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偉
一根光纖聯通世界,一塊屏幕溝通未來,農村學校也建成了數字校園;宿舍、浴室、餐廳、廁所,農村學校也可以應有盡有;新教室、新校門、新操場、新綠地,農村學校也可以如此美麗。全面改薄項目的實施,使農村學校和城區學校的差距一步步縮小,農村教育事業發展正快速駛入“高鐵時代”。
信息引領 “班班通”讓農村學校進入“e時代”
徽縣江洛鎮清河小學,四年級教室里11名孩子端坐在座位上,年過五旬的薛玉萍老師輕點鼠標,伴隨著悠揚的音樂聲,教室里的大屏幕上呈現出一幅幅優美的圖畫,有花樣繁復的兼職、造型夸張的卡通圖片也有經典的名家畫作等,孩子們神情專注,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課堂一片生機盎然……
這是一節美術欣賞課,自從教室里裝上觸控一體機后,這所山區小學的師生們再也不用為沒有專業的音樂和美術老師發愁了。優質的教育資源,豐富的表現形式,老師們一個個都變成了手拿魔術棒的魔術師,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簡約高效。而這一切的改變,均源自于“全面改薄”班班通項目的實施。
清河小學是一所典型的山區學校,全校43名學生,3位教師,校長何潤民和妻子薛玉萍在這所學校已執教十余年,兩人均已年過五旬,另外一名教師則是去年剛剛分配到這所學校的特崗教師。
“沒有專業教師,教學手段落后是我們學校以前存在的最大的問題”。何校長坦言,在“全面改薄”實施以前,清河小學唯一的現代化教育設備是2003年配發的一臺電腦和一臺電視機。“電視機早就放不出圖像了,電腦也早就開不了機了,平時上課還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巴講到底,老師滿堂灌,學生拼命記,能上的課只有語文和數學,其它課基本都是印在課表上的擺設,沒專業教師,沒有資源,誰也沒辦法。”說起這些年的困窘,何校長一臉的尷尬和無奈。
改變從2015年秋季開始,“全面改薄”班班通項目實施之后,學校僅有的三個教室里全部裝上了觸控一體機,以前連電腦都很少見過的孩子們好奇的看著這個能放音樂,能看電影,能上網,還能在上面寫字畫畫的“大家伙”一個個高興的合不攏嘴。
“從沒想到我也可以會用上這么先進的設備上課”,有著三十二年教齡的薛玉萍老師感慨的說。2015年年初,徽縣就安排了全縣“三通兩平臺”培訓,所有項目學校的教師都參加了培訓,年齡較大的教師在縣級培訓時沒學會,回學校后就主動找年輕教師上門求教,相互之間一對一,手把手的輔導。設備安裝到位后,教師們又主動放棄了雙休日和休息時間,輪流上臺用白板試講,一周時間下來,不僅是年輕教師,就像和薛老師一樣馬上就要退休的老教師們也都掌握了電子白板的基本操作技能。
如今,不管走進徽縣的那所學校,都能看到老師們運用電子白板授課的情景。網絡上豐富的教學資源,將文本、聲音、圖像、動畫和視頻技術融為一體,使教學活動變得生動且形式多變,豐富和拓展了書本知識,為學生創設了生動豐富的情景,也給這些大山深處的孩子們打開了一扇看到外面世界的窗口。
為全縣的完全小學配備“班班通”只是徽縣“全面改薄”規劃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第一步。“目前全縣95%的小學都已經接入了寬帶互聯網,下一步我們將努力讓有線、無線網絡覆蓋校園,實現所有中小學校寬帶網絡“校校通”,積極構建網絡化、數字化的教育體系。”徽縣電教館館長魏軍如是說。
整體推進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注入新鮮動力
清河小學教學模式的改變其實只是徽縣“全面改薄”項目實施帶給該縣農村學校巨大變化的一個縮影。在徽縣教育局全面改薄領導小組辦公室的一整面墻上,張貼著《徽縣全面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規劃(2014-2018年)》,按照規劃,徽縣“全面改薄”項目共規劃投入資金14021.45萬元,其中校園校舍建設8902.6萬元,教學設施設備購置5118.85萬元。校園校舍建設類項目共規劃新建校舍25663平方米,室外運動場地(硬化)20410平方米,圍墻2839米,護坡2536立方米,配套安裝38套供暖設備;教學設施設備購置類項目共計劃購置學生用床1932張,食堂設備(含炊具、餐具和餐桌椅)118套,飲水設施(含凈化設備)185臺,圖書41500冊,課桌椅7537單人套,計算機1418臺,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522臺件,實驗實習等設備264套,音體美等器材372套。
