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夫
刊首絮語提高幸福敏感度
齊夫

幸福是一種感覺,感覺就有遲鈍與敏感之分。有人感覺遲鈍,每日穿金戴銀,吃香喝辣,也不覺得幸福;有人感覺敏感,粗茶淡飯甘之如飴,甚至面對“山間明月,江上清風”都感到幸福。
每日與我一起散步的一個姓曲的朋友,幸福敏感度就特別強。宴席上,幾乎每上一道菜,他都嘖嘖稱贊“真地道”“名不虛傳”,本是平常薄酒,他卻歡喜地一杯接一杯喝,還真誠地評價“不比茅臺差”。不僅請客的主人很高興,覺得有面子,我們也受他感染,不由得就吃喝得滿面紅光,盡興而歸。以后,不論誰請客,都希望他能光臨。
他與我同歲,水平也不差,但工資卻比我低一級。要是我,肯定心理不平衡,可他總是十分滿足地說,“不少了,比我打工的弟弟要多兩倍多,比我老婆多一半,而工作其實遠沒他們辛苦,我知足了。咱也算是有房有車,進入中產階級了。”說到車,他買了一輛國產的兩廂車,不到8萬元,不僅開著上下班,還開著赴宴,去旅游,一談到他的愛車就眉飛色舞,似乎那是天下最好的汽車。對他的感覺良好,我有些不解,也有些嫉妒。我開著一輛20多萬的合資車,還覺得掉價,老是想換車,因為和人家的奔馳、寶馬一比,每每覺得自慚形穢。
老曲高大帥氣,老婆長相一般,他卻經常一臉幸福地夸贊說,我老婆年輕時真漂亮,現在也不差,風韻猶存。到現在,兩人一起走路還手拉手,好像有說不完的話。我一見就直撇嘴,不好直接打擊他的積極性,心里卻想,真不知道他是什么眼神,審美觀太差。
我與老曲比,收入、職稱、級別、家庭、房車,似乎方方面面都比他強,可他的幸福感卻比我高得多,每日里滿面春風,哼著小曲,見誰都咧著嘴笑,就像買彩票中了大獎一樣。我卻經常郁悶不安,愁容滿面,怨氣糾結,級別升了,卻對升得有些晚耿耿于懷,職稱進了,卻對個別沒有投我票的評委懷恨在心。有時我也反思,是不是我真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對幸福的感覺太遲鈍?
看大門的保安老馬,是個下崗工人,也整天笑瞇瞇的,他收入不高,沒啥文化,卻不乏睿智深刻之見。他說:“啥叫幸福?幸福就是醫院里沒躺著咱家的人,監獄里沒關著咱家的人,吃飽穿暖有房住,沒人上門討債。”他的幸福敏感度也比我高,他的幸福觀也給我啟發。
我又想到,美國著名盲人女作家海倫·凱勒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就是最幸福的人。”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在回憶錄里說:“坐牢的時候,每天曬半小時太陽,就是最幸福的事。”已故作家史鐵生,病重時需要每周兩到三次的腎臟透析,在他看來,“每周能少做一次透析那就是幸福”。而華人巨富李嘉誠談到幸福觀時說:“不帶保鏢,一個人到公園里轉轉,那就是幸福。”
如果這就是幸福,我們天天都在享用,為什么感覺不到呢?說到底就是太遲鈍了,不知惜福。南宋無門法師詩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如果我們有了這樣的幸福敏感度,早晨去公園晨練,白天愉快地工作,晚飯后夫妻悠閑地散步;節假日,游山玩水,縱情大自然;“月上柳梢頭”時,情人們卿卿我我,纏綿悱惻;“夕陽無限好”,老人推著嬰兒車含飴弄孫……都會被我們視為幸福而倍加珍惜,因為還有一些人無法享受這樣的生活,因為這樣的日子也不會無限期地陪伴著你,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會別你而去。
事在人為,境由心造。提高幸福敏感度,我們會與更多幸福為伴!
【作者系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