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增壽
?
為了啟動定州古城恢復工程
文/李增壽

李增壽
這張照片是2013年6月我在山東臺兒莊拍攝的,身后是李宗仁史料館。為何我們到了臺兒莊呢?這要從啟動定州古城恢復工程說起。
自2013年劃歸省直管以后,定州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大家知道,定州是地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腹地、位于京廊保石軸線首都一小時輻射圈的一座古城。在省直管后,定州市委、市政府順應發展大勢,決定啟動定州古城恢復工程。
我們認為,在大規模激進式城鎮化的當下,傳承、確定城鎮風貌是發展的必然。市政協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這一提升城市品位、整合地域文化的民心工程,積極行動、主動作為,及時組織政協委員去外地取經,先后赴西安、開封、商丘、臺兒莊等地進行參觀、考察、學習。我們到達山東臺兒莊時,雖是6月,但已進入了桑拿天,每走一步都汗流浹背。我與同事們均以極大的熱情,詳細了解著臺兒莊的古城建設過程,以及古城的管理利用情況。希望能從中有所借鑒,對定州的古城建設起到幫助。
調研回來后,市政協及時組織召開了關于定州古城建設問題的專題研討會,在認真聽取委員和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題為《關于定州古城恢復、修建工作的建議》、《關于加強定州古城保護的幾點看法》、《淺談古城恢復建設中的文化傳承和生態保護》等幾篇調研報告。我作為一名從事文化工作的委員,自始至終參加了這次大規模的調研活動,也見證了廣大政協委員的高度熱情和歷史擔當。這次調研結束后,我也撰寫了題為《關于定州古城恢復中的歷史文化融入》的調研報告,并在政協常委會上做了專題發言。
在這次專題研討會上,各位委員與專家學者紛紛發言,建言獻策,現場氣氛非常熱烈。我在發言之余,聽著眾人的熱烈討論,心里也是熱情澎湃,定州的發展現在可以說是日新月異,這些都離不開全市人民的凝心聚力,離不開這些熱情洋溢的定州人,在全市人民戮力同心、團結一致的努力下,才能完成這項偉大的工程,才能使定州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實現率先突破。
我是土生土長的定州人,自參加工作以來,長期從事宣傳文化工作,曾任市委宣傳部副部長12年,任政協宣教委主任近6年。多年的工作實踐讓我認識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歷史機遇面前,弘揚定州歷史文化勢在必行,但是,一些地方重經濟、輕文化,文保單位讓位房地產開發,古建筑被經濟利益所裹挾的現象也必須避免。我的建議就是來自于對民眾心聲的了解,同時也是我多年來的認知。
定州市委、市政府在聽取采納市政協的意見并逐步完善建設規劃的基礎上,啟動了以定州開元寺塔、貢院為核心,總占地160公頃(2400畝)、總投資100億元的古城恢復項目。這一項目工程主要包括國家級文保單位開元寺塔、州署、貢院、晏陽初故居、文廟和省級文保單位南城門等文物設施的保護及周邊區域的改造、開發和利用,定位為文化旅游、休閑、娛樂、特色商業及居住相結合的綜合性文化型園區。
定州歷史悠久,資源豐富,交通節點優勢非常顯著。目前,定州市按照恢復古城、建設新城、改造舊城的發展戰略,共拆除建筑面積106萬平方米。占地65畝的一期工程——開元寺塔廣場已經投用并向民眾開放;占地520畝的二期工程——總投資30億元的定州市中山博物館、古州署恢復、佛教文化展示區、貢院廣場區、商業配套服務區的宋街等建設主體工程已接近尾聲。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定州,必將矗立于華北大地,一個具有造型端莊,又能體現鄉愁的文化定州,必將對河北的文化旅游,起到積極的帶動作用。——這其中,政協的建言功不可沒,每每想到,總感到欣慰。
(作者為定州市政協常委、市政協宣教委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