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監獄課題組
監獄對涉眾型經濟罪犯監管改造工作的實踐與探索
山東省濟南監獄課題組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非法集資、傳銷等涉眾型經濟犯罪活動猖獗,造成受害人員眾多、經濟損失巨大、涉及領域廣泛,嚴重危害國家經濟安全與社會和諧穩定。筆者站在監管改造的角度,對關押在濟南監獄的涉眾型經濟罪犯進行了深入調查和分析,提出了以“嚴、控、矯、疏、宣、需、情、助”為目標的“八字”綜治管控體系建設,以求提高涉眾型經濟罪犯的教育改造質量、預防重新犯罪,切實維護好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
截至2016年4月10日,濟南監獄押犯共計2460人,其中涉眾型經濟罪犯共計75人,占全部押犯的3.05%。
(一)犯罪構成

罪名騙取貸款人數33 16 10 4 4 2 2 1 1 1 1占比 44% 21.33% 13.33% 5.33% 5.33% 2.66% 2.66% 1.33% 1.33% 1.33% 1.33%信用卡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票據詐騙貸款詐騙騙取貸款信用證詐騙集資詐騙金融憑證詐騙違法發放貸款保險詐騙
目前濟南監獄涉眾型經濟犯罪共涵蓋11項罪名,其中信用卡詐騙(44%)、非法吸收公眾存款(21.33%)、票據詐騙(13.33%)、貸款詐騙(5.33%)、騙取貸款(5.33%)分居犯罪人數前五位。
(二)原判刑期

刑期 5年以下(包含5年)5—10年(包含10年)10—15年(包含15年)15年—20年(包含20年) 無期 死緩人數 12 37 14 7 4 1占比 16% 49.33% 18.66% 9.33% 5.33% 1.33%
通過圖表可知,5~10年罪犯占押犯近半數,是管理的中心點;10年以上重刑犯26人(占34.67%),是管理的重點;特別是無期死緩犯,由于服刑時間長,更是管理的難點和監管事故高發點。
(三)文化程度

小學及以下 初中 高中、中專 大專 大學及以上涉眾型經濟犯罪 4% 28% 34.66% 22.66% 10.66%普通罪犯 28.24% 44.56% 14.91% 7.54% 4.73%
通過圖表可知,涉眾型經濟罪犯與普通罪犯相比,有高文憑犯罪的特點。
(四)涉案價值

涉案價值10萬-50萬10萬以下50萬-100萬100萬-500萬500萬-1000萬1000萬以上人數 6 30 6 17 3 13占比 8% 40% 8% 22.67% 4% 17.33%
通過圖表可知,涉案價值超過100萬為33人(占44%),社會影響較大。
調研得知,涉案數額最大的兩起為:一是李某某(判處有期徒刑20年)以托管造林、高息向社會吸收資金、吸收909人存款共計8629萬余元,并另案騙取集資參與人100人,騙取金額9504萬余元;二是樊某某(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伙同他人開具銀行假票據進行詐騙人民幣9000萬元的案件,給國家和社會造成巨大的損失。
(五)附加刑

價值 無罰金 5萬元以下(含5萬)涉案沒收個人財產人數 4 31 23 12 2 2 1占比 6.66% 41.33% 30.66% 16% 2.66% 2.66% 1.33% 5萬-10萬(含10萬)10萬-20萬(含20萬)20萬-50萬(含50萬)50萬以上
通過圖表可知,70%以上的罪犯罰金數額在10萬元以下,罰金數額與涉案價值相比,懲戒比例偏小。
(六)附加刑執行

罰金已經繳納 罰金未繳納 沒收個人財產人數 4 66 1占比 5.63% 92.65% 1.31%
通過圖表可知,目前罪犯繳納附加刑的比例極低。
(七)前科

涉眾型經濟犯罪 濟南監獄在押罪犯有前科人數 6 570總人數 75 2460前科率 8% 23.17%
通過圖表可知,涉眾型經濟犯罪有前科比例為8%,遠低于濟南監獄在押犯前科比例23.17%。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監獄通過教育管控,在預防涉眾型經濟罪犯重新犯罪方面,相對于普通罪犯,成效顯著。
(八)危重罪犯

