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璐(內蒙古師范大學 大學生地理實踐創新實驗室)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地理課堂教學環節中的應用
石璐
(內蒙古師范大學大學生地理實踐創新實驗室)
交互式電子白板升級了傳統媒體的功能,集黑板與投影儀的優點于一身,其在教學中交互功能的發揮,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課堂教學效果。通過閱讀12篇文獻及觀課,重點研究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地理課堂教學環節中的應用,以案例分析法和文獻法,說明電子白板可以應用于導入環節、展開環節和結課環節,并提出教學建議。
交互式電子白板;課堂教學;地理教學
目前,對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方面:(1)成軍、呂秋溪、牟春景、孫丹丹等人從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功能出發,資源庫功能利于課前準備;圖像處理功能利于圖上操作;記錄功能利于反饋評價等。(2)李婷婷從教學方式的角度,提出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能夠營造教學環境、調動課堂氣氛、創設問題情境。(3)黃慧和朱志剛著眼于教學技能,其中,黃慧提出的應用技能有“地圖的疊加和對比”“重點教學內容的突出顯示”;朱志剛提出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進行“預設”包括起點分析、教學模式、課程資源等。
很多一線教師都從中學地理教學、新課程改革等大處著筆,論述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優勢或積極作用、問題或反思。筆者選擇從地理課堂教學環節的角度入手,望對今后中學地理開展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有所幫助。
對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概念界定,可以大體分為三個產品(工具)、技術以及平臺。其中,黃慧、別鳳寶等人認為其是一款功能強大的高新技術產品;李婷婷、付延菁認為它是一種新型教學技術;成軍認為它是將各種系統統一為一體的集成化平臺。筆者更傾向于第一種觀點,其本身只是融合了尖端電子技術、軟件技術等多種手段的產品,應用在教學中才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一個多功能的教學平臺。
交互式電子白板應用于地理教學有以下幾種功能:
1.資源庫功能
教師提前把素材導入資源庫中,以便教學時調用。或為電子白板自帶的教學資源庫,內含圖片、音頻、視頻、模板等。
2.交互功能
即教師直接面向學生進行操作。
3.生成功能
即根據教學需要作出的未設置內容的短時間生成以及已設置內容的調整。
4.對象編輯功能
包括修改、保存、復制等操作。
5.儲存功能
教師回顧播放自己的講課記錄,也便于學生對重點內容的提升和理解。
6.書寫功能
隨意書寫和刪除、批注重點、畫圖等。
7.展示功能
可以兼容常用的教學軟件,進行多媒體演示。
1.應用于導課環節:呈現資源,激發興趣
導課環節作為一節課的伊始,對于學生在整節課的狀態起到了一個奠基作用,因此,運用什么方式讓學生在第一時間進入課堂情境是教師要考慮的首要問題。提出以下兩種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地理課堂導課方式:
(1)“知識”導入
“知識”導入從屬于直接導入,即開門見山,但不是簡單說明所講內容框架,而是展示具體知識,由于其本身比較單調,因此采用電子白板展示動態、多樣的知識內容。
例如,在講解“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時,播放地球自轉與公轉的Flash動畫導入,加之語言的提示:“大家看到了地球的幾種運動?分別是什么?”并提示大家本節課的任務就是完成表格(人教版必修一第15頁的活動)。傳統課堂教師需要拿實物演示地球的“自西向東”運動,可以直接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呈現,并且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暫停。不但把三維運動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加深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又引發了學生的思考,在課堂伊始喚醒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2)“活動”導入
一般的活動導入包括讀圖、觀看錄像、操作地理學具、討論等。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活動”導入主要是讀圖和觀看錄像。
例如,在講解“大陸漂移學說”時,用南美洲和非洲的兩個輪廓圖導入,讓學生進行讀圖觀察(如圖1所示),有的學生馬上提出可以拼在一起,教師立刻讓他在白板上嘗試拼出,最后得出大西洋兩岸的大陸輪廓的凹凸吻合。如此不但用活動的方式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也引出了本節課的所學內容。

