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栗建華
?
進一步深化我省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文/栗建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轉變政府職能提出了明確要求。幾年來,從中央到地方,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繼續推進我省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不僅要在“量”上突破,更要在“質”上改善。建議:
要樹立責任意識,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上來。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當前我省迫切需要向改革和創新要活力,迫切需要通過深入推進行政審批改革增強內生動力。因此,各級各部門應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積極投身到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去,勇于面對挑戰、勇于擔當先鋒。轉變行政理念,從“重管理”向“重服務”轉變,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后監管”轉變,管住行政權力,劃清政府、市場和社會各自的“邊界”,勇于把先進的管理理念引入到行政管理的制度創新中,以機制變革促體制改革,以行政管理創新促進行政改革發展。要提高自身素質能力,統籌安排行政工作人員特別是基層行政人員參加各類培訓,注重綜合性與專業性的結合,改變單一的人才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全面增強行政審批人員的執行能力,大幅提升基層行政部門的工作效能。

要抓好上下聯動,切實把行政審批事項的下放轉移落到實處。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對省級部門來說就是應把該放的權力放到位,從地方基層政府來講就是應把轉移的職能接管好,其中關鍵的環節就是銜接到位。做好統籌謀劃,省級部門要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結合本地實際綜合考慮市場自行調節的外部環境、社會組織的發育成熟程度、基層政府的承接能力等,有計劃、有層次、有節奏地推進審批職能的承接轉移。加強工作協調,政府各部門之間要加強協調聯動,做到相關聯的行政審批事項同步改革、協調推進;要加強上下級政府及部門間的溝通聯系,統一操作流程和管理規范,做到無縫銜接、有序順暢。做好工作對接,通過充實人員、加強業務培訓等,確保基層部門對下放的審批事項接住接好。
要體現服務宗旨,堅持以企業和群眾滿意與否來檢驗審改工作的成效。推進行政審批改革,精簡數量、壓縮時限是“標”,提升服務效能、激發市場活力是“本”,改革的宗旨就是要建立便民、高效、廉潔的行政審批服務體制。要著力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在當前精簡審批事項、規范審批行為的基礎上,積極參考借鑒外省市成功改革的經驗做法,進一步壓縮環節、優化流程、提高效率;加快網絡信息化建設進度,大力推進網上審批,打造網上申請、網上審批、網上辦理的網絡審批“直通車”。創新行政審批體制機制改革,及時總結經驗做法。著力規范中介服務,貫徹中央清理規范與行政審批相關中介服務的精神和要求,建立統一、開放、透明的服務市場;加大政府監管力度,規范評估評審收費和服務,實現政府內外的“同步提速”。
要堅持問題導向,及時研究解決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落實行政審批制度各項改革任務,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正視問題、找準癥結。要廣開言路,查找問題,建立健全意見征詢機制,積極引導民眾參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設計、改革效果的評價,了解民情、聽取民意、匯集民智;抓住當前我省正在開展入企幫扶活動的有利契機,組織入企幫扶單位大力開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政策宣傳,深入了解廣大企業對改革措施的意見建議,進一步推動各級政府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要分析原因,整改落實,審改辦要定期收集有關改革工作的意見建議,定期研究改革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對于職能部門及工作人員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方面的問題,要及時發現、及時糾正;對于工作銜接不到位的問題,要掛牌督辦、限時解決;對于體制機制方面的問題,要及時拿出解決方案,及時報黨委政府研究解決。
要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以優良的發展環境激發創業創新活力。對精簡、下放、取消的審批事項不能“一放了之、放而不管”,在審批權力上做減法的同時,在管理服務上做加法,銜接做好后續監管工作的安排部署,確保“精簡”與“監管”兩輪驅動。要建立監管機制,明確有關行政部門在行政審批事項中肩負的審批責任和事中事后的監管職責,制定清晰的審批和監管標準,避免推諉扯皮,防止由于監管不到位或監管缺位出現監管真空。要創新監管方式,認真學習借鑒國務院進行隨機抽查的監管方式,充分結合我省實際,通過信息化、標準化建設豐富監管舉措。要完善社會監督體系,加快構建行政監管、信用管理、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等綜合監管體系,推進多層次、多領域綜合治理,進而實現社會共管共治的監管格局。
(作者為省政協委員、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