全部押犯:2460人 涉眾型經濟犯罪:75人危重罪犯人數 123 3占比 4.79% 4%
通過圖表可知,濟南監獄排查出有行兇、自殺、脫逃等監管隱患的各類危重罪犯共計123人,占全部押犯的4.79%;涉眾型經濟犯罪中危重罪犯為3人,占全部涉眾型經濟罪犯的4%。從統計數字上來比較,二者比例數相差不大,但涉眾型經濟罪犯相對于一般罪犯,改造周期、現實危險性和改造難度更大。
(一)“四缺失困境”的改造難點
通過對涉眾型經濟罪犯的心理分析、行為分析,調研得出這部分罪犯的改造難點為:
1.認罪悔罪缺失。涉眾型經濟罪犯中不認罪的情況較為普遍,并集中表現為兩種形式:一是完全不認罪,將自己的活動偽裝成正常的生產經營,達到非法占有的目的,對罪行進行千般掩飾;二是認罪但不服判決、認為量刑畸重,混淆罪數和此罪與彼罪的認定。從目前來看,這些罪犯入監后申訴、纏訴的心理較重,很難認罪悔罪,改造難度極大。
2.親情支持缺失。由于涉眾型經濟罪犯兄弟姐妹、老鄉、同學、鄰居、同事等都容易成為參與者及受害人,涉及人員廣泛,他們一旦涉入、案發,這些參與者及受害人的各種矛盾將立時被顯現并激化,家庭成員、親戚朋友反目成仇的現象相當普遍,從而引發大量涉眾型經濟罪犯入監后親情基礎動搖、坍塌,造成其服刑期間成為孤家寡人,得不到親情支持,從而喪失改造動力。
3.適應監管缺失。涉眾型經濟罪犯捕前燈紅酒綠、無限風光,入獄后要接受懲罰、勞動改造,失衡情緒較重,心理落差大。特別是文化程度普遍較高,自恃清高,自認為自己是“高智商、上層社會”,在這種心態影響下,很難與一般罪犯相處,更別提融入改造環境。
4.減假激勵缺失。自2014年4月1日起,中政委〔2014〕5號文規定,對涉眾型經濟犯罪等“三類罪犯”從嚴管理,杜絕社會反映強烈的“有錢人、有權人”被判刑后減刑快、假釋及暫予監外執行比例高、實際服刑時間偏短等現象。濟南監獄依據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之規定,對“三類罪犯”在首次減刑時間、減刑幅度、減刑間隔等方面作出限制性規定,特別是對不能退贓、沒有繳納罰金的,一律不提請減刑假釋。這部分罪犯由于涉案資金多已揮霍,無退贓和繳納罰金能力,減刑假釋受限的結果,造成其面對現有的計分考核、減刑假釋等獎罰機制時,難以調動改造積極性,改造動力缺失、改造生活迷茫。
(二)“兩極歸因模式”的危險傾向
依據歸因理論,不同的個體對于自我卷入事件的處置,往往帶有自我價值保護傾向;而服刑人員作為特殊的群體,在接受監管懲戒、與社會強制隔離、凸顯犯罪人格的狀況下,尤其是面臨上述“四缺失”的改造難點時,過分追求內歸因或外歸因,走向認知偏差的極端,表現出較強的危險傾向。
二是堅持示范引路抓點帶面打開工作新局面。鎮街人大工作存在的困難和不足,既有歷史原因,也有基層工作實情。鑒于目前現狀,示范引路抓點帶面是現實路徑,應根據不同區位,選取試點單位先行開展。
1.極端內歸因的危險傾向。成功時將成功的緣由歸于自身,這是內歸因者的自我激勵和自我防衛措施,但當面臨改造困境、無法擺脫時,則會將導致自己面臨服刑困境的緣由過分歸咎于自身,過分強調內歸因的影響,出現自怨自艾、自責自罪、抑郁難解、悲觀厭世的思想。
2.極端外歸因的危險傾向。成功時將成功的緣由歸于自身,外歸因者也會如此自我激勵,但當面臨改造困境、無法擺脫時,大部分罪犯會拿出凡事喜歡找外界原因的架勢,將導致自己面臨服刑困境的緣由過分歸咎于減刑假釋政策等外部因素,繼而出現怨天尤人、怨天恨地、嘖有煩言的思想,不安于改造現狀、急于擺脫監管制約。
針對涉眾型經濟犯罪的改造難點和危險傾向,濟南監獄近年來積極探索實踐此類罪犯管理的有效辦法,進行了以“嚴、控、矯、疏、宣、需、情、助”為目標的“八字”綜治管控體系建設,確保刑罰執行到位,化解罪犯自殺、行兇、脫逃等各類安全隱患,實現了監管安全零事故,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并在預防涉眾型經濟罪犯重新犯罪方面走出堅實的一步。
