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茗
莫被『顏值』裹挾
☉尉茗
擁有高顏值美女、“歐巴”的《太陽的后裔》火了。人們不禁慨嘆,又是一股來勢洶洶的“韓流”啊!無論是起初帶著惡搞味的“宇宙的后裔”“月亮的后裔”,還是調侃劇中的男神軍官“根本沒有紀律意識”云云,中國觀眾尤其是男同胞在追劇的同時,難掩心中深深的酸意。
為啥火的又是“歐巴”?為啥主角們顏值還是那么高?韓流像一股風,來得快,走得快。還記得《來自星星的你》嗎?相信“炸雞和啤酒”已經沒有當初那么受追捧了。本著吸金的目的,講究商業效益的韓國影視劇,總是能以精致的包裝,“腦洞大開”的劇情,特別是高顏值瘋狂吸粉。當這股風刮過去,留給人的思考積淀卻不多。但也有人坦言,“我們就是奔著顏值去的”。
網絡時代,人們對顏值的關注度似乎越來越高。甚至有人建議:“中國也應該學習韓國,提前儲備高顏值的演藝人才,這樣國產劇才能火起來。”港臺劇一度準備和韓劇拼顏值的架勢。其實,過分看重所謂顏值是社會浮躁氣氛的表現。今天,許多剛畢業的大學生爭先恐后割雙眼皮,整容熱經久不衰;有的用人單位甚至堂而皇之把顏值作為用人標準;前不久還是“反手摸肚臍”,新近又流行“A4紙腰”。讀圖時代,感官刺激往往最吸引眼球,膚淺的外表美成為潮流,刷臉刷腿的“網紅”更是不計其數。
“不拼才華拼顏值”的審美觀,使得我們錯過了真正的美。人人都想做帥哥、美女,卻往往忽視堅守內心,先做好自己。其實,賞心悅目的不僅是顏值,只有真切的情感、樸實善良的心靈才經得起歲月沖刷。拋開美顏軟件吧,做自己才是正道!
時代呼喚有質量的影視劇。但在追求商業利益和文化內涵并重的同時,無論何時,都不能淪落為庸俗的“顏值至上”。當大家都在追《太陽的后裔》時,筆者身邊的不少戰友,不約而同地重溫同樣講述“男軍官和女軍醫戀愛故事”的《亮劍》。也有人提起了《士兵突擊》,它創造的軍旅劇收視紀錄至今無人打破。前者有著厚重歷史感,噴薄著血性激情;后者真實質樸,勵志感人。這些優秀國產影視劇曾經吸引粉絲無數,對人們的精神生活產生了很大影響。校園里,老師們講課舉“許三多”的例子,商人們則在探究李云龍的“野狼精神”、戰場激勵、團隊管理。高中時代,筆者的筆記本上抄滿許三多語錄——“不拋棄,不放棄”“有意義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義的事”。這些作品拼的不是顏值而是氣質。飾演李云龍的李幼斌并不是帥哥,王寶強飾演的呆萌許三多更不是歐巴。
《士兵突擊》為什么那么火?因為它反映了現實。不管是不是軍人,都能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普普通通的中國農村,其貌不揚的許三多,愛揍人的老爹,真實的參軍體驗、連隊矛盾,高冷甚至有點急功近利的連長高成……每個角色都是活生生的人,沒有拔高也沒有虛構。《亮劍》里的李云龍既有不合時宜的老農民思想,也有血性男兒的勇氣擔當,優缺點并存,角色反而更加真實豐滿。劇中晉西北的山川雪野作戰場,更是給人深厚的歷史感。這些經典劇,沒有高顏值,卻依舊很火。反觀今天的一些軍事劇,主人公常有超凡能力,帥得掉渣,總也打不死,戰爭場面更像是真人CS。缺乏以情動人的情節,背離了基本生活常識,背離了絕大部分觀眾的審美趣味,就只能仰仗顏值了。
“韓流”走得快,但“韓流”還會來。應該反思的是,為什么我們不能掀起潮流,引領潮流?文化的主體是人,我們自己要做文化的主人。脫離了現實生活的土壤,失去了文化自信,再好的“母雞”也難以下出金蛋。只有保持文化自信,結合新的時代特征,銳意創新,扎根生活,才能創作出雋永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