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鈺淇 李錦寶 韓雙明(渭南師范學院 陜西渭南 714099)
當一部分基礎不扎
?
地方本科院校特殊群體大學生的心態調查透析
強鈺淇 李錦寶 韓雙明(渭南師范學院 陜西渭南 714099)
摘 要:通過對渭南師范學院10大學科門類的62個本科專業2000名大學生的心態問卷調查,依據學生學習、經濟、情感、心理、社交等幾個方面的統計、比較,將特殊群體大學生分為學習困難型、經濟困難型群體、心理問題型、網絡成癮型四類群體,分析不同類型特殊群體大學生的心態與行為特點,針對特殊群體大學生的提出了教育管理的技術策略。
關鍵詞:地方院校;特殊群體大學生;心態調查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5.066
高?!疤厥狻贝髮W生群體是一個相對、動態、交叉而復雜的群體,他們與其他在校大學生并沒有什么區別,只是在某些方面、暫時具有“特殊”傾向,而其它方面卻沒有任何異常。例如經濟貧困的學生、有心理疾病或者身體疾病問題的學生、學業有困難的學生、人際交往障礙以及感情偏執的學生群體等等。這些群體中的大部分學生具有共同的或者相近的外在表現,諸如多疑、敏感,自卑感強,性格孤僻,他們自我認識能力差,對學習不感興趣,對事物認識偏激,對集體活動不積極參加等等,由此引發消極、悲觀、抑郁、自殺、他殺等現象時有發生,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與家庭悲劇。這些大學生常常由于自我感覺的“不同”心態,形成了心理、行動上的扭曲,從而在學校表現的“與眾不同”。由于這一特殊群體承受壓力的能力差,看似平常的小事也極易造成較大的思想包袱,常常需要借助外部幫扶力量實現心理的內外部平衡,因而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社會給予更多關注,對于維護學校安全與穩定具有重要意義。課題組成員以渭南師范學院大學生為調查樣本,以學習、經濟、心理、社交等維度展開實證研究,運用SPSS統計軟件,對地方本科院校特殊群體大學生心態進行調查,針對不同類型特殊群體大學生心態提出思想教育工作的措施,從而減少或者避免校園災難性事件的發生。
本次調查以渭南師范學院本科生作為調查對象,涵蓋10個二級學院的教育學、文學、理學、藝術學等10大學科門類的62個本科專業。調查首先對經濟管理類4個專業進行無結構型問卷預測后,修改設計成結構型問卷,通過與不同專業輔導員、班主任進行溝通后,按性別隨機抽樣選取不同本科專業中大一至大四學生2000名,其中16份問卷沒有作答完全,17份問卷沒有收回,實際有效問卷1967份,有效率為98%。
回收的有效問卷中女生1200人,男生767人。其中大一學生問卷份數393,占總量的19%,大二學生問卷650份,占33%,大三學生共690份,占35%,大四學生僅收回234份,占12%。調查對象中來自農村與城鎮的學生占73%,中小城市的學生占27%。調查內容依學習、經濟、情感、網癮、社交、心理幾個方面展開,通過調查、統計、比較,分析大學生特殊群體與普通大學生之間存在的心理狀況差異。
依據調查統計結果,將特殊群體大學生分為學習困難型、經濟困難型、心理問題型、網絡成癮型四類,結合大學生心態與思想教育工作的實際,按照類別分析特殊群體大學生的心理與行為特征,為有針對性地解決特殊群體學生的管理與預警提供理論依據。
1.學業困難型群體心態調查與分析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與招生數量的增加,高校生源良莠不齊,高校培養目標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化的過程中,也為相實、自理能力差、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問題型學生有機會接受到高等教育。這部分學生進入高校后,遲到、逃課、掛科、考試恐懼癥等現象頻頻發生,高校教學質量與學生學業完成成為一個突出問題,形成學生學業困難。由問卷數據統計分析可知:有39.1%的學業困難群體對考試產生焦慮、恐懼,有31.9%的大學生群體常常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而抑郁。由于家長、社會和學校對學生學業賦予了過高的功利價值,29%的大學生群體常常因為不能完成預定學業而產生挫敗感。
當一部分基礎不扎

圖1 學業困難型學生學習困難因素的統計圖
