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婭莉
(西南交通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四川 成都 611756)
設計因需求而存在
劉婭莉
(西南交通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四川 成都 611756)
很難 想象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個無欲無求的世界,即沒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這些基本需求,會是怎樣一種可怕景象?于是這些使命便很奇妙的嫁接到了設計師們的手上,換句話來講:設計因需求而存在。當然,設計不能完全等同于藝術,設計也不是抽象而晦澀難懂的,更不是圣人的專利,它是我們每一個人日常生活細節的折射,是對生活中美的發現,就視覺傳達設計來講,首先要發現人們的需求,隨后將這些需求提煉、整合、美化,最后通過符號、圖形、等一目了然的方式傳達給受眾。設計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為需求服務,因需求而存在,需求是設計不可或缺的驅動力。
視覺傳達設計;需求;藝術與設計
“設計”與“藝術”的關系從所謂的定義上來講:設計是把一種計劃、規劃、設想通過某種形式傳達出來的活動過程。藝術,是反映當地生活,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意識形態。從主體上來講:設計是“為他人而表達”,即設計是理性的,是為了滿足他人的需求而產生的活動;而藝術是“為自己而表達”,即藝術是感性的,更多的是釋放創作者某個特定時刻的感受,與他人產生一種情感上的共鳴。
在眾多設計門類中,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可以說占據著最基礎和相當重要的地位,在研究視覺造型、美學、傳播學的同時,還要研究語言、社會、市場、心理、生理、哲學等諸多學科。視覺傳達設計由兩部分構成:“視覺符號”和“傳達”。“視覺符號”即指人類的視覺器官——眼睛所能看到的能表現事物一定性質的符號,如攝影、電視、電影、建筑物、各種科學、文字等用眼睛能看到的,它們都屬于視覺符號。所謂“傳達”即指信息發送者利用符號向接受者傳遞信息的過程。它通常以標識、排版、繪畫、平面設計、插畫、色彩及電子設備等二度空間的影像表現。
視覺傳達作為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也無時無刻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它是“給人看的設計”,“告知的設計”,是“以人為本”的設計,它處處關注人的需求,滿足人的物質需求,同時更高度地關注人的精神,極大可能的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也就是說要先有“需求的主題”,才有“設計的內容”。所謂需求,主要指人對某種目標的渴求和欲望,欲望從根本上說是一種心理現象。行文科學家通常把促成行為的欲望稱為需求。對此,著名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也曾說過:“人是一種不斷需求的動物,除了短暫的時間外,極少達到完全滿足的狀況,一個欲望滿足后,往往會迅速的被另一個欲望所占領。人幾乎整個一生都總是在希望著什么......"。正因這些源源不斷的需求給了設計無限創作的動力。格雷佳利說:“設計是拿出使人滿意的產品”,這句話一語道破了設計的最高準,即“以人為本”。既然設計應該是符合人們的需求的,那么他就該切合實際,而不是在形式上浮夸而無意義的表現。在設計中,“做加法”很簡單,“做減法”卻很難。簡單化就是將多變少、困難變容易、繁瑣變簡潔、復雜變單純、刺激變平和、等等這些過程。它是比復雜化更高的層次。這樣才符合我們在物質方面和心理方面的要求。人的尊嚴、個性與情感訴求,成為設計師們的選擇創造內容和方式的重要尺度。我們總說“設計來源于生活”,在我看來這個觀點過去適用,現在適用,未來依然必不可少。視覺傳達設計,不只對生活的發現及不差分毫的表現,還是生活發展的手段。設計計與生活的關系像個連體嬰兒,他們是不可分割的,它們的共同基礎是滿足人類所需,追求的目標是服務于人類。生活是設計的基礎,為設計提供源泉與素材,這些素材的來自于我們的感官所能感知的,例如從視覺上、從聽覺上、從嗅覺上、從味覺上,甚至還有很多是我們無法輕易感知的。它們可以是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可以是一枯葉,一枯蝶,也可以是多種抽象的思維組合。總而言之,只要善于發現,就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素材,另一方面,設計是生活的需要,為生活帶來方便與情趣,創造出符合人類生理、心理需求的環境,在我看來,沒有設計的生活是單調和可怕的。
設計忠于人,人忠于生活。回到最初我們的假設:假如我們生活在一個無欲無求的世界,會怎樣?如果沒有設計,那么我們的生活必定是晦暗的而絕對不會是五彩繽紛的、必定是落后冗長繁雜的而絕對不會是簡單明了的、必定是利欲 熏心而絕對不會是樸實純粹的。因此,我們需要有欲望,需要有需求。而為什么又說生活絕對離不開設計,如果非要做個比喻的話,我愿意把生活看作肉體,人的欲望和需求看作靈魂,那么設計的職責或者說是作用便是將靈魂注入這樣一個空洞,毫無生命的軀體,這樣以來,人們才得以有血有肉,有屬于自己獨特的靈魂,有了尋找生活中真善美的可能性。設計同樣為生活帶來方便與情趣,創造出了符合人類生理、心理需求的環境。相反,設計也絕對不可能剝離生活而存在,生活給了設計無限的創作靈感,生活是設計的基礎,為設計提供源泉與素材,這樣設計師們才可能用獨特的思維將這些素材提取、加工、將靈感與之融合,傳達觀念,滿足需求,得以穩步的向前發展。引用一段話來總結設計與生活之間的關系:“設計只有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會使它更有生命力,設計師將依附于生活設計出更好的產品,因為這些設計生活才 變得更有味道”。
[1]李硯祖.工藝美術概論[M].濟南:山 東教育出版社,2002:29.
[2](美)馬斯洛.馬斯洛人本哲學[M].成明編譯.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38.
[3]《新媒體時代下視覺傳達設計的發展》 1005-5312(2015)18-0157-01.
TH122
A
1671-864X(2016)08-02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