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蕓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商業保險介入醫養結合的分析
熊蕓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多,家庭養老負擔越來越重,急需社會力量分擔部分養老責任,由家庭養老向社會養老過渡。“醫養結合”實質是一種社會化養老新模式,是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長久之計。商業保險作為一種社會化力量,能滿足“醫養結合”對醫療養老服務水平的高要求。本文總結了商業保險的優勢,并結合國內外經驗和試點,對商業保險介入“醫養結合”模式的可行性進行分析,最后進一步提出商業保險推動“醫養結合”的可行措施。
商業保險;醫養結合;泰康人壽
我國作為一個世界人口大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老年人口。從2011年到2015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由1.78億增長到2.22億,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近1000萬,同時,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比重也由13%增至16.1%[1],老齡化問題十分嚴峻。由于我國仍以家庭養老為主,老齡化問題將導致家庭負擔過重和家庭功能受損。20世紀80年代成為我國國策的計劃生育制度,使一大批獨生子女面臨著供養2個老人的壓力。特別是老年人在進入老年階段后,患慢性病或失能的概率顯著增加,這將使家庭面臨巨額的醫療費用支出。但在醫院所負責的醫療護理、住院和康復費用中,只有老年人住院,醫保才可以報銷。然而大量老年人都是慢性病不能住院,所以很多門診費用就必須由家庭自己負擔[2]。家庭負擔養老壓力過重,急需社會力量承擔部分養老責任,實現由家庭養老向社會養老的過渡。在此背景下,“醫養結合”養老新模式應運而生。
“醫養結合”實質上是社會化養老,即動員社會力量,整合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以“養”為中心,以“醫”為手段。這種新型的養老模式不僅應該包括對老年人日常起居和精神方面的照料,更要在醫療保健、康復護理、健康檢查、疾病診治、臨終關懷等專業醫療保健服務上[3],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醫療服務。
“醫養結合”對醫療衛生的要求很高,不僅要具備健全的科室和診療項目,硬件上還要有足夠的空間、房屋設施和相當水平的醫療器械,軟件上要有足夠具備資格的、受過專業訓練的醫師、護士。而商業保險機構作為一種市場化運行機構,擁有國家政策的支持,并且具有整合市場資源、聚集社會財富、有效投資運行等優勢,能充當資金供給者,彌補養老費、醫療費用缺口,或者直接投資建設養老社區,為患病老人提供一站式養老醫療服務。
商業保險的市場化運作介入“醫養結合”模式具有其內外部優勢:
(一)政策支持為商業保險參與“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2009年,保監會出臺的《險資投資不動產辦法》和《險資投資股權辦法》中,允許保險公司直接投資不動產和企業股權。2011年,保監會發布的《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再次明確支持保險資金投資保障房建設和養老項目,進一步降低了保險企業投資養老社區的門檻[4]。
(二)雄厚的資金實力是商業保險擁有的自我優勢。商業保險中大量閑置資金具有進入養老社區與醫療機構的建設實力。根據保監會2015年1月26日發布的2014年度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保險業資金運用余額達93314.43億元,較年初增長21.39%[4]。
(三)商業保險投資于養老社區后,可將健康保險產品、養老保障產品與自身開發的養老社區相結合,對投保人進行預防保健、疾病治療、慢性病康復、養老護理等日常管理。
(四)商業保險公司可自己開辦醫院,集“收費方”和“付費方”于一體,出于對自身成本的控制,商業保險機構將對醫院處方監督和患者健康管理自發產生動力[5],使降低疾病發生次數和就醫成本成為醫患雙方的共同目標。
商業保險機構參與整合醫療與養老服務的模式在我國還處于初步階段,但是美國卻已有了相當長期的歷史,這就是遠近聞名的“凱撒模式”。凱撒醫療集團奉行的是集醫療保險和醫療服務于一體的管理理念[6],強調以健康為中心。由于醫院的收入是每年預付的,不會因為多出診、多治療而盈利,所以會員越健康醫院支出越低。因此該集團更加注重對會員的疾病預防和健康管理,提高會員身體素質,降低疾病發生的概率,從而實現醫患雙方的雙贏。
雖然凱撒模式只涉及到醫療,但其將保險公司、醫院集團和醫生集團三者整合起來的模式,及其為患者提供疾病預防、健康管理服務的理念,對我們開展“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具有借鑒意義。
