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觀察

《人民日報》:“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八方面要求,為的就是告誡全黨,無論我們走多遠,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為的就是警醒全黨,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我們黨才能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永遠立于不敗之地。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指引著一代代共產黨人前仆后繼、接續奮斗。95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完成近代以來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就在于始終把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并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無論是處于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始終堅守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叫共產黨,就是因為從成立之日起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為這一理想和信念從未動搖。把牢思想之舵,高揚理想之旗,任何時候我們就都能保持清醒、認準方向、砥礪前行。
《經濟日報》: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問題,也是重大的社會問題,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關注。近年來,相關部門在加強法制建設、落實監管責任、治理“餐桌污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也要看到,我國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保障食品安全既不能簡單依靠道德約束或法律懲戒,也不能寄望于食品鏈條上某一個環節的單兵突進,必須集聚政府、行業、企業、消費者等全社會的共同力量,構建起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控制、社會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通過食品安全的共治實現安全食品的共享。
《新華社》: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國相繼出臺擴大就業政策和最低工資保障、勞動監察等制度,勞動者的收入和地位明顯改善。但不尊重他人勞動、勞動者權益的現象仍然存在。一些勤奮工作的普通勞動者得不到應有的社會尊重,勞動者收入分配、權益保障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勞動創造世界。尊重勞動者不能成為一句空話。隨著時代發展,勞動的內涵和外延不斷豐富和拓展,但不管何時,社會的進步最終要依靠勞動來實現。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國家發展,仍需要全社會把尊重勞動者、崇尚勞動精神落到實處。進一步從收入分配、勞動權益保障、社會地位提升等多個方面完善尊重勞動的相關機制,彰顯勞動光榮理念,倡導艱苦奮斗精神,讓勞動更有價值,讓勞動者更有尊嚴。
《新華每日電訊》:以論文為衡量標準的科研政策,可以改革但不宜全盤否定。因為衡量科研水平的標準之一就是高質量論文在頂尖學術期刊上發表,從而獲得學術認可。好的制度,應該是科學的,不能絕對化,不能一刀切。不可否認,當前學界無論榮譽、收入、職稱、項目,一切都與論文掛鉤,相當程度上也讓政策跑偏,出現了“論文市場化”和“市場化論文”。論文抄襲、花錢買版面等弄虛作假行為屢屢出現,這也挫傷了真正有志于科研者的積極性。但這是標不是本,錯不在以論文為衡量標準,錯在“唯論文”。我國已經是世界學術文章發表第二大國,但我國的學術期刊話語權,還遠未步入國際頂尖行列。像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對基因編輯這樣優秀的研究成果,都只能通過在國外頂級期刊發表,才能獲得學術認可。這與我國的研發實力極不相稱。
《京華時報》:近年來,有關街拍執法現場而被執法者毆打的事件屢見不鮮。正常的執法為何不讓人拍攝、圍觀呢?一個能夠拿到桌面上說的理由可能是:保護執法相對人合法權益的需要。從法理上分析,有權拒絕被拍攝、遭圍觀的主體應是相對人,執法主體并沒有這樣的權利;相反,我國憲法規定了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及國家工作人員的監督權、批評權,公民用自己的手機拍攝執法活動,圍觀執法現場,恰是行使對執法過程監督權的重要方式,只要不妨礙正常的執法秩序和他人合法權益,就應受到憲法和法律的保護。遺憾的是,這種憲法賦予公民的監督權,在實踐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鉗制。因此,最需要監督和曝光的是暴力執法、違法執法現象,而恰恰在這些不規范的執法過程中,執法者最容易以“妨礙執法”為借口阻擋公民監督。合法、正當的執法,不應該懼怕被拍攝、被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