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一彤,鞠凌卉
吉林大學,吉林長春 130012
?
公益類電視娛樂節目傳播的失范與管理
史一彤,鞠凌卉
吉林大學,吉林長春 130012
摘 要以娛樂為外殼,以商業為基礎,以價值訴求為目標,公益類電視娛樂節目的平臺效果業以彰顯,但仍存在泛娛樂化、商業化、悲情化的缺陷。要促進公益類電視娛樂節目的發展,首先,要依靠媒介自律,媒介自律實為道德自律,其次,要加強對公益類電視娛樂節目真實性的監督。
關鍵詞公益類電視娛樂節目;泛娛樂化;商業化;悲情化;媒介自律;監督
公益類電視娛樂節目是將娛樂傳播與公益傳播相結合的電視節目形式。隨著公益事業與電視媒體結合的不斷深入,一些公益元素融入節目中的全新形式也取得了較高的收視率及廣泛的社會關注度,提升了頻道的公信力,達到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但與此同時,公益類電視娛樂節目傳播中的“泛娛樂化”現象也逐漸顯現。有些電視節目既滿足了觀眾內心潛在的對人類真善美情感的追求,也展現出人道和慈愛色彩。但是不難發現,目前的公益類電視娛樂節目過度依靠明星為賣點,為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過分炒作明星的話題性。因此需要主管部門加以引導,娛樂只是包裝,關懷社會,關心百姓疾苦和需求才是節目的內核,不能過度娛樂化,不能誤導公眾對公益慈善的認識。
其實,觀眾對于電視娛樂節目中“泛娛樂化”現象是非常敏感并且反感的,大多數觀眾的欣賞水平是健康文明的,電視媒體不應該迎合極少數的低級趣味,而是應該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引導群眾,電視人更要嚴格樹立“把關人”意識。所以,電視主管部門要嚴格把握好公益節目娛樂化的尺度,加強節目審核力度,為公眾傳遞一種公益精神和公益理念。
隨著公益類電視娛樂節目的關注度大幅提升,公益類電視娛樂節目的公益資金授予及使用等環節,以及公益資金的監督問題也成為大眾關注的核心。相較于公益組織而言,電視媒體在傳播上更占據優勢,但是做公益方面,電視媒體不如公益組織專業,特別是在公益資金、善款的使用上。媒體只是搭建一個平臺,媒體在做公益慈善節目的時候,一定要恪守自己的職責,既不要越位,也不要缺位,可以在公益慈善領域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它不能代替公益組織去做公益。與此同時,不少公益類電視娛樂節目在創建之初都得到企業的贊助或是捐款,企業則是以直接或間接的形式在節目中予以呈現,一些企業也會借助節目的影響對自己進行宣傳,它們在創造經濟利益的同時,也被賦予了更多的社會責任。但是基于企業追求商業利益的根本屬性,公益類電視娛樂節目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商業化的特點。媒體是要盈利的,賠錢做公益,即使做也是不可持續的,企業捐款的行為本身還是值得鼓勵,關鍵看它在宣傳中是否涉及利益輸送,而這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是過度就會有問題。
在一些電視節目當中,有娛樂化也有悲情化的元素。公益類電視娛樂節目的悲情化其缺陷主要表現為:一是削弱了公益電視節目的娛樂化因素;二是節目現場氣氛被打破,影響節目價值內涵;三是悲情化過盛會取代娛樂化,進而影響公益性質。這里我們以《中國達人秀》為例,談如何去除過多的悲情化。該節目主打“才藝為本,歡樂至上”的第5季,也跳出同類節目“打悲情牌”窠臼,選擇用笑聲營造溫暖的情感體驗。無論年過八旬追求養生的“瑜伽老神仙”,還是想記錄自己聲音記憶的天籟少年,或是不斷追夢的“全能組合”“雜技姐弟”,他們在用才藝打動人之余,也用他們的故事溫暖了觀眾的心。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生導師常江博士表示,首集節目中的“悲情”與“搞笑”都控制在較為節制的范圍內,沒有出現過度娛樂化問題,它可以給人帶來笑中帶淚的情感體驗,卻也同時令觀眾與節目中的“故事”保持一定距離,不會過度“沉淪”。所以,我們認為,第一,要避免過多的娛樂化,要將“悲情”與“搞笑”控制在較為節制的范圍;第二,要注意在節目過程中,將觀眾與節目中的“故事”保持一定距離;第三,要積極激發理性思索,讓公益的性質得到更大體現。
如何正確認識公益類電視娛樂節目中的“泛娛樂化”和“商業化”以及“悲情化”現象是現階段電視媒介所面臨的一個嚴峻的問題。
首先,我們認為媒介自律實為道德自律,但它必須從屬于國家法律制度。
其次,要加強對公益節目真實性的監督。
公益類電視娛樂節目仍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它擁有光明的前途。隨著社會的進步,公益類電視娛樂節目必然會在電視媒體中扮演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發揮其互助平臺的作用,發揮其宣傳品牌形象、品牌精髓的作用,發揮其引導公益輿論、傳播公益理念、提高社會道德水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盛太世.電視熒屏“泛娛樂化”現象反思[N].人民日報,2007-12-20.
作者簡介:史一彤,所在院校為吉林大學。在娛樂為王的時代,公益類電視娛樂節目異軍突起。在2006年以前,國內公益類電視娛樂節目所占比例較小,影響力有限。而2007年中國公益類電視娛樂節目發展迅速,被稱為“電視公益年”。各大電視臺紛紛打造特色公益節目,搶奪觀眾注意力。如央視經濟頻道《春暖2007》等。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這樣的大背景下,媒體自然而然地開始關注公益。作為央視品牌節目的《夢想星搭檔》是《夢想合唱團》的姊妹篇,該節目延續了《夢想合唱團》之公益理念。盡管公益類電視娛樂節目已經獲得了觀眾的注意力,但電視媒體在公益傳播過程中出現了娛樂化現象。面對媒體總體的娛樂化趨勢,電視公益節目也難脫離娛樂因素。一方面,娛樂與公益結合,容易出現“公益搭臺,娛樂唱戲”的現象,另一方面,公益節目邀請明星參與到公益活動中也是有優勢的。如何將公益與社會價值完美結合,避免媒體價值失范,是電視媒體傳播自律管理的重要課題。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360(2016)04-00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