(一)“嚴”字當頭:嚴于執法,樹立正氣
面對法律政策調整后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單純依靠說服教育和真情感化還不夠,必須加強嚴格的行為規范教育和監規紀律約束,確保政策有效實施。“嚴”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嚴格落實好中政委〔2014〕5號文之各項規定,將涉眾型經濟罪犯管理從嚴、杜絕特權、獎懲公開,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保證刑罰執行到位;二是對風氣的整肅,狠剎政策調整后可能出現的蓄意對抗、消極改造及串聯煽動等風氣,以正壓邪,營造風清氣正的改造環境;三是對謠言的抨擊,對那些蓄意曲解誤解政策,肆意散布謠言的行為予以堅決打擊;四是對違規違紀行為的懲處,嚴厲打擊政策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反面典型,以案示警,以案說法,切實維護監獄安全穩定和良好改造秩序。
(二)“控”字保障:防微杜漸,預防事故
針對法律政策調整后涉眾型經濟罪犯可能出現的心理困惑和情緒波動,以及各類苗頭性行為傾向,要超前掌握,及時防范。監獄對涉眾型經濟罪犯全部進行登記造冊,建立臺帳,落實規范化管理。一方面發揮警察“人防”的效力,觀察分析涉眾型經濟罪犯的綜合表現,研判各種苗頭信息;另一方面發揮監控“技防”的優勢,確保“三類罪犯”全方位、全時段無死角在“天眼”監督下改造,堅決避免脫管失控的現象。
(三)“矯”字作伴:心理矯治,春風化雨
當罪犯苦悶、煩躁和心理失衡時,民警通過心理咨詢、心理矯治,以“同理心”、適度“共情”、心理學上的“理解”等措施,有效地起到了化解對立情緒、激發改造動力、提升改造信心、減緩和轉移心理壓力的作用。
(四)“疏”字解結:找準錯結,以疏解結
針對這部分罪犯中存在較強的“有錯無罪論”、“有罪無害論”、“輕罪重判論”、“悲觀無望論”、“犯罪外因論”等錯誤認知的情況,我們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從“心結教育”入手,加強疏導,將其錯誤觀點化“結”為“疏”,堅持做好對他們的認罪悔罪教育,強化其“拒不悔改,心牢難除;認罪悔罪,心牢易出”的正確認知。
監獄定期收集罪犯各類思想動態信息,注重心理疏導的作用,引導其構建因時而動、順勢而為的心理調適機制:第一,要及時修正改造目標,因勢利導、順勢而為;第二,要降低心理預期,懂得“發上等愿,結中等緣,享下等福”的道理;第三,要正視挫折,學會“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 的處事原則;第四,要有“熬”的擔當,面對刑期分化目標、持久付出;第五,要有“贏”的準備,扎實改造、迎接新生。
(五)“宣”字引領:宣講政策,認清形勢
涉眾型經濟罪犯大都具有一定的知識,但個別人存在明顯抵觸情緒。要消除認識誤區和心理落差,必須從宣傳講解入手,讓他們真正了解政策,從積極正面的角度認識政策,適應政策。為此,濟南監獄開展刑事政策專題教育活動,架構“面對面解惑釋疑”制度,精選對罪犯思想影響大、心理沖擊強、與罪犯改造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等,舉辦政策講座,加強宣傳引導,提高教育的針對性。
在法律政策宣講過程中,重點強調提請罪犯減刑、假釋要綜合考量犯罪事實、改造表現、社會危害、被害人和當地司法行政機關的意見等,關系到社會的各個層面。