圖1 南美洲、非洲輪廓圖
2.應用于展開環節:變革傳統,體現生成
在展開環節中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展示功能,將知識內容逐條顯示,資源庫內容隨時按需調用,同時,重點內容突出、放大展示,及時書寫、刪除、批注、畫圖等。既要有序地組織教學素材,又要及時調整、完善所講內容。這樣遵循學生的節奏、認知能力的講授,才符合課程標準里所規定的“構建開放的地理課堂”。按照講授內容,筆者做了以下幾種分類。
(1)教師講授環節
教師講授環節必不可少,尤其是比較復雜的規律、成因、原理等問題必須由教師作出明確的解釋。即使是學生探究為主的活動,教師也要事先進行方法指導,最后再總結概括。電子白板應用于講授環節,與運用傳統的多媒體相比,最大的不同點在于教師站在白板面前,直接面對學生,成為集體中平等的一員;另外也通過電子白板的多種功能,提高了課堂講授效率。
例如,在講解“常見的天氣系統”時,學生已經學習了冷鋒暖鋒的成因(如下表所示),但是對于冷暖鋒過境的天氣現象,是死記硬背,此時如果教師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展示一個城市的圖片,調用冷鋒示意圖,放在城市左邊,提問學生“此時是哪種氣團控制這個城市?因此氣溫如何?”拖拽冷鋒示意圖至城市中間,再次提問“這時這座城市將會發生什么?”最后拖拽至城市右邊。至此學生直觀地了解了冷鋒過境造成天氣變化的原因。

表 鋒與天氣
(2)合作學習環節
新課程改革主張“探究學習、合作學習”,但是,往往因為學生的學習成果無法預設、成果展示花費時間較長實施困難。其實,教師的直接講解往往不利于學生“綜合思維”學習素養的形成。反之,如果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進行生生合作學習,再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講解“中東石油的輸出”時,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呈現地圖,教師把學生分成三組,分別讓三個小組的成員扮演歐洲西部、日本與美國游輪的船老大,設置討論問題:“如果你們從波斯灣進口石油的話,指出選擇的航行路線與經過的大洋、運河與海峽。”各小組代表在白板中的地圖上標注他們選擇的航線,并且指圖講解途經地,小組成員也站在自己的立場觀點上與其他組別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教師在此討論中更多的變成了一位聆聽者,僅在學生說錯或遇到問題時給予指導。與教師直接呈示答案相比,這種小組合作所學到的遠大于知識本身。
(3)地圖教學環節
地圖教學主要分為三類:讀、填、繪。讀圖活動中一般使用電子白板的放大鏡功能或聚焦功能,引導學生觀察某一細節;或者利用放大鏡或聚焦點的拖動帶著學生沿著某一條線路進行地圖的展示。填圖活動直接使用書寫功能,考查學生對某地點、知識點的記憶。繪圖活動可以基于現有的圖片,也可以是自己繪制,一般考查難度比較高的思維活動。
例如,在講解“洋流對漁場分布的影響”時,在白板上呈現“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圖(人教版必修1第57頁圖3.5),并提示:冷暖流交匯處易形成漁場。學生在老師的提示下找到符合的位置,再深入探究原因。
3.應用于結課環節:復習知識,檢驗效果
傳統課堂中,只能使用提問或復習板書的形式檢驗學習的學習效果,有的老師為了得到反饋,讓學生填寫“我的收獲”。但是回收以及學生填寫的真實性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應用為結課環節開辟了新路。
(1)評價結課
教師可以在結課環節讓一人或幾人直接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書寫某問題,檢驗學習結果,并且及時給出評價。評價幾位學生代表的收獲,不僅為其他學生提供參考作用,也為教師自己的總結與評價提供了依據。
(2)“方法”結課
地理教師在講課時就應注意方法的滲透,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地理思維。在結課時,通過電子白板回顧所學內容、翻看學習的生成過程,引導學生把教師的地理教學方法轉化為自己的地理學習方法與解題方法。
例如,在講解“美國的農業特征”時,通過回顧播放,教師引導學生概括每部分所分析的內容,最后在電子白板上展示如下結構圖(如圖2所示)。學生二次回憶自己的思維過程,印象深刻,無形中記憶了這種“農業特征分析”的專題方法。

圖2 農業特征分析結構圖
綜上所述,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應用于地理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體現課堂的生成性,并且檢驗、總結課堂的學習效果。但是,隨著“白板熱”現象的出現,也出現了很多過分看中技術操作、“滿堂電灌”的教學。其實,電子白板只是一項教學輔助技術,不該被過分“神化”,找到白板與地理教學、白板與黑板的結合點,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
[1]陳澄.地理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2.
[2]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3]呂秋溪,徐振華.交互式電子白板應用于地理教學的優勢與反思[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1(1).
[4]劉霞.交互式電子白板環境下的地理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14).
[2]顧明遠.教育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朱志剛.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以《中國的地理差異》教學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14.
[7]李婷婷.基于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地理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新校園,2015.
[8]牟春景.淺析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8).
[9]李丹.適度把握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
[10]馮紹桃.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地理新課程改革中的運用[J].文學教育,2013.5.
[11]付延菁.交互式電子白板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政史地教學與研究,2015.
·編輯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