泰康人壽于2011年啟動的泰康之家·燕園,是國內首個借鑒凱撒模式而建立的養老社區,是“醫養結合”模式實踐的排頭兵。
(一)泰康人壽發揮資金優勢,在醫養產業方面的總投資已經達到150億左右,目前又出臺了一個1000億的投資計劃:未來5-8年的時間中,在全國建設15-20個養老社區,每個養老社區里面建有100-150張床位的健康服務醫院。
(二)泰康人壽發展醫養產業,以保險為核心,深耕壽險產業鏈,推動實體養老社區與泰康保險產品的結合,以保險、資管、醫養為核心[8],為客戶提供“從搖籃到天堂”持續一生的全方位金融保險服務。
(三)泰康人壽投資建設首個二級老年專科醫院“泰康燕園康復醫院”,向社會居民提供“預防—治療—康復—長期護理”閉環整合醫療服務,全方位地照護社會居民健康。作為“收費方”和“付費方”的泰康人壽,為患者提供疾病預防、健康管理服務,不僅提升了居民的身體素質,還有效地控制了成本。
商業保險社會化運營機制介入“醫養結合”具有其可行性,但是要想進一步推動“醫養結合”模式的發展,必須做出進一步的努力。
(一)培育護理人員。
護理人員缺失是中國乃至世界人口老齡化國家需解決的一大問題[2]。商業保險機構需大力推進對老年護理人才的培訓,培育一大批具有專業醫療知識與技能的護理人員,填補我國在護理人員供給方面的真空地帶。
(二)提供全方位產品。
商業保險應積極圍繞老年人的預防保健、醫療服務、康復照顧、精神慰藉等方面需求,開發安全有效的健康保健產品、養老保障產品,對老年人提供日常管理,最終實現養老、醫療相結合的“綠色通行證”,免除投保人的后顧之憂。
(三)建立失能等級評估體系。
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比例大,失能老人養老問題突出,老年人對護理的需求更是迫切,但高昂的護理費用卻超過了老年人口的平均承受能力,制約著“醫養結合”的發展。目前我國老年人的失能等級評估體系建設也嚴重滯后。商業保險公司應盡快建立自己的一套失能等級評估體系,將失能老人進行分類,根據失能等級來制定出不同的繳費標準和待遇水平,開發不同層次的“老年護理保險”產品[7]。
(四)注重疾病預防和健康管理。
目前大多數醫養結合的參與者都比較重視急性醫療,但對健康管理和康復護理并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進行對疾病的預防工作不僅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身體素質,還可降低機構醫療成本。商業保險機構應對參保者進行疾病預防的宣傳教育,并定期組織參保者體檢,保障老年人身體健康,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商業保險介入“醫養結合”養老保險新模式是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長久之計,也是一種發展趨勢。商業保險以其自身優勢,不斷推進“醫養結合”模式的創新,填補養老、醫療資金的缺口。在未來,商業保險的市場化運營機制將不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越來越多地承擔社會養老負擔,成為“醫養結合”模式的主力軍。
[1]關婧.代表委員談醫養結合:把養老和醫療有效銜接起來[EB/OL].http://finance.ce.cn/rolling/201603/10/t20160310_9418378. shtml.2016-03-10
[2]袁志麗,林秀敏.孫潔談老齡化:讓商業保險為養老發揮更多作用[EB/OL].http://intl.ce.cn/specials/zxxx/201603/14/t20160314_9478934. shtml.2016-03-14
[3]袁曉航.“醫養結合”機構養老模式創新研究[D].浙江: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3
[4]賈支瑤.多家保險公司布局“醫養結合”養老新模式[N]生活晨報2015-12-23
[5]匯橙養老.“醫養結合”不要只盯緊政府,商業保險將成未來主力|觀察http://www.lovebabamama.com/news/view/id/462.shtml.2016-05-16
[6]劉涌,徐珺.泰康人壽醫養模式升級醫養結合仍有難題待解[N]新浪財經.2014-09-05
[7]袁春蘭,華曉.商業保險推進無錫市“醫養結合”養老機制研究.無錫社科網[J/OL].http://www.wxskw.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642.2016-3-31
[8]泰康之家|燕園試運營醫養融合新型養老方式受追捧[EB/OL].http://www.taikangzhijia.com/xinwenshijian/1435545108.html.2016-03-16
D632.1
A
1671-864X(2016)08-0035-02
熊蕓(1994-),女,漢族,湖北省武漢市,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