據了解,自“全面改薄”項目實施以來,徽縣已實施了43所學校的危房拆除重建項目,全部消除了D級危房,實施了37所學校圍墻、護坡等附屬工程,為各校添置計算機1174臺,全縣36所中心小學以上學校購置了270套多媒體電子白板,其余76所小學統一采購了248套觸摸式教學一體機。實現完全小學全部配有多媒體教學設備“班班通”,部分教學點也配上了“班班通”。另外還購置圖書22247冊充實到各所學校圖書室,為96所學校購置音體美器材各一套,為50所中小學購置了科學、生物實驗儀器設備,又為118所學校補充購置了鋼琴、籃球架等音體美器材。這些器材的投入使用徹底改變了全縣中小學校計算機音體美器材短缺和不足局面,大大縮短了城鄉、校際間的差距,徽縣成為隴南市首個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國家評估認定的縣區。
協調聯動 全縣動員保障“全面改薄”項目實施
徽縣永寧鎮初級中學的廁所項目現場,年輕的校長劉新星正拿著相機對施工環節進行拍照。“每天要拍,每一道工藝都要拍,并要做好施工日志,其它學校的改薄項目也一樣,大多由校長擔任駐工地代表,這樣就能保證學校對整個項目建設的實時監管”,劉校長笑稱,給學校修了一幢廁所,自己也成了半個建筑專家,說起施工工藝和建筑材料來頭頭是道。
為確保“全面改薄”項目順利實施,徽縣縣政府成立了“徽縣全面改薄工作領導小組”,縣政府及時組織教育、財政、發改、國土、住建、地震、環保、消防等相關部門對 “全面改薄項目”進行研究討論,在保證項目按章辦事、合法實施的基礎上,將校舍建設類的項目實施權限下放到學校,由學校組織實施。積極啟動“教育規劃建設綠色通道”工程,發改、國土、住建、地震、環保等相關部門對涉及到教育建設項目優先解決土地指標,落實稅費減免政策,開辟快速通道,保證了“全面改薄”項目有序開展。
為保證資金投入,縣財政在利用好中央和省、市全面改薄資金的基礎上, 足額撥付教育費附加,多渠道籌集資金,全面落實縣級配套資金。按照規劃及時將學校負責實施的項目資金下撥到學區學校,按照工程進度支付給各施工單位,擴大了學校的自主權利。同時開展了百家企業單位對口幫扶百所學校工作,籌措款物1100多萬元,用于儀器裝備采購和基礎設施改善,全面提升了農村薄弱學校辦學水平。
為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徽縣健全“全面改薄”工作機制,加強過程監管,認真落實領導掛牌公示制度、項目進展情況報表統計制度、安全責任追究制度和工程質量監管制度。縣教育局負責辦理選址意見、規劃許可、環境評價、土地審批、施工許可等相關手續,監督學校按照規定組織實施。學校負責抓項目質量、工程進度等具體工作,每月向教育局報送進展情況,有效促進了項目建設進度。縣審計局和教育局對學校“改薄”工程項目的前期審批、計劃執行、工程建設、投資概算控制等不斷地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審計監督,確保項目資金安全使用。
群策群力 為農村孩子的未來奠基
在江洛鎮江南小鎮建設的核心區域,有一塊面積達38畝的空地。“這是政府專門劃撥的江洛小學新校區建設用地,目前新校區正在進行前期規劃設計,新校區建設2016年年初開工,兩年后這里將建成一所隴南市首屈一指的農村寄宿制學校,”徽縣江洛學區校長李恒說起這塊地時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李恒介紹說:“政府對教育十分重視,這塊地原本已經了江南小鎮建設項目,當得知江洛小學校舍不足已制約了學校進一法發展的困境后,政府馬上協調將這塊地劃撥給教育部門,全面改薄項目的實施,真的是解決了農村學校最迫在眉睫的問題,農村學校建設好了,學生也就留的住了,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也就更有信心了”。
全面改薄項目實施帶給徽縣這所小城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走進每一個村莊,學校永遠是最漂亮,最堅固的建筑。學校建好了,硬件設施和城里的學校一樣了,富裕起來的農民們再也不用拖家帶口送孩子到城里的學校上學了,因為家門口就有最好的學校。當城鄉教育真正實現了均衡,教育事業自然會呈現出更加積極的發展態勢。學校翻天覆地的變化,集中體現了?“全面改薄”政策帶給基層學校和農村孩子們的實惠,這種實惠每一所農村學校的師生都有著切身體驗,這種實惠讓我們對農村孩子的未來增添了更多的信心和希望。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