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燕
摘 要:計算機教師要深刻認識到推行小組協作、打造高效團隊的至關重要性。“智豬博弈”和“囚徒困境”可以優化組內合作和組間競爭,通過完善評價方式,打造良性競爭,尋求教與學共贏。
關鍵詞:智豬博弈;囚徒困境;小組協作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7C-0052-01
一、以理論促升華,為小組協作夯實基礎
博弈論又稱對策論,它研究了兩人如何在平等的對局中各自利用對方的策略變換自己的對抗策略,達到取勝的目的。博弈分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兩種,其區別在于相互作用的當事人之間有沒有一個具有約束力的協議,若有就是合作博弈,若沒有就是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研究人們達成合作時如何分配合作得到的收益,即收益分配問題;非合作博弈研究人們在利益相互影響的局勢中如何決策,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即策略選擇問題。
(一)智豬博弈
“智豬博弈”是約翰·納什1950年提出的,屬于合作博弈模型:假設豬圈里有兩頭豬,一頭裝著豬食槽,另一頭安裝著控制豬食供應的按鈕,按一下按鈕會有10個單位的豬食進槽,但路上會消耗2個單位的體能摘 要:計算機教師要深刻認識到推行小組協作、打造高效團隊的至關重要性。“智豬博弈”和“囚徒困境”可以優化組內合作和組間競爭,通過完善評價方式,打造良性競爭,尋求教與學共贏。
關鍵詞:智豬博弈;囚徒困境;小組協作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7C-0052-01。若大豬踩按鈕小豬等待,吃到的豬食比為6:4,純收益比為4:4;若兩只豬同時行動,豬食比為7:3,純收益比為5:1;若小豬行動只能吃到大豬施舍的1個單位,收益比為9:-1。所以無論大豬如何選擇,小豬的占優策略都是等待,也稱“坐船”或“搭便車”。學生組內合作其實就是這種模型:組長有“才”充當“大豬”,組員是“小豬”。若組員為了集體榮譽甘于奉獻,組長也為了職責和利益積極工作,就構成了“行動:行動”的平衡;若組員消極怠工,而組長為了團隊考評只好獨自行動,“搭便車”現象就會出現。理想狀態當然是小組成員積極行動,這就需要改善評價方式,變總結性評價為過程性評價,激勵組員主動求知。
(二)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于1950年由美國蘭德公司提出,是非合作博弈模型:警察抓住了聯合犯罪的小偷A和B,為了取證且防止串供,警方將兩人隔離分別審訊,對每人給出同樣的政策:若均坦白,則被判入獄8年;若一人坦白一人抵賴,則抵賴者加刑2年,坦白者因有功被無罪釋放;若都抵賴,各因夜闖民宅判刑1年。“坦白”對雙方來講,都是最優戰略,但它構成了壞的納什均衡;“抵賴”才是雙方的優勢策略,任何其他行動選擇組合都至少會使一個人的境況變差。學生組間競爭屬于這種模型:若學生為了自己小組的利益不愿意溝通與合作,不一定能得到最好的結果,甚至可能損人不利己;小組間若能超越界限,對稱信息(資源共享),實現高效的小組協作,必能得到好的納什均衡。
二、以改良促完善,為協作學習指明方向
(一)改良“智豬博弈”,完善評價方式
為緩解“搭便車”現象,筆者采用了“適量加移位”和“分層”法,即高度關注組員、恰當運用考評、科學評價學生。教2014電升班PS平面設計時,筆者借“學分制”按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水平進行分組,由技能過硬的組長每節課記錄學生的課堂紀律、回答問題、參與討論、課堂筆記和精神面貌等,并將上交學案、完成作品、團隊積分、共享技巧和進步與否作為獎勵依據,匯總課堂記錄表,期末平時分=周平均分×40%。因為每周評選優秀小組和學員,學生們無論程度好壞,都能得到激勵和發展,學習積極性大幅度提升,“搭便車”現象逐步消減。
(二)借助“囚徒困境”,打造良性競爭
為促進組間交流,構建良性的競爭環境,講Premiere影視制作時,讓各小組在校園里拍攝照片用作素材,制作小組成員的電子相冊以致敬青春。由于都想脫穎而出獲得勝利,小組間為了搶拍素材爭執不休,為爭設備和道具各不相讓,甚至還因泄露小組“絕招”而大打嘴仗,形成了對峙和封鎖的局面。筆者趁機借用“囚徒困境”啟示大家:競爭很重要,但與旗鼓相當的對手爭英雄更重要;“保守+封鎖”只能將自己變成井底之蛙,只有資源共享、良性競爭,才能相互促進和諧共贏。因此,學生們學會了交流,增進了感情。
三、以引導促發展,為共同進步增添助力
(一)加強教師主導,增強進步的信心
學生的積極性很大程度上來源于自信和激勵。自信是學生通過千錘百煉從內而外散發的力量,激勵則是外人借助萬千手段由外至內生成的助力。我們要有策略地鼓勵學生,幫助他們樹立解決問題的信心,摒棄利己主義、掃除思想障礙、疏導消極情緒、開展良性競爭,那么“搭便車”和“小團體主義”會無處遁形。
(二)改變教育觀念,點亮共贏的希望
協作學習的根本目標是大面積提高成績,改善班級的競爭氣氛,使學生在提高成績的同時學會與人合作。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而是“共生、共贏”。因此,教師要做引路人、教練,通過精密地計劃、高效地執行、合理地評價和科學地激勵,為學生搭建實現價值和展現自我的舞臺,構筑和諧、互助、共贏的競爭主旋律。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要積極探索不斷自我完善,學生也要互助協作開展良性競爭,唯有這樣,才能實現教與學的雙贏。
參考文獻:
[1]王春永,陳玲.博弈論的詭計全集[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11.
[2]張維迎談納什均衡:如何走出囚徒困境[J].鳳凰財經,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