絕佳的契機。四川制鞋業在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下,找準定位、精準對接,搶抓機遇、主動作為,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圍繞“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尋求更多“走出去“的機會。
作為我國女鞋重要生產基地,成都鞋業聚集了全省80%以上的制鞋企業。成都自被授予“中國女鞋之都”榮譽稱號以來,準確把握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積極組織企業抱團“走出去”,不斷加大拓展國內市場,在鞏固傳統出口市場的同時,進一步有效對接和開拓歐美、南美、南非、東南亞等新興國家市場,實現了“中國女鞋之都”經濟躍升至新臺階的目標。
專家認為,未來勞動密集型的加工業將逐漸失去競爭優勢,所以必須“走出去”。鞋業要堅持創新發展,應該抓住“一帶一路“戰略機遇,全面推動轉型升級。
據介紹,“一帶一路”涉及60多個核心國家,跨越亞、歐、非三大洲。如果將周邊輻射國家也納入其中,“一帶一路”所涉及的國家將超過100個。為了四川制鞋業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尋求新的發展機遇,四川省以及成都市各級政府的相關部門相繼行動起來,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為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助力。
2015年6月,中國女鞋之都工廠聯盟訂貨中心、成都鞋業工廠聯盟、四川省皮革行業協會、四川省制鞋業協會共同主辦了以“抓住新機遇、打造新鞋都、迎來新發展”為主題的大型論壇,探討如何推動中國女鞋之都產業平臺轉型升級發展。四川省經信委、省及成都市有關部門、大專院校專家以及鞋業廠商代表相繼在論壇上作主旨發言,為成都鞋業“走出去”背書,通過與政府、行業協會以及高端行業平臺相聯動,為四川鞋企搶占“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發展先機創造條件。
2015年10月,“中國女鞋之都”所在地——成都武侯區與新疆霍爾果斯市簽署“一帶一路”經濟商貿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圍繞產業與投資、商務與貿易、科技與創新、旅游與物流等四大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新疆霍爾果斯市區位優勢和市場優勢都很突出,成都武侯區與新疆霍爾果斯市“一帶一路”經濟商貿合作框架協議簽署后,成都相當數量的鞋企出口歐盟市場,將借助新疆霍爾果斯市的物流、貿易等方面資源優勢,為成都市的相關企業打開了融入“一帶一路”的便道。
與此同時,成都鞋業以實現“抗下行,穩增長”為基礎,著力建設互聯網、電子商務、創新創業、研發設計與質檢、物流配送等功能配套中心,以“一平臺、七中心”的發展新思路,讓產業鏈得到更加完善,助推行業轉型發展,幫助鞋企降低成本并掃清“走出去”的障礙。
2015年12月,四川省皮革行業協會召開“2015年四川省皮革行業協會、皮革學會理事年會”,會上進一步明確了四川皮革業,尤其是四川鞋業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在新形勢下抓住機遇,謀求新的發展路徑,推動全省皮革業乃至鞋業轉型升級這一宏觀發展思路。
根據中國皮革協會發布的《中國皮革行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草案)》總體部署,“十三五”期間,中國鞋業將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進一步推動“走出去”步伐。四川鞋業將積極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堅持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進一步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產能國際合作,全面推動四川皮革行業轉型升級,實現四川皮革行業整體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