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歡 李力 梁長存 劉鳳清
“我們的玻璃廠是平南第一家生產鋼化玻璃的企業,市場前景很大。創業園免除了我們一年的場地租金,并承諾5年內返還稅收,這對于我們小微企業來說是貨真價實的實惠,解決了我們創業初期資金匱乏的‘燃眉之急,讓我們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更有信心。”平南縣寺面鎮姑娘陳婷和丈夫劉義在廣東打拼了10多年,一直從事玻璃制造行業。去年回老家探親,得知家鄉有個農民工創業園,可以為創業的農民工提供多種優惠政策,遂籌資200多萬元,返鄉創業。2015年6月,夫妻倆在農民工創業園租下2400平方米的廠房,8月,平南建安鋼化玻璃廠試產,如今產品已投放市場。近年來,伴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大量外出務工的農民工看到了平南縣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投資環境的改善,紛紛返鄉創業,成為發展平南經濟的一支強大力量。為順應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新形勢,自去年8月被列為自治區農民工創業園試點縣以來,平南縣舉全縣之力,大力推進農民工創業園建設,嚴格按照自治區關于創建工作的六條標準,以可操作、可復制為準則,迅速行動,精心組織,各項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目前園內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優惠政策陸續“落地”,進駐投產的企業達15家,另外簽訂人園協議的企業還有8家,農民工創業園已成為返鄉農民工創新創業、致富逐夢的“夢園”。
政府推動市場運作探索創業園建設新模式
2015年6月,自治區政府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明確支持每個設區市創建自治區示范性農民工創業園。同年8月,平南縣被列為自治區農民工創業園首批試點縣。作為廣西農民工創業園首批“試驗田”,平南縣農民工創業園先行享受到了自治區國土資源部門安排的200畝項目用地指標和自治區財政下發補助資金500萬元的政策和資金扶持,但同時也面臨著創建工作沒有經驗可循的困境。從項目選址、定位布局到籌資渠道、園區管理,都要摸著石頭過河。如何整合力量、形成合力做好創建工作?如何因地制宜、整合資源,實現創建工作效益最大化?這些都是推進項目建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平南縣位于廣西東南部,南廣高鐵、貴梧高速、西江黃金水道貫穿全境,面積2989平方公里,人口150多萬,其中農村人口約130萬。平南縣是一個千年古城,更是一塊沐浴著改革春風的熱土,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之城。據統計,全縣有約35萬外出務工創業的農民工,其中11.2%約3.9萬人成為民營企業主或個體工商戶,伴隨著這股萬鳥回巢、百舸爭流的創新創業之風,縣域內的臨江、大成、丹竹、平山四大產業園區應運而生,發展崛起。其中,臨江產業園規劃面積14平方公里,產業布局為機械制造、五金制品、電子信息、食品藥品、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南廣高鐵、貴梧高速、西江深水港武林港均可直達,園區道路、消防通信、供電、供水、排水、污水處理、就業服務、公租房、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等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為農民工創業園的創建和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綜合考慮地理位置、環境設施、創建效益等因素,平南縣決定將臨江產業園內的河山投資置業創業園作為農民工創業園的具體選址,為該縣推進農民工精準創業、致富圓夢打造一個全新的平臺。
平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甘顯平介紹說,平南縣堅持政府推動、企業主導、政策扶持、市場運作的原則,緊緊依托河山投資置業創業園開展農民工創業園建設,盤活了現有資源,提升了創建效益。在園區的建設和管理上,政府部門規劃引導、規范政策扶持;企業投資建園,進行市場運作;工業園區管委會跟蹤服務,落實政策。這種多方參與的模式,形成了巨大的合力,使創建工作靈活性更強、見效更快,也更便民利民。
負責創業園基礎設施建設的廣西河山投資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偉說:“自平南縣被列為自治區農民工創業園試點縣以來,縣政府行動迅速,措施非常有利,我們企業也主動配合,創業園面貌已煥然一新,我們也越來越有信心!”
