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霞
(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0)
加強當代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教育
張艷霞
(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0)
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的核心內容是人與自然的關系,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曾指出:“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同時,要加強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1]當代大學生不僅要掌握扎實的科學文化知識,也要注重培養健康的、文明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在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的指導下,建立起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擔負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從而實現人與自然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生態文明理念;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自第三次工業革命以來,世界各國經濟進入了猛進的發展當中。伴隨著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也使人耳目一新,人類駕馭自然的能力也與日俱增。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生態危機。如: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資源短缺等問題,在世界各國不同程度的出現。近些年來,我國的生態系統也不斷的出現危機,這不僅會對經濟造成影響,而且會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和生存,已成為社會穩定和諧的主要障礙。加強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已刻不容緩,我們需要在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指導下 ,培養一批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早在19世紀,在人類還未出現生態危機之前,馬克思、恩格斯就開始考量自然與人類的關系。期間,馬克思、恩格斯說:“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產物,是在這個環境和自然環境一起發展起來的。”[2]這句話說明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依賴于自然,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也具有相應的制約作用。另外還說:“社會是人與自然界完成的本質的統一,是自然界真正的復活,是人的實現了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界的實現了的人道主義。”[3]他們認為人、自然和社會,這三者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也揭示出其內在的關系,從而說明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經濟全球化快速推動的今天,我們在享受科技成果為我們帶來便利的時候,卻忽略了自然的承受能力。馬克思和恩格斯也早預測到:當人類對自然的改造超過其承受能力時,就會對人進行報復。在今天,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得到了進一步的論斷。因此;我們對自然的改造不能隨心所欲,應該遵循、符合自然規律。
長久以來,由于我國傳統的粗放型的發展模式、經濟利益的驅使和不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造成了很多嚴重的生態問題。全球大范圍內的酸雨、泥石流、地震、霧霾等等,一次次的自然災害在向人類敲響警鐘。我們應該體會到生態文明的緊迫性,加強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擔負著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自然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責任與使命。當代大學生對待大自然的生態意識,將關乎我國的未來的發展和人民福恥。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觀和我國現行的生態文明政策是緊密相聯系的,中國共產黨人也根據我國實際,不斷提出新的觀點和新的政策。黨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態文明”的科學概念,十八大進一步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的總布局中,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見,對大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們總結出教育是生態文明的源頭,是“促進可持續發展戰略和提高人們解決環境與發展問題能力的關鍵”[4]。所以;當代大學生應以提高環境為己任,實現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共建綠色美好家園。
1.樹立正確的生態文明意識。
身為大學生,要提高生態文明素質,樹立起對自然生命的敬畏之情。學校要大力做好宣傳,定期開展生態文明的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參加室內外的生態文明活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綠色氛圍。同時,學生也要積極參加,以身作則,傳播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氛圍。實現各方面的全可持續發展,推動和諧社會共建。
2.樹立正確的科學文明發展觀。
鄧小平曾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提供的便利是不可估量的。但是,它也帶來了其破壞力。在當今,由于人類過度崇拜科學技術,在滿足自身貪欲的同時,大肆的破壞自然,源源超過了自然的可承受力,以致使自然對人類進行報復。所以;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科學技術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一種重要方式和手段,但是,人與自然共存和和諧相處才是最終目的。
3.樹立正確的環保意識。
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觀包含的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又是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的核心內容,突出了人的重要性。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5]人類依賴于自然,自然源源不斷的為我們提高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樹立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綠色消費的生活方式。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N〕.人民日報,2012-11-08.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8-39.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2.
[4]聯合國新聞部信息技術科. 二十一世紀議程[EB/OL].(2002 - 04 -18)[2014 - 05 - 20]. http://www. un. org/chinese/events/wssd/chap36. htm.
[5]堅定不移沿著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 十 八 次 全 國 代 表 大 會 上 的 報 告 [EB /OL].(2012 - 11 - 17)[2014 - 05 - 25]. http://news. xin-huanet. com/18cpcnc /2012 - 11 /17 /c _ 113711665.htm.
G411;G641
A
1671-864X(2016)08-01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