罪犯通過認真學習,清醒認識到履行民事賠償或罰金等財產刑是罪犯應盡的義務;不履行財產刑在減刑時從嚴,是法律公平正義的體現,促使罪犯認清形勢,遵守規定,服從管理,履行義務。
(六)“需”字導向:因需設標,以要利導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把人的需求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五類,依次由低層次到高層次排列。涉眾型經濟罪犯較普通罪犯更加追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這三類需要,從內心中希望得到警察、家庭乃至社會對其認可。
針對其有實現較高層次需求的特點,監獄以“需要”設目標,因勢利導,引導其努力實現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等高層次“需要”,一方面引導其“證明自己”——在勞動改造、思想改造、遵規守紀等方面“高人一等”,然后警察發出“高看一眼”的信號,促使其實現了“高刺激——高動機”的良性轉化,成為這部分罪犯“有所欲、有所求”的新動力;另一方面,結合社會發展形勢,設立自學考試、勞動技能、藝術、體育、醫學等等各類學習班,并給予畢業、結業的相關獎勵,既豐盈其業余生活,又能夠促使其拿到“畢業證、結業證”,提升其出監后具有更高文化和社會新技能、盡快適應社會生存的信心。
(七)“情”字鏈接:親情內鏈,心橋重構
嚴格管理并不是摒棄情感感化。時間會淡化人的記憶,但永遠不會消磨人的親情,親情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維系親情對大墻內的罪犯更是起到至關重要的激勵作用。特別是針對涉眾型經濟罪犯親情缺失的情況,濟南監獄將重構罪犯的親情作為一項重要的“心橋工程”來抓好,并將罪犯的親情教育融入到罪犯教育中,采取開放日、幫教大會等多種方式,在服刑人員與家屬之間架起愛心橋梁,編織親情紐帶,做好感化教育工作,提升改造動力。
(八)“助”字護航:援助內引,外憂內解
一是引入法律援助工作。針對大多數涉眾型經濟罪犯存在經濟糾紛這一特點,以監獄“法律服務辦公室”和“法律援助工作站”等機構為依托,充分發揮公職律師、法律服務聯絡員、法律顧問的作用,為罪犯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指導意見,幫助解決法律糾紛,挽回經濟損失,努力把“固定的法律條文”轉化為“溫暖的法律服務”, 為罪犯解決實際困難,用溫情的力量感化罪犯。
二是引入慈善救助工作。對罪犯實施特困求助,是濟南監獄的一個創舉,在山東省監獄系統也是首創。監獄通過救助罪犯特困家庭,給了罪犯及其親屬精神上的安撫、生活上的照顧,使罪犯深受感動,激發了他們對政府的感恩之情,促使他們良心發現、浪子回頭,更加珍惜良好的改造環境,遵規守紀、健康改造的決心更加堅定,改造的積極性、穩定性得到鞏固提升。
防范打擊涉眾型經濟犯罪是一項系統工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應樹立“持久攻堅”意識,做好對其犯罪特點、成因的深入分析,做到研判準確、有的放矢,不斷完善法制建設、加強法制宣傳,制定切實有效的針對性對策;更不能由某一部門單打獨斗,應樹立“通力配合”意識,加強公安、檢察、法院、司法、工商、銀行等諸多部門的信息共享、密切協作,做到經濟、行政和刑事懲戒措施并重,落實財產刑、民賠、贓款贓物的終身履行與追責,大力增加犯罪成本,以實現不想犯罪、不敢犯罪和難于犯罪。
(責任編輯 朱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