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谷仙 嚴璟(云南曲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云南 曲靖 655011)
探析在醫學遺傳學教學中應用“舉例求趣”教學法
王谷仙 嚴璟
(云南曲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云南 曲靖 655011)
醫學遺傳學主要研究人類病理性狀的遺傳規律及其物質基礎,它是遺傳學與醫學相結合的一門邊緣科學。在醫學遺傳學教學中可采用舉例求趣的方法使深奧復雜的問題形象化、簡單化,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醫學遺傳學;舉例求趣;教學
醫學遺傳學已經成為現代醫學中一個十分活躍的領域,并迅速向醫學各學科滲透。醫學遺傳學不僅與微生物及免疫學、病理學、藥理學、組織胚胎學等基礎醫學密切相關,而且與臨床研究各種遺傳病的診斷、產前診斷、預防、遺傳咨詢和治療密切相關。
醫學遺傳學通過研究人類疾病的發生發展與遺傳因素的關系,提供診斷、預防、治療遺傳病與遺傳有關疾病的科學根據及手段,從而對提高人類健康素質作出貢獻。醫學遺傳學在醫學專科學校是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通常安排在第1學期,本門學科知識內容枯燥,所學知識“看不見,摸不著”,學生既有文科生,又有理科生,對于文科生來說,學習起來確實有些困難,難以消化。因此,探討有效的教學方法不容置疑。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對于教學整個過程來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要使教與學的互動作用發揮出來,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舉例求趣是遵循認知規律,即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體的認知程序,在講授抽象的理論知識時,用生動的事例或比喻解釋所講內容,使深奧道理簡單化,使難以想像的問題形象化,達到以趣促思,啟導引申的目的,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學習由被動變主動。筆者多年從事醫學遺傳學教學,在醫學遺傳學中應用舉例求趣教學法效果比較明顯。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舉例設疑來創設問題情境。可以說實例是教學內容的依托和引發點,此時教學活動是從問題開始的。最佳方法是從生活實例導入新課,即在講授理論知識之前采用,來引起學生注意力和求知欲望,使學生主動學習。如講共顯性遺傳時,可先布置實踐作業題,調查家人的血型。上課時,可先讓同學們把調查結果歸類成幾種不同的情況,從其中一種情況入手,如父母都是一個是O 型血,一個是AB型血,孩子應該是什么血型。學生回答多種結果,教師給出正確答案,按照常識只以是O型或者AB型。怎么回事? 同學們此時會急于知道原因,所以教師接下來的講授過程中,同學們思維活躍,疑團漸漸地解開,最后豁然開朗,輕輕松松地學到了知識。事實證明:通過生活實例來創設問題情境,確實起到活躍教學氣氛的作用,使學生思維處于輕松活躍的狀態,同時營造了既重理論認知,又重能力培養的學習環境,符合學生認知規律。
用生活實例對所講知識做強化訓練,深對知識的理解,使枯燥內容生活化、具體化、形象化。如講到染色質如何組裝成染色體時,若只是講解,80%的同學不理解。這時如果讓學生回憶每年端午節時吃的棕子,把吃的米飯比喻為組蛋白H2A,H2B,其中棕子中間的陷子比喻為 H3,H4,外圍包扎的繩子比喻為DNA,打結處用H1扣上。這樣組成一個棕子(核小體),許多棕子(核小體)連成一串,相當于染色質的一級結構,連成一串的棕子(核小體),纏繞形成染色質二級結構——螺線管、再高度螺線化形成三級結構成染色質三級結構——超螺線管,超螺線管借助支架形成超螺線管四級結構——染色體。這樣有96 %的同學完全理解,經過前后對比, 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講授基因功能時對于DNA 、mRNA、蛋白質三者的關系,可用班主任與班長、學生三者的所屬關系打比方:班主任有“信息”要先“轉錄”到班長,班長再“翻譯”給學生,學生明白該如何去做。正如DNA 上的遺傳信息“轉錄”給mRNA,mRNA 再去“翻譯”指導蛋白質的合成。
教學中留時間讓學生思考或讓同學之間探討,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打破“一言堂” 的舊格局,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以培養,能動地解決課堂之外、生活之中的實際問題,實現認知的飛躍和升華。如遺傳現象講過之后,引導學生舉幾個日常生活中有遺傳現象的例子,有的同學說眼皮可以遺傳,有的同學則說:我父母都是雙眼皮,我卻是單眼皮,眼皮不能遺傳。通過辯論,教師最后給出結論:眼皮可以遺傳是而且是顯性遺傳。為什么有的沒有遺傳下來,得用遺傳規律去解釋。事實上,學生的經驗大部分來自生活,且由于學生的辯證思維不夠發達,易被表面現象迷惑。此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自信心,對提問題的學生不要動輒訓斥,輕易否定, 要適時引導,幫助學生主動探索、主動發現 。
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經驗、背景,選擇學生所熟悉的事例。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深入淺出進行教學,例子要盡量來源于生活,針對性強,要有選擇,否則易起畫蛇添足的效果。不要喧賓奪主,大講特講事例,而理論知識講解很少,做到“以事引理”,避免學生僅僅停留于實際,不能深入理論中去。
總之,這種方法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摸索所得,從學生的問卷調查及學科成績分析來看,效果良好。
G424.1
A
1671-864X(2016)07-01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