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夢媛
(江蘇師范大學 傳媒與影視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0)
世界媒體里的中國題材紀錄片
甘夢媛
(江蘇師范大學 傳媒與影視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0)
中國是個文化大國,近幾年來,中國的發展得到了全球的關注,關于中國題材的紀錄片在國際市場上與日俱增。紀錄片是富有文化品質的影像表達方式,由于國外在文化、價值、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差異,他們拍攝的關于中國內容的紀錄片,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中國的文化特色,向世界呈現了新視角下的新中國,但也無意識或者有意識地歪曲了中國的社會現狀。
紀錄片;中國
英國BBC、美國探索頻道、國家地理頻道以及日本NHK紛紛推出中國題材的大型紀錄片,以全新的視角傳達中國的形象,以紀錄片的形式為世界提供了一個欣賞中國文化的途徑。世界各國制作、播出介紹中國的紀錄片,不僅僅在各個國家引起了觀眾的密切關注,在中國也引發了國人的高度熱議。
(一)英國“畫風”轉變
2015年8月4日,英國BBC播出了三集紀錄片《我們的孩子夠堅強嗎?中國學校》。嚴格來說,這是BBC出品的真人秀紀錄片,影片中選擇了外國人認為合適的中國老師,到了英國的幾所學校按照中國的教育方式對外國一部分感興趣的學生進行教學,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將兩種教育方式下的學生進行一個比賽,這可以說是中國教育和西方教育的一個比較。《我們的孩子夠堅強嗎?中國學校》在英國第一次播放,收獲了208萬英國觀眾,中國觀眾也通過網絡視頻進行觀看,這件事立即在中、英兩國引發巨大關注,視頻網站累計點擊率達100萬次。在紀錄片中,中國的教育方式被塑造出一副“猙獰”形象,旁白道:“中式教育是基于高壓學習和殘酷競爭的無情學習制度。”這副形象在片中貫穿始終。在這部紀錄片取得成功并迎來許多人關注的前提下,BBC電視臺緊接著又推出一部名為《中國的秘密》的三集系列紀錄片。在這部紀錄片中,BBC的記者帶著有色眼鏡為英國觀眾打開一扇窺視中國的窗口,所展現出來的中國非常符合長期以來被西方構建的刻板印象:一個缺乏自由的共產黨國家。而該紀錄片運用許多手法將中國的刻板印象反復加深,向英國觀眾展示一個“你從未見過的中國”。在這部紀錄片中,英國BBC從鏡頭中負面素材的刻意選擇與放大,到解說詞中按照西方邏輯的“合理想象”,無不體現著“西方的偏見”。2014年,英國的BBC推出紀錄片《中國是如何愚弄世界的》,該片主要表現的是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之后,中國經濟這幾年一直保持旺盛增長,通過武漢的經濟奇跡以及它所面臨的問題,影射出中國在飛速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
“億萬人同時遷徙,只為一次團圓。”這是BBC紀錄片《中國新年:全球最大的慶典》形容中國春節的一句話。BBC用三集給大家講述了有關人們返鄉與親朋好友共聚一堂,歡慶新年的故事。這部紀錄片由中國五洲傳播中心與英國雄獅公司聯合制作,該片一改以往對中國的偏見,歪曲中國的現狀,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的視角來展現中國的風土人情,通過不同的鏡頭來展現中國不同地方的特色,為世界各國展現出了一個不一樣的中國。英國BBC相較之前的《中國的秘密》《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國學校》《中國是如何愚弄世界的》這幾部紀錄片,描述的角度大有不同,該片主要是講述了幾位主持人從從中國的最北端哈爾濱一直到達中國香港,以中國人歡度春節為核心內容,面向世界描繪出一個充滿人情味的中國年,吸引了中國人們的關注。就在當時,BBC還正在播出另一部以西方人的角度對中國歷史進行描述的紀錄片《中華故事》,但它的受眾群體是英美觀眾。此紀錄片自1月21日起在BBC開始播出,共有6集,從普通中國人的視角追溯到中國過去4000多年的歷史,講述中國從古代到改革開放的巨大歷史變遷。《中華故事》這部紀錄片讓世界各國的觀眾都可以傾聽到中國人的聲音,“讓中國人講自己的故事”。這部立足于介紹中華文明的紀錄片,立場相對中肯,它并沒有把焦點落在西方對中國的那些偏見上去。
