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穎
(河北農業大學圖書館,河北 保定 071000)
“互聯網 +”與高校圖書館服務融合發展對策探討
王惠穎
(河北農業大學圖書館,河北 保定 071000)
當前是信息化大發展的時代,高校圖書館也應緊隨時代發展的步伐,促使其職能不斷優化,促進服務質量得以提高。本文先對“互聯網+”對高校圖書館提出的新需求進行了闡述,并以此為基礎,深入探討了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服務融合發展的策略。
高校圖書館;互聯網+;用戶服務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于2015年3月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互聯網+”行動計劃進行了闡述。自此,在過去一年中“互聯網+”都是熱議話題?!盎ヂ摼W+”是指在社會、文化、經濟和教育等人類活動中滲透云計算、大數據技術和移動互聯網等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行為,本質就是數據化、在線化的傳統生產和服務。比如,“在線化”即指遷移到互聯網上的活動行為,例如手機支付、電商網購和快的打車等活動?!盎ヂ摼W+”并不是簡單的將互聯網引入到傳統行業中,而是數據經過在線化的生產和服務之后,產生并實現數據的挖掘、沉淀、積累和使用。實現了在線化和數據化之后,傳統行業的生產經營及管理服務就可以借助大數據來指導進行了。由此可見,創新是“互聯網+”尤為強調的一點,不僅對用戶和大眾的創新起了帶頭作用,還很好的對開放與協同創新起到了促進作用。
“互聯網+”影響的范圍越來越大,伴隨這一形勢社會各領域的發展形勢都受到了影響。這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遇,應好好把握,以數字圖書館為基礎,充分發揮自身文獻情報信息數據化的優勢,合理借助“互聯網+”、“在線化”、“移動”信息傳輸模式,為“互聯網+”與高校圖書館服務相結合發展的全新途徑。
當今時代是信息技術大發展的時代,高校圖書館也應緊隨時代發展步伐,順應時代積極轉型,以“互聯網+”為目標進行發展并轉變。人才儲備是高校圖書館“互聯網+”目標能否得以實現的關鍵性因素。高校圖書館只有與時代發展相適應,切實考慮自身情況,對傳統觀念進行積極的轉變,拓展新思路,推進“互聯網+”業務,才能得以更好更持久的發展。然而,要想實現這一點,其前提就是必須要擁有一支高素質專業人才隊伍。高校圖書館要切實強化對其工作人員的業務培養,并且要積極的從外部吸引優秀人才,以成功打造出一支具有高水平互聯網專業技術、先進觀念和活躍思維的人才隊伍。曾經一項專門針對互聯網行業人才與傳統行業人才遷移情況而做的調查,根據調查結果來看,任何行業所特有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都極易受到互聯網的吸引。當前,從事我國高校圖書館工作的人才,不僅僅能夠掌握檢索、分析和利用圖書館資源的基本能力,還需具備在“互聯網+”環境下,能夠很好的做到在深層次將圖書館與其他行業進行融合的數據挖掘能力、專業背景、創新及互聯網應用的能力。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中,云計算、大數據及物聯網技術扮演著三大支柱的重要角色。在信息化時代,高校圖書館要想謀求更長久的發展,就需要對這三大支柱做到最充分的利用,并對其如何與高校圖書館業務做到有效融合進行積極的探索,使得“互聯網+”與高校圖書館服務融合跨界的進程得到更進一步的推進。高校圖書館是對知識進行儲藏和傳播的場所,同時還具有公益的性質,為了使用戶不斷提高的閱讀和檢索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高校圖書館就需要對現代化信息技術做到充分的利用以不斷優化升級自身的業務與服務。當前,信息檢索技術落后是我國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面臨的問題,用戶在圖書館通過信息檢索查找文獻資料時,得到的不是書目,就是大量的相關文章。用戶只有經過長時間的閱讀和篩選才有可能找到所需的文獻資料。在當今“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應對先進的互聯網技術進行充分的利用,與自身的優勢和基礎進行切實的結合,推動智能定位服務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高校圖書館所謂的智能定位服務技術,指的是以現代化的物聯網技術為依托,實現對讀者、服務場所及圖書等的智能查找與定位,并且能夠從整體上查看高校圖書館資源,進而實現與室外資源的無縫對接。用戶在查找資料信息時能夠定位到確切的書架,使的用戶檢索文獻資料的效率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極大地提高,并且能夠使高校圖書館管理者的工作負擔得以減輕,使用戶獲得更好的體驗。
互聯網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虛擬性。在推行“互聯網+”的過程中會用到很多現代化智能技術。因此,高校圖書館在“互聯網+”環境下也要對服務的智能化建設提高重視,例如,為了實現智能化的查找和管理文獻資料,可以設置電子標簽,使得高校圖書館用戶的閱讀體驗感得以切實的提高。除此之外,特性化的服務也是高校圖書館需要關注的一點,高校圖書館需以讀者的實際需要為依據,提供專屬的智能化服務。
虛擬服務是高校圖書館以已有的非物理性資源為基礎,合理的對物聯網及相關現代化信息技術進行利用,提供給用戶包括智能管理及智能定位等內容的虛擬服務。高校圖書館在向用戶提供智能管理服務時,普遍采用管理與服務一卡通的形式,將用戶的基本信息錄入一卡通中,用戶要想進行借閱或是享受信息交流服務,刷卡即可。一卡通的運用和好的促進了互聯網與高校圖書館服務融合的實現。在“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圖書館主要是借助以導航作為依托開展的網絡與服務整合來對服務融合過程中的有效合作形式進行探索,除此之外,還需切實的考慮高校發展的具體情況,在高校圖書館間積極構建跨庫檢索系統,提供更為豐富的閱讀信息資源給大學生。
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互聯網+”機遇與挑戰并存。各高校圖書館要堅持以“中國夢”與科學發展觀的科學理論作為指導,對發展思路與理念進行更新,與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結合,加強對“互聯網+”業務人才的培養,為高校圖書館的“互聯網+”探索特色發展道路,對“互聯網+”與高校圖書館融合的技術基礎進行更近一步的夯實,從實際出發,為“互聯網+”與高校圖書館融合尋求新途徑。與此同時,針對高校間圖書館數字信息資源的共享各高校圖書館還要積極探索新方式,文獻信息資料并不是高校間共享的唯一資源,各高校圖書館的成功經驗也是可以共享的重要資源。各高校要立足于實踐,積極的進行探索和交流,促使“互聯網+”與高校圖書館實現更好的融合發展。
G258.6;G252
A
1671-864X(2016)08-01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