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瑞師維晨
(作者單位:1.新疆財經大學;2.新疆人民廣播電臺)
新媒體對新疆受眾行為的影響力探討
——手機對新疆財經大學學生生活方式的影響
張 瑞1師維晨2
(作者單位:1.新疆財經大學;2.新疆人民廣播電臺)
本文主要從手機媒體對新疆財經大學學生生活方式的影響展開研究,運用使用與滿足理論,從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兩個方面用例證法進行分析,以100名學生為樣本進行抽樣調查,為提高大學生生活質量和學習效果,從科技、學校、學生三個方面提出建設性的觀點和建議。
手機媒體;大學生;生活方式;影響力
新媒體的興起使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變革,并且已經逐漸滲入到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對于當代大學生這一特殊的社會群體來說,由于高校網絡的普及,新媒體也逐漸深入到大學生的學習、交往、娛樂等各個方面,深刻影響了大學生的生活方式。然而新媒體在為大學生生活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也使整個人類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方面,新興的信息傳播方式給傳統的信息傳播手段帶來了巨大沖擊;另一方面,人類正在不自覺地邁向一種全新的媒體傳播時代。于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新媒體革命正在悄無聲息地到來。
新媒體,顧名思義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是在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發展起來以后所出現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絡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
新媒體在傳播信息的過程中具有交互性與即時性;個性化與社群化;海量性與共享性;多媒體與超文本等四大特征。新媒體主要是能向大眾提供個性化的內容的媒體,是將傳播者和接受者融會成對等的交流者,而無數的交流者相互間可以同時進行個性化交流的媒體。
以手機為代表的新媒體是最典型也是運用作為廣泛的一類載體,現代社會中幾乎人人都擁有一部手機,每個人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手機,尤其是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手機上的瀏覽器、視頻播放器、微信和微博等是每天必不可少的訪問軟件。以新疆財經大學為例,以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性別的100人為樣本,進行問卷調查,得出以下結論(見圖1)。
由圖1可知,手機媒體在大學生中受歡迎程度還是比較高的,幾乎一半的學生都會選擇使用手機而非其他傳統媒體。
由圖2可知大學生通過手機媒體獲取知識,與人交往,愉悅身心,但同時把大量時間都花費在了手機上,因此手機對于新疆財經大學的學生來說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足的一面。

圖1 五大媒介在大學生中使用情況調查

圖2 大學生手機用途調查
2.1 積極的影響
首先,在學習方面,通過使用手機滿足了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愿望。一方面手機媒體為大學生開辟了前所未有的空間和路徑,使他們了解學科的最新動態,關心國家的大事,并能夠隨時隨地很方便地獲取上課所需的資料既節省了時間,又提高了效率,還增強了他們探索知識的熱情。另一方面,手機所帶來的信息中所包含的民主、創新和自由與大學生的靈感火花相互碰撞,大量的信息不僅開闊了他們的眼界,而且挖掘了他們的創造能力,使他們從精神上和思想上都進一步得到提升。
其次,在社交方面,通過使用手機滿足了學生交流和分享的愿望。手機上的微信、微博和博客等軟件給大學生提供了多樣的社交模式,使他們足不出戶便能迅速及實地與親人朋友甚至陌生人進行聯系和交流,極大地提高了大學生的社交能力。同時,由于其價格不高、攜帶方便以及能夠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使手機的出現極大地推進了大學生社會化的進度,促使大學生能更好地與社會進行交流,其社會關系也不再單一。
最后,在娛樂方面,通過使用手機滿足了學生放松和休息的愿望。手機媒體集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于一體,給大學生的生活提供了豐富的娛樂選擇,使大學生的生活更加便捷;同時,娛樂軟件充實了大學生的閑暇生活,使大學生的精神領域更加充實。由于新媒體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自由包涵的文化氛圍,為他們提供了虛擬說話和表達主見的場所,在這里他們交流彼此的想法,這使他們變得更加自信和更有主見。
2.2 消極的影響
