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婉瑩
清遠廣播電視臺,廣東清遠 511518
?
地方電視臺電視民生新聞發展趨勢及創新
歐婉瑩
清遠廣播電視臺,廣東清遠 511518
摘 要近年來民生新聞以小見大的功能日益突出,而節目的品牌競爭也更為激烈。面對當前的生存環境,創新對地方臺應對競爭挑戰、提高節目的創辦水準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地方臺應加強對節目定位的認知,匯集節目的地方特色,充分展現媒體親和力,并增加民生新聞的知識含量。
關鍵詞地方;電視臺;民生新聞;發展;創新
民生新聞因報道普通人的生活,反映群眾最為關心的利益問題而深受觀眾喜愛。近年來民生新聞的發展尤為迅速,欄目特征更加突出。作為地方臺,需要緊跟時代步伐,積極在行業競爭中推陳出新,用創新的報道形式和內容充分發揮媒體的輿論領航作用,展現民生新聞節目的亮點。
民生新聞是頗受觀眾青睞的節目,特別是中宣部實施“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以來,民生新聞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深入群眾生產生活一線,捕捉基層的新聞熱點成為新聞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近年來民生新聞的發展也呈現出兩大主要趨勢。
一方面,民生新聞以小見大的功能日益突出。相比時政要聞,民生新聞以選取群眾生活中的“小事”為出發點,通過編輯策劃,吸引觀眾目光,形成有影響力的熱點話題,反映新時期的思想和風貌,其發展空間也更為廣闊。例如地方臺通過記錄普通人的平凡事,體現時代精神與風貌,確有四兩撥千斤之效。可見民生新聞的選材具有以小見大的優勢,能夠引發廣泛的社會共鳴。清遠廣播電視臺的《百姓關注》就是一檔專門的民生新聞欄目,從2006年開播至今已有十年,一直遵循本土化定位,于細微之處見真情,選取身邊的“小事”縮影,將新聞做透、做強,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因而受到當地老百姓的歡迎。
另一方面,民生新聞的品牌競爭日趨激烈。在民生新聞領域,富有濃郁地方特色、題材新穎、視角獨特的民生新聞節目脫穎而出,形成強大的品牌優勢,收視率居高不下,例如濱州臺的《民生關注》就從最初的每期15分鐘上升到28分鐘,原本兩天一期也改為每天一期。當然,有競爭就必然有分化。一些地方臺迫于競爭的壓力,雖然推出了民生新聞節目,但由于節目上馬比較盲目,定位不準,導致節目同質化問題嚴重。還有的地方臺片面追求民生新聞的收視率,反而出現節目庸俗化、媒體越位等問題。所以競爭下的兩級分化也給地方臺帶來深刻的反思。
為推動民生新聞的創新發展,地方臺應加強對節目定位的認知,匯集節目的地方特色,充分展現媒體親和力,并增加民生新聞的知識含量。
1)加強對節目定位的認知。電視新聞媒體需要發揮輿論領航作用,但民生新聞也并非屬于信訪專欄,專門為解決群眾矛盾問題而生,維護群眾的切身利益、體現時代精神的輿論引導功能才是民生新聞的真正使命。這就要求地方臺在推動民生新聞創新發展的過程中,能夠準確把握民生的本質,加強對節目定位的思考和分析。“走轉改”路線的實施實際也是為了認真研究群眾生產生活的新情況新變化,推動基層社會的發展。因此,地方臺應當明確民生新聞節目的主線,合理調整節目的版塊設置,并搜集有厚度的素材,彰顯節目的品牌實力。
2)匯集節目的地方特色。各區域的自然環境、歷史文化、經濟發展不同,民生的具體內容也各有不同,地方臺創辦民生新聞不僅要圍繞基層群眾的生活,還要注重體現地方特色。本地的地貌特征、風土人情、社會面貌、傳統文化等都與群眾生活有著緊密的關聯,帶動地方社會的發展也是民生新聞以小見大力量的體現。地方臺應當采用平民化的視角,突出本土獨特的審美意境,從本地社會生活中挖掘有代表性的新聞主題,如當地的環境建設、文
化推廣、生活感悟,在此基礎上放眼全國乃至世界,讓觀眾視野進一步拓寬。
3)充分展現媒體親和力。民生新聞的編輯要體現出對群眾生活的關心,群眾利益的保障也是構成社會穩定、和諧的前提和基礎,所以新聞的親和力成為節目創新的重要方向。民生新聞不只是要挖掘現實生活中的代表人物和事件,同時還要注重群眾的廣泛參與,用富有親和力的新聞傳遞方式吸引觀眾的目光,從而傳播輿論觀點,發揮啟發、教育、引導的作用。因此,新聞采編人員應當綜合應用新聞連線、同期聲、互動平臺等手段展現媒體親和力。例如,本地發生重大事件后,民生新聞應及時采用和現場群眾聯線的方式,這樣既傳遞了人間真情,又提高了新聞播報效率。親和力可以使觀眾感受到人文關懷,同時也使采訪和編輯的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
4)充實民生新聞的知識含量。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群眾受教育水平也在普遍提升,民生新聞也應當重視知識含量的提升。科技日新月異,群眾生活也需要更多知識的幫助。例如,同樣對于矛盾糾紛問題的處理,民生新聞可以不再停留于問題的反饋,而是善于從法律的角度給予群眾引導,增強群眾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再如,有的地方臺在編輯策劃民生新聞過程中,結合本地特色,推出具有科學指導意義的新聞版塊,分析時令季節的生鮮食物安全問題,解讀食物是否增加了各種化學試劑,以解決觀眾迫切關心的問題,觀眾也因此收獲科學知識,更加注重用科學的視角看問題。可見,知識含量的充實在推動民生新聞創新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蔡紅.地方民生新聞采編的發展與創新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4(17):84-85.
[2]韓楊.地方臺電視民生新聞欄目發展策略[J].中國報業,2015(2):54-55.
作者簡介:歐婉瑩,工作單位為清遠廣播電視臺。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360(2016)04-0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