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佩振
?
開展四項主題實踐活動充分發揮政協委員作用
文/劉佩振

劉佩振
海興縣政協立足海興發展實際,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近年開展了四項主題實踐活動。
一、開展政協委員“履職有為”活動。按照活動要求,全縣廣大政協委員深入一線,與基層群眾面對面、心貼心、零距離”接觸,帶著感情下去,帶著問題和建議上來,為推動黨政科學決策、維護社會穩定、匯聚發展力量獻計出力。委員們在走訪活動中做到“三多”,即:多做凝聚人心的工作、多做反映民意的工作、多做解疑釋惑的工作。自活動開展以來,共走訪企業員工、干部群眾等各界人士1865人次;圍繞群眾普遍關心的核電建設、教育、醫療衛生、就業、住房、社會保障等民生熱點問題,聽取意見和建議;幫助解決問題、化解矛盾;圍繞縣委、政府中心工作,認真研究制定協商計劃,拓寬協商渠道,豐富協商內容,組織開展協商活動,凝聚各界共識,建言經濟發展。適時根據重點項目、重點工作進展情況,組織委員深入建設工地,深入企業車間,深入田間地頭,進行視察、調研、觀摩,通過開展對口協商、專題協商、界別協商和提案辦理協商等多種形式,提出意見建議,推進各項工作順利進行。在全力做好新時期群眾工作,為改革發展減少阻力、增添活力的基礎上,樹立了政協委員的親民形象。
二、開展“爭當崗位先鋒”活動。為積極引導全縣政協委員創業建功,在各自的崗位上開辟新領域、實現新突破、謀求大發展,爭當行業領軍人物,帶動本行業跨越發展,開展了“爭當崗位先鋒”活動。工商聯和經濟界委員,利用各自崗位優勢,大力推進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加快企業轉型升極和二次創業步伐。縣政協委員、宏利賓館任蘭英經理,自經營賓館以來,秉承“做精細化管理,出高品質菜品,做親情化服務”的經營理念,贏得消費者的信賴,連續兩年上繳利稅100余萬元,解決就業100多人,榮獲“巾幗文明示范崗”和“青年創業先進個人”稱號。市政協委員、滄州正大生物制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仁義,2006年成立滄州正大生物制品有限責任公司,占地55畝,引進兩條臺灣生產線,帶動就業5000余人。在企業發展的同時,還聯系中國農科院水產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黃渤海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個人出資舉辦環渤海水產品開發暨養殖技術論壇,免費培訓水產養殖戶達1萬多人,為廣大農戶搭建交流平臺。2009-2015年連續被滄州市政府授予滄州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稱號;2014年5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稱號;2015年被評為“五城建設”優秀市政協委員,并且多次獲得“海興縣文明單位”和“滄州市文明單位”稱號。他發明的緩沉懸浮型魚、蝦飼料及其制作方法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和滄州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多次向災區、老區捐款,被滄州市老區建設促進會授予幫扶老區先進企業稱號。
三、開展“我為海興發展獻一計”活動。緊緊圍繞“建園區、做縣城、上項目、惠民生”四大任務,全縣政協委員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推出了一批具有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和操作性的“金點子”,為推動全縣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獻睿智、出實招。活動開展以來,共收集促進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的各類建議38條。其中,郭勝林委員所提的《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王文清委員所提的《打造綠色經濟模式助推清潔能源發展》,楊福彪委員所提的《多措并舉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均得到了縣委領導的關注。
四、開展“扶危濟困、愛心惠民”活動。全縣廣大委員立足本職、發揮優勢,通過愛心助學、結對幫扶、捐資社會事業建設等公益活動,盡心盡力為人民群眾解難題、辦實事。今年以來,經政協委員組織協調,全縣解決新增就業崗位362個,委員參與公益事業資助146.5萬元,委員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扶危濟困、愛心惠民,樹立了政協組織的良好形象。
自活動開展以來,全縣政協委員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踴躍地參加到活動中來,在活動中提升素質,檢驗能力,展現作為,涌現出了一批干事創業、服務群眾、熱心公益、履職建功的優秀委員典范,展示了全縣政協委員的時代風采。縣委主要領導在全縣三級干部大會、政協全會等多次重要會議上,對活動給予肯定,樹立了海興政協的嶄新形象。 (作者為海興縣政協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