首先,對個人價值觀的影響。手機媒體由于發展迅速,把關措施相對還未到位,手機網絡上的一些自由空間會讓大學生誤解成無邊界的散漫,不能樹立良好的個人價值觀和社會觀的消極心理。對于心智還未完全成熟的大學生來說,很可能會逐步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偏執的個體,對權威化的事物產生叛逆,促成不自信的心理體征。
其次,對身心健康的危害。手機媒體上不同信息間的交匯碰撞,會使大學生在面對多重選擇時手足無措,并不自覺地沉迷在虛擬的世界中無法自拔,縮短了現實生活中的交往時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親情的淡漠。并在長期以往中形成作息不規律的習慣,再加上手機網絡中不良信息的干擾,這些都嚴重影響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最后,過度依賴和時間分配不合理。手機媒體的滲入極大地影響了大學生單獨思考問題的能力,由于對手機的過度使用和依賴,大學生養成了懶惰、抄襲的習慣,無論是課堂思考還是課下作業,大家都習慣于從手機上尋找答案這一“簡單高效”的方法,而非自己動腦思考。另外,他們把大量的時間都花費在手機媒體上,主要是用來休閑和娛樂,甚至犧牲課堂聽課時間、吃飯時間、睡覺時間來玩手機,生活由此變得一團糟,作息時間完全被打亂。
大學生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在5分鐘以下的僅有4%左右,而使用1小時以上的高達45%,幾乎一半學生每天都把大部分時間都消耗在手機上,這一問題正在日益嚴重,并且亟待解決。
為降低手機媒體對大學生生活方式的消極影響,使其能更好地發揮對大學生生活方式的積極作用,進一步保證大學生的生活質量和學習效果,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改進。
3.1 科技方面應開發適合學生的手機和學習軟件。
手機應像外國電視一樣,分為成人和學生兩款,科研人員應致力于打造適合學生使用的機型,供應商在出售時也嚴格按照買者身份幫其推薦機型。這類學生手機內設專門的學習和益智軟件,對學生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和使用娛樂軟件次數進行設置,一旦超過設定便自動關閉或退出;同時,固定推送一些有利于學習和開闊視野的信息和軟件以供學生查看和下載,這樣不僅使學生真正從中獲益還能避免沉溺和依賴,真正發揮新媒體的正面功能。
3.2 學校應用規范的制度和豐富的活動引導學生。
學校作為一個教書育人的重要場所,一方面要保證學生生活學習的規范性,對于不能攜帶和使用手機的時間及場合要進行嚴格的規定,并對違反規定的學生要嚴厲懲罰,使他們能夠真正吸取教訓,形成良好的習慣。同時,要多組織一些有意義的社會活動以供學生參與,使得學生既可以從新媒體中獲取足夠資源,又可以把剩余的時間用到有意義的地方,并加強對學生的新媒體素養教育,使學生真正把手機看作一種工具而不是生活的全部。
3.3 大學生應提高自律意識并活在現實之中。
新媒體環境中,大學生應更加注重自律性,要對網絡世界有自己的是非判斷能力,能夠進行自我管理和控制,形成自己規范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要學會增強自我約束能力,自覺抵制外來誘惑,分清虛擬和現實世界。要時刻明白再豐富的媒介形式也都只是為人類服務的,而不能主宰人類,為所欲為,所以要使自己在網絡世界中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放任自流,肆意墮落,這是網絡世界中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生存法則。
新媒體的到來對于每個人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其影響力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對于高校的學生來說,在智能機生產的進一步成熟和有線無線網絡的不斷普及的情況下,既要懂得利用這一新興技術多獲取知識,了解世界,完善自身,又要保證自己不會沉迷與此,荒廢時間,損害身心。這個度需要高校學生慢慢體會,合理把握,這也是將來在社會中生存所必備的技能。
[1]封興中.新媒體對新疆少數民族文化傳播的影響研究[J].今傳媒,2015(9).
[2]高陳明.校新媒體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及教育對策[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36(2).
[3]秦鵬.手機媒體對大學生生活方式的影響研究[D].西安:西安石油大學,2014.
[4]朱妍妍.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15.
[5]周茜.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生活方式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南京:南京郵電大學,2014.
[6]李蓉.淺析移動新媒體地當代大學生的影響[J].高教研究,2014(6).
此論文為2013年度新疆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新疆網絡輿情預警機制構建與社會穩定研究》(項目編號:13AXW045)階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