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
【摘要】 隨著我國經濟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寬帶的速度要求也越來越高。本文先詳細闡述了GPON技術的概念,然后就GPON技術在未來城市寬帶提速中的應用提出了具體的實施措施。
【關鍵詞】 未來城市 寬帶提速 利用 GPON技術
我國上網的速度仍然落后于其它國家,這就要求著在未來城市發展中,我們應該重視寬帶提速技術的實際應用。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GPON技術逐漸被人們認識、接受,并逐漸應用于寬帶提速技術中。由此可見,在未來城市的發展中,這種技術將會推動我國電信行業的快速發展。
一、GPON技術的概念
GPON技術,全稱是寬帶無源綜合接入技術,是一種最新的寬帶接入技術,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用戶接口類型齊全的特點,廣泛應用在各個運營商的寬帶網接入業務中。GPON技術的概念最早是在2002年,被FSAN組織提出的,并在2004年形成了成熟的技術標準。其基本的設備結構體系包括無源分光器、用戶終端的ONT/ONU、局域網前端的OLT。
GPON技術是采用GEM封裝技術,能夠有效提高傳輸效率。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其寬帶的上行速度能夠達到1.224Gbit/s,下行速度能夠達到2.4481.224Gbit/s。而傳統的4M寬帶接入技術其上行速度一般是250KB/秒,下行速度是是500KB/秒。由此可見,GPON技術能夠實現寬帶的高速傳輸。所以在未來城市的發展中,將GPON技術應用在寬帶提速技術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GPON技術應用于寬帶提速的實施措施
2.1基于GPON的IP接入網—FTT+LAN
GPON技術可以作為數據包接入局域網中,其結構體系中OLT可與路由器相連,而ONT則可以與用戶終端或者是用戶終端局域網相連,ONT提供的接口類型中包含常規的以太網端口,這樣就能夠實現提高用戶上網速度的目標。與傳統的ASDL以及其它LAN技術相比,GPON技術還很多方面都有其優越性,如FTT+LAN是一次性的投資,是多芯光纜。
FTT+LAN一般常用于新建樓宇的局域網構建,按照這種技術接入局域網后,能夠實現支持搞笑了、全業務的QoS保證。之所以能夠實現這一目標是因為基于GPON的IP接入網—FTT+LAN能夠讓多個用戶終端共享一個ONT,這樣,就能提高用減少寬帶提速技術的投資成本,從而提高電商企業的經濟效益。
2.2移動基站及其它綜合業務的接入
在移動基站的建設中,可以將GPON作為基站與控制系統之間傳輸的紐帶,進而實現移動基站提供多業務的目標。除了基站擁有的特定鏈路之外,GPON技術海爾還可以提供IP數據接口,從而能夠讓更多的固話用戶的其它網路數據用戶接入局域網,實現它們相互之間的信息傳輸。此外,GPON還還可以在單芯光釬上提供更多的IP、E1數據接口,從而推動3G通信業務的快速發展。
GPON能夠應用于寫字樓、住宅區,而且利用這種技術還不需要反復重建MSTP接入網,就是說若要再將新的用戶終端接入局域網時,就不要再重復部署基站收發臺。這樣不僅能夠節省寬帶建設投入資金,還能夠提高用戶終端的寬帶速率。由此可見,將GPON技術應用于移動基站或者其它綜合業務中能夠有效提高寬帶的傳輸速率。
三、基于GPON技術的FTTC、FTTB、FTTH的建設
FTTC是指光釬到路邊,融入GPON技術后,能夠很快的將光纖引入到用戶終端。FTTC結構是樹形一分支多拓撲結構,而且其中引入線基本是用戶專用。在引入新用戶后,利用GPON技術可以利用預先鋪設的傳輸鏈路實現新用戶的快速接入。
FTTB是指光纖到樓,相比于FTTC,FTTB的光纖化更進一步。被廣泛應用在人口密度較大的用戶區,尤其是在一些技術開發區等一些其它需要網絡較多的區域。FTTB是讓光纖從CO發出,并通過風光器進入用戶區域,分光器可以放置在建筑物外。這樣能夠有效方便用戶的使用。
FTTH是指光纖到戶。這是直接將ONT放置在用戶家中,而且FTTH技術還能夠提供實現更多靈活通信業務的傳輸和發展。現階段FTTH技術一般是應用在別墅區域以及企業用戶終端中。相信在未來城市的發展中,FTTH技術很快就會向一般家庭用戶開放。由此可見,GPON技術在電信通信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總結
由此可見,GPON技術是一種支持全業務、高速率的寬帶提速技術,不僅利于通信業務的產生和發展,還有利于提高用戶的使用率。在寬帶接入技術深入推行的背景下,GPON技術對于提升我國未來城市發展中的寬帶傳輸速度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電信運用企業以及其它寬帶使用者應該重視GPON技術的發展,這不僅是我國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我國寬帶接入發展的客觀需求。
參 考 文 獻
[1] 袁蕾. GPON技術原理與應用分析[J]. 科技與創新. 2016(08)
[2] 鄔張帆. 基于GPON技術的接入網絡應用研究[J]. 通訊世界. 2016(01)
[3] 蓋松. 采用GPON技術優化鐵通網絡[J]. 中國新通信.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