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國+李振東
陜西省自2013年啟動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以來,在中國教育學會的大力支持和成都市青羊區教育局的全力協助下,已逐步探索出一條“以學業質量評價為先導,以專業評價隊伍建設為核心”的推動陜西基礎教育綜合評價改革和發展的工作路徑。
隊伍建設先行,為評價改革提供專業人才保障
《教育部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要逐步培養和建設一支具有先進評價理念、掌握評價專業技術、專兼職相結合的專業化評價隊伍”,同時也提出“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是一項涉及面廣、專業性強的系統工程,要求省級教育部門要加強對評價改革工作的統籌規劃,建立有效工作機制”。
為貫徹落實文件精神,全面推動陜西省基礎教育綜合評價改革,也為了充分發揮學會的專業力量,省教育學會設立了陜西省教育質量綜合評價中心(以下簡稱“陜西省評價中心”),對全省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工作進行規劃和管理,并適時提出了陜西省《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專業隊伍建設工作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明確指出,陜西省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需要教育評價專業人員和教育咨詢專業人員這兩類專業人員作支撐。圍繞這兩支隊伍建設,陜西省評價中心提出了全省教育評價專業隊伍建設目標。
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在陜西省建設一支具有先進的教育評價理念,掌握現代教育評價技術和工具,銳意改革,有奉獻精神并能推進全省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專兼職結合的專業隊伍。階段性目標為:到2018年底,在陜西省各地及其主要縣(區)有經過培訓、能完成中小學教育教學評價和咨詢工作任務的專業骨干200名左右,其中取得省級和國家認證的專業人員達到60人;到2020年底,在全省范圍內建設350名左右的專業骨干隊伍,其中取得省級和國家認證的專業人員達到150人。
為此,陜西省評價中心重點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組織考察了一批全國教育評價改革實驗區,并與評價改革實驗先進區域進行深入交流。在聯系、溝通過程中聚合了大量的專家資源,為陜西省的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儲備了豐富的“外腦”資源。
——與全國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的先進地區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獲得了從技術到人才的全方位支持與配合。
——引入中國教育學會所使用過的新型學業評價技術,開始搭建陜西省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官方平臺:“評價陜西”。
——在西安市選取多所實驗學校,按照“組織測評、解讀評價、咨詢研究、改進教學”的工作路徑全面推進綜合評價改革實驗。
——開展多種內容、形式和層次的評價改革培訓活動。
工作與培訓相結合,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隊伍建設初見成效
經過兩年多的實踐探索,陜西省在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隊伍建設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扎實工作,逐步形成了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濃厚氛圍和能促進教育評價專業隊伍成長的土壤。陜西省評價中心邀請中國教育學會評價改革專家以及先進實驗區的評價改革先行者,采取多種形式和方式,宣講國家評價改革的發展方向,推介新的評價理念和技術,促使全省各級教研員、中小學教師學習新的教育評價理念,為評價改革的順利推進奠定思想基礎。
2015年10月,陜西省評價中心在西安召開了新時期教育評價研討會,會議就我國教育評價改革的最新進展、考試制度改革、學業評價改革及運用大數據進行中小學學業水平評價的ACTS模式及案例等進行了深入研討。陜西省教科所、西安市城區教研室的教研員及部分學校的領導和教師參加了研討會。與會人員一致反映,會議理念超前、技術先進,令人耳目一新。
2015年11月,陜西省評價中心在省教科所組織的全省語文課題結題總結會上,專題介紹了運用大數據進行中小學生學業水平評價模式及案例,并對新型評價技術進行了系統介紹和案例解讀。
2015年和2016年兩年,陜西省評價中心組織對全省部分中小學開展ACTS學業評價工作,與此同時也不失時機地開展了新評價理念、新評價技術的宣傳與培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評價改革的理念以及新型評價技術逐步被更多機構部門以及學校認知和認可,初步形成了良好的社會認知,為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工作的深入推進創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和隊伍培養的條件。
二是甄選人才,系統化培訓,為評價改革推進做好人才儲備。為了盡快讓陜西省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隊伍具備造血功能,省評價中心一直致力于發現和培養本土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專業人才。一方面,陜西省評價中心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多種渠道建立省評價專家庫和培訓活動信息網,通暢信息,加強溝通,形成了方便快捷的溝通網絡。另一方面,省評價中心制訂培訓方案并分期組織實施,目的在于提高全省教育評價與咨詢隊伍的專業能力。培訓內容由陜西省評價中心與相關專業部門制定,由省內外專家授課、輔導并指導實踐。培訓采用“線上學習、線下研修”,在國家教育評價改革實驗區開展學習、調研的方式進行。培訓中注重理論學習與教育評價實踐活動相結合。凡完成各項培訓內容,通過理論與實踐考核,并努力參與和推進陜西省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工作的參訓人員,由省教育學會頒發《陜西省中小學教育咨詢師》或《陜西省中小學教育評價師》資格證書,從而使得陜西省教育評價專業隊伍不斷壯大和專業化,為今后的評價改革工作提供人才支撐。
三是創新專業隊伍培訓模式,“研學式”培訓效果顯著。根據省教育學會《關于推進陜西省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專業隊伍建設的意見》精神,省評價中心在2016年4月組織了陜西省教育評價改革專業人員資格培訓(第一期)。此次培訓采取了“異地研學”的方式,全體學員在成都市青羊區的評價改革實驗學校,親身經歷該區評價改革的先行者們如何應用新型學業評價技術,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改變教學研究方式、課堂授課模式和學生輔導模式,真正體會到教育教學“用數字說話”的無窮魅力。
通過第一期培訓,參訓人員了解了我國當前教育教學評價改革的方向和要求;了解了世界各國教育教學評價方面的前沿信息,更多的是對教育評價改革先進地區的具體做法和成功經驗有了直觀感受和體驗。通過成都市青羊區幾位一線教師有思想、有內容、有實踐的分享,參訓學員對評價技術的認知進一步深化,對測試結果的解讀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悟,部分參訓教師對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評價結果的解讀準確而到位,獲得了與會專家和教師的一致認可。
以培促評,以評促研,期待教育評價改革的美好未來
未來幾年,陜西省教育學會將繼續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以推動全省教育評價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
第一,陜西省教育學會將通過開展各項工作,使各市、區、縣教育學會主動承擔起“第三方”的責任,把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專業隊伍建設工作抓緊抓好抓落實,并協同當地教研部門和中小學校一起,積極推進所在區域教育教學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工作,把提高教與學的水平,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落到實處。
第二,優先鎖定各地教研員及學校教學骨干人群,通過開展系統性的培訓,使這一批骨干盡快了解、學習并掌握新的評價理念、方法、技術和工具,并在當地中小學校中認真實踐、努力推廣,使他們成為教育評價專業人才的“種子”,通過他們再去輻射和帶動其他學校。
第三,繼續與成都市青羊區合作開展大數據支撐下的校本研修系列活動,強化培訓學習成果。在陜西省逐步培養多批觀念新,掌握一定評價技術與手段的專業人員。這些人員能通過解讀檢測數據,科學、準確地揭示學生個人、班級、年級和地區學生學習水平、學習狀態,并能分析其成因,提供具有針對性和個性化的改進策略和實施方案。顯然,這支隊伍將會是陜西省今后進一步開展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工作的骨干力量。
自陜西省啟動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工作以來,省評價中心在推進評價改革的同時,始終把教育評價專業隊伍建設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兩年來,省評價中心組織開展了各層次、多方面的有關教育教學評價的培訓活動,初步建立起全省教育教學評價工作骨干隊伍,為推進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