為了分析學生學業困難的根本原因,調查依據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專業課學習與公共課學習四個方面設置問卷,調查統計結果如圖1所示。結合隨機走訪發現這部分學習首先是態度不端正,學習目標不明確。很多大學生受到“讀書無用論”、“百無一用是書生”以及貪圖享樂思想的影響,進入大學后人生觀、價值觀扭曲,理想信念模糊,學習目標不明確,表現為沉迷游戲、學習興趣低,逃課缺課等等。其次,學生學習主動性差,表現為“60分萬歲式”式被動應付考試的心態,學習方法不當,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自律性差,學習成績越來越差,長期的惡性循環導致這部分群體處于不良的心態下,導致心理焦慮、懊惱、挫敗等等。其次,在專業課學習與公共課學習困難群體的調查中發現,部分大學生進入大學后,發現所學專業不是自己的興趣愛好,久而久之厭煩專業知識學習,學習方法被動消極,于是抵觸專業課學習、出現上課曠課、考試掛科等等現象。還有一部分來自西部貧困地區和邊遠山區學生入學起點低,學習基礎較差,高等數學、大學物理與大學英語課程考試成績總不理想,長期以往,形成習得性無力感,厭煩、灰心淚喪等情緒。
學業壓力主要集中在學生專業課考試掛科,英語四級不通過以及畢業論文設計方面,它實質是社會生存壓力在學生學習方面的影響,他們在承受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的壓力而產生心理障礙,成為學業困難群體大學生的心理危機源。學習困難學生由于,學校在學生管理中可以適當考慮學生的學習方法與學習基礎輔導,對于無心學習,又很影響他人學習的學生,可以考慮和家長溝通,采用多種方式教育學生,必要時按照學籍管理給予退學,不要將大學四年的問題堆積大到最后,形成不可解決的矛盾與無法挽回的不良結果。

圖2 貧困生心態調查統計圖
2.經濟困難型大學生群體心態調查與分析
經濟困難型大學生大多來自于邊遠山區、農村家庭、中小城市低收入家庭及其經濟欠發達地區,家庭兄弟姐妹多,正常的學習花費及生活開支家庭難以維持。這一群體大學生常常由于較大的經濟壓力,導致思想負擔重,心理自卑、孤僻、封閉與偏執等,成為影響這一特殊群體的最大心理健康隱患。經濟困難型大學生群體心態統計圖如2所示。
調查數據顯示,表現出自卑、抑郁與孤僻心態的經濟困難型群體占特殊學生群體的62.8%,這部分學生若不及時進行疏導,會在一些小事司機后出焦慮、幻想、憤世嫉俗等心理問題,其中甚至15.4%的學生會產生精神紊亂、絕望、輕生、報復等等。這部分學生主要是一些特困與一般貧困的學生,其中來自單親家庭、來自偏遠山區的學生居多。他們有的是家中兄弟姐妹中的老大,有的父母或長輩身患殘疾,有的是唯一一位走出大山的大學生。這部分學生進入大學后,由于家庭無力支付高昂的學費常??拷杩?、貸款來完成學業,而日常的生活花銷及其與同學的攀比,則要靠學生自己在外打工來維持,久而久之,自信心喪失,自尊心受到傷害,理想破滅,價值觀扭曲,無心念書,自暴自棄,最終導致自卑、敏感、嫉妒、虛榮、焦慮與孤僻等等,常常會形成畸形心理。因此,班級應建立經濟困難群體大學生檔案,教師應及時疏導、正確引導這部分學生,采用多種途徑解決學生經濟上的困難,預防學生不良心態的形成。
3.心理問題型大學生群體心態調查與分析
心理問題型大學生群體常常體現在自我認知、心理適應、同學交往、戀愛與性心理等方面。由于正值青春期的花樣年齡,生理的成熟伴隨著心理的不成熟,加之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夠,大約12.4%的學生由于大學生活空虛、無聊,為找點事情而談情說愛,沒有正確的婚姻觀與價值觀,沒有為愛而擔當的勇氣與責任感;而13.9%的學生則會在虛榮心理與盲從行為的指引下與異性交往;20.5%的學生由于對異性的向往與神秘感陷入單相思;更有5%的學生由于性早熟、網絡等不良社會影響,純粹追求性刺激、戀愛動機不純。這些學生一旦感情受挫、失戀等等常常會出現悲痛欲絕、自殺、他殺等極端、過激的行為變化。調出發現:人際交往能力差,感情偏激、自私的學生占18.9%;20.4%的大學生性格敏感、神經質,要么過于自卑,要么狂妄自負,要么嬌生慣養,要么孤芳自賞,不能與身邊的同學正常相處;50.2%的大學生由于貧困自卑等心理,經常獨來獨往、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能交往,性格內向孤僻等,無法感受集體溫暖。
學生心理問題的刺激源產生于家庭、學校、社會、情感與就業壓力多個方面,其內在心理常常導致焦慮、自卑、抑郁、煩躁、畏懼、孤獨等,嚴重的會出現自殺或者報復殺人等后果,成為威肋、學生個人、學校和社會安全穩定的潛在誘因。
4.網絡成癮型群體大學生心態調查與分析