(二)美國“視角”轉變
美國的探索頻道、國家地理頻道這兩家的商業電視頻道近兩年來都在不斷地推出關于中國題材的系列紀錄片,《運行中國》由建筑師丹尼·福斯特主持,它共分為城市變遷、科技與創新、民生與愿景等主題,并且將視角放在了正快速成長的中產階層身上,全面展現了當代中國飛速發展的現狀和中國人民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運行中國》是美國探索頻道和中國的五洲合作項目《神奇的中國》的第一季,《神奇的中國》在探索亞太電視網上被稱為《中國一小時》,這部紀錄片將在三年中為全球觀眾呈現三季關于中國香港的內容。中國的飛速發展引來了全世界的關注,所以探索頻道首次將目光固定于中國,讓中國客觀、真實地展現在全世界的面前。
2015年,國家地理頻道《鳥瞰中國》通過先進的航拍技術與電腦特效以及地面拍攝相結合,展現了中國的各個方面,有蔚為壯觀的自然風景、有氣候、各個都市的飛速發展和先進的國家基礎設施等內容。這部片子從長城到喜馬拉雅山的雪峰,從匆忙的城市到鄉村,從奔騰的河流到魚蝦蹦躍的大海,通過簡單易懂的解說和獨特的角度,第一次從空中展示了中國的幅員遼闊,讓中國的自然地貌得以全景呈現。
作為中國的臨近國日本,NHK紀錄片一直在對中國社會發展現狀保持高度的關注。此前的《激流中國》《激動中國》系列都對中國的教育、養老、醫療制度、資源的利用以及貧富差距等話題進行了多方位的探討。激流中國是NHK精心打造的系列電視紀錄片,于2007年4月在日本國內開播,計劃每月播一集。該紀錄片反映了當今中國社會的部分現狀。2015年NHK將視角聚焦于中國的經濟層面,并對于一些敏感問題尤為關注。《影子銀行的破滅——動搖中國社會的新危機》《股票暴跌沖擊下的中國股民——上海廣東路的秋天》《激變中的中國制造業——服裝節正在發生著什么?》等一系列的影片反映了中國雖然經濟在一段時間飛速發展,但已經開始出現下滑的趨勢,比如說銀行壞賬,股票暴跌等問題。不光是經濟,中國的政治、民族和文化問題被日本的紀錄片涉及。《孔子編制的中國夢挑戰貧富差距的山里紀錄》這部紀錄片就是講述了一名大學生想要幫助貴州山區里的孩子們,卻屢屢碰壁,最終被迫放棄。
NHK紀錄片所關注的自然也少不了關于中日直接關系的題材。但在其中一些敏感題材上,NHK總體上并沒有出現一些負面傾向,通常使用一種客觀的角度來展現。某些題材的選定,對于中日之間的關系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在一些方面,對中日關系中應該共同堅守的原則,被或明或暗、若有若無地予以弱化。一些不明確的表達方式對于觀眾會產生一些不好的導向作用。
NHK紀錄片對中國的關注程度,更多的表現出的是日本的自我闡述,是對于日本自身的文化價值、歷史認識和現實利益的一種“映射”,其顯象是中國,而內在的隱象卻是日本自身。
紀錄片是不受時空和文化限制的,在價值觀傳播和文化輸出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紀錄片的形式,可以讓世界各國更加全面客觀地了解中國。
[1]王敏.NHK涉華題材紀錄片的敘事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4.
[2]樂戴云.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3]王慶福.紀錄片研究[M].北京:中國出版集團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
[4]愛德華.超越文化[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8.
[5]苗元華,高光元.跨文化傳播視域下中國紀錄片的拓展與創新[J].中國電視,2015,(2):90-93.
[6]孫蕊.論跨文化傳播視野下紀錄片對國家形象的塑造[J]魅力中國,2014,(11):293.
[7]趙曦,趙丹禓.中國紀錄片國際傳播的現實路徑——以央視紀錄頻道國際化策略為例[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4,36(1):90-94.
J905
A
1007-0125(2016)08-0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