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遼信
?
《關于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問答
◎文/遼信
隨著我國開始進入城鎮化較快發展的中后期,城市管理的“短板”問題亟須解決,如管理理念落后、法律法規不健全、管理方式簡單、服務意識不強、執法行為粗放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近日印發,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央層面首次對城市管理執法工作作出的全面部署。
問:為什么要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
答:《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于2015年12月24日印發實施。《意見》共8條、36款,明確了深入推進執法體制改革和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并從理順管理體制、強化隊伍建設、提高執法水平、完善城市管理、創新治理方式、完善保障機制等方面,系統提出了改革的主要任務和具體措施,部署了組織保障和落實機制。
解讀:城市是現代文明的標志。目前,我國有一半以上人口生活在城市。城市環境好不好、城市競爭力高不高,既要靠建設,更要靠管理,建設提供硬環境,管理增強軟實力。管理工作跟不上,城市功能和形象都會大打折扣。當前,我國城市發展已開始轉向規模擴張和質量提升并重階段,城市管理工作也將迎來許多新任務。既要加強對城市空間資源、公共秩序、運行環境的管理,還要為城市居民宜居宜業提供服務保障。2014年12月以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根據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和中央統一部署,研究提出了政策措施。經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這個文件,這是我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城市管理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明確了改革城市執法體制、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總體思路和七個方面的重點任務。這份意見的出臺順應城市轉型發展的大勢,推動城市管理和執法理念轉變,改革城市管理體制機制,推進市、縣兩級政府規劃、建設、管理部門綜合執法,加快形成與城市發展相匹配的城市管理能力,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
問: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什么?
答: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引領,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城市管理現代化為指向,以理順體制機制為途徑,將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作為推進城市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手段,與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規范行政權力運行等有機結合,構建權責明晰、服務為先、管理優化、執法規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體制,推動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促進城市運行高效有序,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二、基本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依法治理,堅持源頭治理,堅持權責一致,堅持協調創新。
三、總體目標:到2017年年底,實現市、縣政府城市管理領域的機構綜合設置。到2020年,城市管理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基本完善,執法體制基本理順,機構和隊伍建設明顯加強,保障機制初步完善,服務便民高效,現代城市治理體系初步形成,城市管理效能大幅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問:如何理順管理體制?
答:一、匡定管理職責:城市管理的主要職責是市政管理、環境管理、交通管理、應急管理和城市規劃實施管理等。具體實施范圍包括市政公用設施運行管理、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園林綠化管理等方面的全部工作,以及市、縣政府依法確定的,與城市管理密切相關、需要納入統一管理的公共空間秩序管理、違法建設治理、環境保護管理、交通管理、應急管理等方面的部分工作。城市管理執法即是在上述領域根據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履行行政執法權力的行為。
二、明確主管部門:國務院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對全國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導,研究擬定有關政策,制定基本規范,做好頂層設計,加強對省、自治區、直轄市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導監督協調,積極推進地方各級政府城市管理事權法律化、規范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應當確立相應的城市管理主管部門,加強對轄區內城市管理工作的業務指導、組織協調、監督檢查和考核評價。
三、綜合設置機構: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中央編辦指導地方整合歸并省級執法隊伍,推進市、縣兩級政府城市管理領域大部門制改革。
四、推進綜合執法:重點在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執法頻率高、多頭執法擾民問題突出、專業技術要求適宜、與城市管理密切相關且需要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的領域推行綜合執法。具體范圍包括: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全部行政處罰權;環境保護管理方面社會生活噪聲污染、建筑施工噪聲污染、建筑施工揚塵污染、餐飲服務業油煙污染、露天燒烤污染、城市焚燒瀝青塑料垃圾等煙塵和惡臭污染、露天焚燒秸稈落葉等煙塵污染、燃放煙花爆竹污染等的行政處罰權;工商管理方面戶外公共場所無照經營、違規設置戶外廣告的行政處罰權;交通管理方面侵占城市道路、違法停放車輛等的行政處罰權;水務管理方面向城市河道傾倒廢棄物和垃圾及違規取土、城市河道違法建筑物拆除等的行政處罰權;食品藥品監管方面戶外公共場所食品銷售和餐飲攤點無證經營,以及違法回收販賣藥品等的行政處罰權。
五、下移執法重心:按照屬地管理、權責一致的原則,合理確定設區的市和市轄區城市管理部門的職責分工。
問:怎樣強化隊伍建設?
答:一、優化執法力量:各地應當根據執法工作特點合理設置崗位,科學確定城市管理執法人員配備比例標準,統籌解決好執法人員身份編制問題,在核定的行政編制數額內,具備條件的應當使用行政編制。
二、嚴格隊伍管理: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城市管理執法人員管理制度,優化干部任用和人才選拔機制,嚴格按照公務員法有關規定開展執法人員錄用等有關工作,加大接收安置軍轉干部的力度,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
三、注重人才培養:加強現有在編執法人員業務培訓和考試,嚴格實行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到2017年年底,完成處級以上干部輪訓和持證上崗工作。
四、規范協管隊伍:各地可以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采取招用或勞務派遣等形式配置城市管理執法協管人員。
問:怎樣提高執法水平?
答:一、制定權責清單:各地要按照轉變政府職能、規范行政權力運行的要求,全面清理調整現有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職責,優化權力運行流程。
二、規范執法制度:各地城市管理部門應當切實履行城市管理執法職責,完善執法程序,規范辦案流程,明確辦案時限,提高辦案效率。
三、改進執法方式:各地城市管理執法人員應當嚴格履行執法程序,做到著裝整齊、用語規范、舉止文明,依法規范行使行政檢查權和行政強制權,嚴禁隨意采取強制執法措施。
四、完善監督機制:強化外部監督機制,強化內部監督機制,強化執法監督工作。
問:怎樣完善城市管理?
答:一、加強市政管理: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完成后,應當及時將管理信息移交城市管理部門,并建立完備的城建檔案,實現檔案信息共享。
二、維護公共空間:加強城市公共空間規劃,提升城市設計水平。加強建筑物立面管理和色調控制,規范報刊亭、公交候車亭等“城市家具”設置,加強戶外廣告、門店牌匾設置管理。
三、優化城市交通:堅持公交優先戰略,著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加強不同交通工具之間的協調銜接,倡導步行、自行車等綠色出行方式。
四、改善人居環境:切實增加物質和人力投入,提高城市園林綠化、環衛保潔水平,加強大氣、噪聲、固體廢物、河湖水系等環境管理,改善城市人居環境。
五、提高應急能力:提高城市防災減災能力,保持水、電、氣、熱、交通、通信、網絡等城市生命線系統暢通。
六、整合信息平臺:積極推進城市管理數字化、精細化、智慧化,到2017年年底,所有市、縣都要整合形成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
七、構建智慧城市:加強城市基礎設施智慧化管理與監控服務,加快市政公用設施智慧化改造升級,構建城市虛擬仿真系統,強化城鎮重點應用工程建設。
解讀:目前,我國有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80%以上的經濟總量產生于城市。城市很重要,關系到國家命運,也和人民群眾的生活緊密相連。城市是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但交通擁堵、人口擁擠、空氣污染、垃圾圍城等問題制約著城市的發展,要加強管理和服務,把城市建設得更加美好,使城市更加富有活力。□本欄編輯/程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