科學定位精準布局打造致富圓夢新平臺
“創業園所處位置交通便利,廠房面積大,發展環境好,還有很多優惠政策扶持,我一聽說就把公司搬來了。”第一批入園企業廣西富桂村公司創始人莫乃飛介紹說,公司通過富桂村土特產網,銷售廣西各地的土特產,進園以來,每天要發出三四百件貨物。
“思路決定出路,布局決定結局。”農民工創業園的創業對象是農民工,服務對象也是農民工,必須在規劃布局上體現這一要求,才能使農民工人得來、留得住、創得業。平南縣農民工創業園依托廣西河山投資置業有限公司原有的標準廠房,擬打造集電子商務配送和服務中心、各行業網貨批發市場、現代智能倉儲物流、農副產品加工、建材及建筑裝飾、智能產品制造、3D打印技術、信息化服務、軟件研發維護服務為一體的農民工創業園。“我縣計劃將農民工創業園建成具有平南特色的‘兩中心、四基地,即農民工創業就業服務中心、電子商務配送與服務中心、創業基地、就業基地、培訓基地、創新基地。”甘顯平介紹說,該縣農民工創業園項目規劃占地面積共450畝。在布局上設置了前期200畝的創業核心區,功能有農民工服務大廳、農民工創業展覽、農民工科研綜合基地、農民工企業孵化基地、農民工就業基地、農民工創業培訓中心、農民工電商中心等,形成了勞動密集型的綜合創業服務園區。二期主要功能為生活配套區、物流倉儲區,占地面積達250畝。
梁偉介紹說:“創業園投入了上千萬元的資金來完善園區的配套設施和創業環境。園內的道路交通、供電供水、通訊網絡等基礎設施比較完善,還建有籃球場、羽毛球場、棋牌娛樂室、生活超市、職工食堂等娛樂生活場所。農民工拎包就能人駐。”
政策“給力” 服務到位釋放創新創業新能量
園區建好了,如何吸引農民工企業入駐發展?政策“給力”成關鍵,服務到位是重點。去年8月以來,平南縣綜合運用多種媒體進村入戶、進技校宣傳自治區“新八條”(注:2015年6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就做好廣西就業創業工作提出八條政策)和農民工創業園的扶持政策,在全縣形成了全覆蓋的宣傳格局。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還親自帶隊為園區招商。短短時間內,一大批企業到園區參觀,簽約企業很快突破了10家。
甘顯平說:“我們在政策扶持和做好服務上下足了功夫。對符合農民工創業擔保貸款條件的農民工給予創業擔保貸款及財政貼息;對人駐園區經營發展的企業,2015年免收廠房租金,2016—2017年按8元/平方米、2018—2019年按10元/平方米的標準低額收取廠房租金;對人駐企業所繳納的稅金平南縣地方所得部分、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5年內全額返還,切實減輕了創業農民的負擔。此外,我縣還成立了農民工創業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工業園區管委會、政務服務中心、招商局相關部門抽調出業務骨干人員,組建成立了就業創業、技術技能、政策服務、資金信貸等10多個服務隊,主動深入園區指導協助農民工創業園的相關建設工作,為企業提供專業服務。”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棲。在外打拼的平南籍農民工回鄉創業了,想創出一片天地;縣內的農民企業家紛紛前來洽談,欲借此機會做大自己的產業;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也紛紛要求到園區見習,想在此找到步入職場的跳板……
平南榮泰工藝公司經理韋金英說:“我們平南縣對創業園出臺了很多優惠的政策,就像一場及時雨,為我們這些前來投資的創業者減輕了負擔,增加了利潤。”
陳婷說:“在把工廠落戶平南前,我們也考察過其他地方,但創業園各項優惠政策對我們的吸引力太大了。除租金、水電補貼和稅收等優惠外,園區還協調電力公司專門安裝了一個800千瓦的變壓器,幫我們解決了用電難的大問題。”
梁偉說:“現在,平南的農民工兄弟回鄉創業正趕上了好光景。政府在資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無論是對承建企業,還是對人駐企業,都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
產業扶持創業帶富走出精準扶貧新路徑
農民工創業園不僅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平臺,也是產業扶貧、精準扶貧的基地。園區的人駐企業大多是由地地道道的平南農民或返鄉農民工創辦的。雇傭的員工除了少部分企業管理人員是大中專畢業生和國有企業改制后企業分流人員外,有500多人為本縣的農民工或返鄉就近入園的農民工,入園就業的農民工人數超過入園就業總人數的90%。
陳婷告訴記者,目前工廠雇傭的員工已超過50人,大多是30-40歲的青壯年,上有老,下有小,不方便外出打工,且知識技術欠缺,很難適應大城市、大企業的用工需求。吸納他們到玻璃廠做工,既就近就地解決了他們的生計問題,也解除了他們外出打工不能照顧家庭的后顧之憂。未來擴大生產后,工廠招聘的員工將達百人以上。
“除了為本地農村富余勞動力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外,農民工創業園對精準扶貧的另一個貢獻是為當地的特色產品找到了銷路,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梁偉告訴記者,為了體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特色內涵,農民工創業園在規劃布局時將平南縣的電商整合運用,首推88h3.com全國農民電子商務平臺,明確了“將工業品送到農村,將農產品賣到全球”的目標,并創造性地創建了全國最大的平南特色產品線下展銷大廳,展位150多個,面積達2000平方米,該縣特色商品在線下平臺得到展示,真正體現了平南力量、平南創造。目前,88h3.com全國農民電子商務平臺已在全國設立41636個鄉鎮聯盟網站,預計促進就業達500人,將真正成為平南農民的“阿里巴巴”。
“互聯網+創業園”的發展模式放大了農民工創業帶來的輻射效應,攪活了平南經濟發展的一池春水,為產業扶貧、精準扶貧開辟了一條新路徑。“我是個不怕吃苦的人,從睡地板到當老板都經歷過。我們平南物產豐富,有那么多特色農產品,只要勤勞肯干,我就不信富不起來!”平南縣鎮隆鎮盆龍村的莫乃飛原來的燈具生意做得很紅火,但他心里一直有個情結放不下——荔枝、龍眼、肉桂……家鄉有這么多好東西,為什么進不了大城市,賣不出好價錢?最讓他心痛的是,價賤傷農讓很多年輕人放棄種地,背井離鄉進城打工。“我一定要讓荒蕪的土地長出真金白銀!”2015年,當聽說家鄉成立了農民工創業園,而且政府在這方面的投入力度很大時,莫乃飛立馬申請入駐。“我要通過我們的富桂村土特產網,把平南乃至全廣西的特產賣到全國,帶領鄉親們致富增收。”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角已經吹響。優惠的政策、優質的服務已經為平南農民工創業提供了適宜生長的土壤。農民工創業園這個助推他們實現夢想的催化劑,必將發揮神奇的“化學反應”,釋放出巨大的創新創業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