網絡成癮型大學生群體長時間沉迷于上網聊天、電影、網游、交友、網戀、黃色暴力等內容,進而嚴重影響自身身心健康和學業生涯的大學生群體。調查顯示:65%的男大學生往往自制力較差,不惜放棄自己正常的學習和休息時間沉迷于網絡游戲,20%的女學生集體在宿舍看韓劇、電視劇而不能自拔。另外,10%的大學生利用網絡進行社交、網購等,僅僅5%大學生能夠利用網絡上愛課程網、大學資源共享課上自主學習。相當一部分學生由于網絡成癮遲到、早退、曠課、補考等,他們在耽誤正常學業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如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障礙、性格缺陷、孤僻自閉等問題,危害甚重,有的不得不因多門學科掛科而退學。

針對特殊群體大學生的心態調查,地方本科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可分為兩個階段,如圖3所示。
第一階段,調查、溝通、記錄與分析特殊群體學生。班主任、輔導員和學生干部應深入學生寢室了解情況,通過與舍友、班干部、家長以及任課教師等等多方面的溝通掌握第一手資料,并及時反映給系部領導,做好工作日志并進行記錄。根據掌握第一手資料,對特殊群體學生進行正確分類,針對不同型特殊群體學生的行為表現,從學生宿舍、家庭環境、性格缺陷、群體交往、感情偏執等等方面尋找原因,有效、及時、有針對性地對不同類型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第二階段,處理、建檔、觀察,開展教育工作。針對不同類型特殊群體進行心理輔導,采取跟蹤式觀察,展開形式多樣的心理預警與教育活動。建立特殊學生檔案,設立心理救助熱線,開展面對面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工作,開設系統化的心理預警教育課程。及時總結經驗與教訓,根據不同年級特點制定不同的教育大綱與實施方案,并輔以拓展訓練、實習演練等,使特殊群體學生的教育常態化。在日常的教學管理中,對于有異常舉動、精神抑郁、心理或有精神病史的學生,需要立即通知其家長,安排其休學治療。對于家庭經濟貧困學生群體,可采用“扶貧”、“扶心”、“扶成才”的扶助政策,通過為學生提供助學貸款、勤工儉學等機會,幫助學生渡過經濟經濟難關,順利完成學業。對于學業受到嚴重挫折的學生,應該將他們分門別類,按照不同情況采用不同方式進行幫助,對于學習無興趣、缺課、掛科、屢教不改的學生,應通過批評教育,必要時按照學生手冊給予警告、處分、勸退等。對于沉溺于網絡的學生,可以分年級進行電腦限制與管理,對于一年級可采用抽查,發現違規學生將電腦收回。二年級以上的學生,可以開展一些例如課件制作大賽,程序大賽等,通過比賽引導學生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等等。
針對不同類型特殊群體學生的心理、心態與行為表現,開展有效的心理輔導、思想教育與教學管理,是值得每個學生工作者認真思索和研究的重要課題。它需要在學校、院系、輔導員和班主任以及學生之間建立多方溝通與協作機制,借助教學信息服務系統和管理服務系統等信息工具,由學工部、教務處、各院系負責人、班主任和學生干部組成思想政治教育“快速反應部隊”,對特殊群體學生進行多層次監控并實施有效幫助的教育管理,從而從根源上做好大學生特殊群體的心理預警工作。
參考文獻:
[1]歐永美,李湘蓉.高校學生特殊群體援助體系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08,(8):64-66.
[2]王坤,徐靜莉.試析大學校園中特殊學生群體的心理狀況[J].華北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0,(4):64-66.
[3]張澤寶.高等學校特殊學生群體行為研究及管理對策[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3):97-99.
[4]姜波.高校大學生特殊群體心理狀況調查與對策研究[J].大學生研究,2011,(9):107-110.
基金項目:2015年渭南師范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5TXK004):大學生特殊群體狀況及心態研究之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韓雙明(1963—)男,陜西華縣人,渭南師范學院西岳校區直屬黨支部書記,主要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