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格日樂
呼倫貝爾日報社蒙編部,內蒙古呼倫貝爾 021008
?
自媒體時代對新聞采編的幾點思考
烏蘭格日樂
呼倫貝爾日報社蒙編部,內蒙古呼倫貝爾 021008
摘 要隨著我國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我國已經進入了自媒體時代。傳統的新聞傳遞方式已經無法適應自媒體時代的信息發(fā)展。現在,傳遞新聞的平臺非常多。社會大眾在新聞傳播過程中的角色也發(fā)生了變化,已經成為傳播和制造信息的人。同時,自媒體時代也影響著新聞采編,對新聞采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強烈的辨別真假新聞的意識。筆者根據相關工作經驗,主要提出自媒體時代對新聞采編的幾點思考,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自媒體時代;新聞采編;幾點思考
新聞傳播具有即時性的特點,最先報道新聞的媒體最具話語權。很多新聞工作者為了第一時間播發(fā)新聞,只顧即時性忽視新聞的真假性。有些“新聞”沒有核實就播報,之后經過公眾的揭發(fā)才發(fā)現之前播報的是假新聞。例如:玉樹發(fā)生大地震新聞報道犧牲32人,我國政府領導人坐出租車私訪民間等新聞不具有真實性,但是當時新聞工作者為了搶新聞沒有核查事實直接播報。《大公報》對新聞的審核一向比較嚴格,也對這些假新聞展開了報道。
自媒體時代,網絡傳媒發(fā)展步伐非常快,在網絡中隨時會出現新聞。網絡新聞始終處于領先的地位,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很多新聞內容進行報道。人們上網就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新聞內容進行查閱。基于以上這些,如果有人對新聞內容感興趣。經常相互轉載或播報,制造的新聞難辨真?zhèn)巍I踔劣行┦录静皇切侣劊涍^發(fā)布者的精心加工之后,就產生了假新聞,再加上新聞傳媒工作者和讀者缺乏獨立洞察事物的眼光,經常隨波逐流報道假新聞。例如:2012年10月《廣州日報》播發(fā)的《60年未解的世界數學難題“90后”的他破解了》,就是一則假新聞,當時吸了很多引讀者的眼球,但是卻沒有本著對社會公眾負責的態(tài)度報道新聞,對社會的危害極大。
一些新聞工作者在利益驅使下經常策劃和制造新聞,制造出的新聞當時可能會吸引受眾的眼球,但是被曝光是假新聞之后,就會發(fā)現假新聞的報道是一件非常荒謬的事情。例如:2013年1月9日,在我國《三湘都市報》刊登了一則假新聞:《連續(xù)十次未打通救助電話 記者長沙救助站體驗全程觸目驚心——一個記者的“恐怖”救助之旅》,在報道中講述該記者假扮流浪者的身份混入救助站,在接受救助的過程中被圍毆,之后各大網站和媒體對此事做了后續(xù)報道。之后長沙市民政局舉行了說明會,說明這則新聞是記者制造的,會議總共邀請30多家媒體參加。這個假新聞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很多讀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會以為這個報道是真實的。我國媒體是黨的喉舌和社會公器,在播報新聞時必須堅持客觀,真實和公正的原則,不能因為播報假新聞對別人造成損害,使媒體公信力遭到影響,同時也使記者的良好形象遭到了損害。
在自媒體的時代背景下,新聞存在真假。媒體為了吸引更多受眾和版面亮點,在違背職業(yè)道德的基礎上,策劃和制造假新聞。例如:2012年11月7日,我國東方網刊發(fā)了《湖北鐘點工遭車禍昏迷,上海東家全力幫助》的報道。2012年11月8日,《楚天都市報》刊登了新聞《失控轎車馳來,她一把推開鄰居》,也后續(xù)報道了這個事件。之后我國各大媒體對報道中的何益紅開展開了后續(xù)報道,因此她在社會上取得了較大的贊譽,被譽為“道德模范”,“救人英雄”和“最美鐘點工”等。但是2012年11 月20日《青年報》的一則報道揭露了事實的真相。何益紅原來是媒體造出的英雄。從這個假新聞事件就能看出,有的新聞工作者為了迎合受眾的好奇心,在利益的驅使下,就會利用制造和策劃假新聞吸引受眾眼球。媒體報道新聞肩負著輿論導向的社會功能,制造假新聞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假新聞對個人,區(qū)域公共安全和國家的穩(wěn)定都會產生重大危害。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對假新聞要加強關注,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yè)道德做新聞。
在自媒體時代,輿論侵權問題非常普遍。有的人隨意將別人照片公開,這個行為就是對當事人隱私權的侵犯。有人如果遭受這方面的侵犯,可以按照法律途徑要求損害者賠償,這個問題在娛樂圈出現的概率比較大,因為娛樂圈的是非很多,有很多人為了博取關注度無事生非和炒作,經常用謠言對當紅明星造成中傷,由此引發(fā)很多侵權問題。這種新聞是一種社會垃圾,應該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在這方面加強監(jiān)管力度。
在我國自媒體時代的大背景下,出現越來越多的“我新聞”,社會大眾也成為了新聞信息的記錄者和拍攝者,但是傳播的新聞的真實性卻遭到了懷疑。很多新聞工作者在利益的驅使下制造新聞,這些假新聞對個人,社會和國家造成了極壞的影響。這應該引起廣大新聞工作者的反思。文章主要從“以即時為出發(fā)點忽視新聞的真相,在缺乏思考的情況下對新聞進行轉發(fā)、在利益驅使下策劃和制造新聞、在犧牲道德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亮點和自媒體平臺的輿論造成侵權問題”等方面提出自媒體時代對新聞采編的幾點思考。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對自媒體時代新聞采編質量的提高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高峻.自媒體時代對新聞采編的思考[J].傳播與版權,2013(3):11.
[2]王晴川.自媒體時代對新聞專業(yè)主義的建構和反思[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128-138.
[3]宋全成.論自媒體的特征、挑戰(zhàn)及其綜合管制問題[J].南京社會科學,2015(3):112-120.
[4]羅輯.自媒體時代對新聞采編的影響[J].企業(yè)導報,2015 (13):192,4.
[5]陳冬吟.自媒體時代地方臺新聞采編工作的趨勢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5(17):68.
作者簡介:烏蘭格日樂,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新聞采編。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360(2016)04-01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