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竹
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
從品德結構理論淺析如何提升記者的新聞職業品德——以電影《1942》為例
楊雨竹
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摘 要近年來,新聞記者道德失范的事件頻發,引起公眾的廣泛關注和業內人士的深切擔憂。媒體作為社會輿論的引導者和公共利益的捍衛者,其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記者必須具備良好的新聞職業品德。文章從品德結構理論出發,結合電影《1942》中白修德的行為,對如何提升記者的新聞職業品德進行了簡要分析。關鍵詞 品德結構;新聞職業品德;白修德
1.1 品德的結構及關系
品德由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三個要素構成。道德認知是指有關道德的科學知識、個人經驗和理論,是對現實道德關系和道德規范的認識,也是道德行為的前提。道德情感是指引發道德行為的感情、動機和動力。道德情感是一種情感體驗,是人們依據一定的道德標準,對現實的道德關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為等所產生的愛憎好惡等心理體驗。道德意志則是道德情感引發道德行為的全部心理過程。道德意志的表現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做出倫理行為決定,二是克服各種困難,執行倫理行為決定。
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共同構成了品德結構這樣一個整體,三者之間互相聯系、缺一不可,每一個要素都對人們品德的形成和塑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2 品德與新聞職業品德
職業道德是道德非常重要的構成部分之一。道德內化之后是品德,所以職業道德內化后成為職業品德,新聞職業道德內化后為新聞職業品德。
品德包括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三個部分。因此,新聞職業品德相應包括新聞職業道德認知、新聞職業道德情感和新聞職業道德意志三個部分。這三者同樣也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相輔相成,共同作用于記者的職業品德塑造,影響記者的職業道德行為。
行為是品德的反映,因此一個人的職業道德行為也就反映了他的職業品德。在影片《1942》中,美國《時代》周刊記者白修德克服重重困難,深入河南災區報道饑荒,即使面臨生命危險也毫不退縮,最終發出了震驚世界的報道。白修德在采訪過程中的種種行為,展現了他作為一名記者所具有的高尚的職業品德。依據品德結構理論,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他的行為。
2.1 白修德的職業道德認知
作為記者,白修德在聽說災情后的第一反應就是要探求真相,由于從官方那里得不到回應,甚至受到各種阻撓,白修德決定在第一時間親赴現場。這種對于追尋真相、報道真相的執著追求和不顧一切,是記者的責任和良知,也正是白修德職業道德認知的體現。
2.2 白修德的職業道德情感
深入河南災區之后,白修德親眼見證了老百姓的流離失所和饑荒的慘烈。他把自己的食物分給饑餓的孩子,對著無情轟炸的日本戰機開槍怒吼。這種對災民的深切同情和對日本法西斯的憤恨,體現了白修德的職業道德情感。此外,在得知災情真相后,白修德對政府不作為展開了強烈的質疑和批評,這種憤怒和痛心同樣也體現了他的職業道德情感。
2.3 白修德的職業道德意志
白修德在整個報道行為中都展現出了一種堅定的職業道德意志,困難沒有將他擊退,死亡也不能將他嚇倒。不論是最初義無反顧的決定來到河南探尋饑荒真相,還是后期即使冒著生命危險也要繼續報道下去的堅守,都是對職業道德意志的完美詮釋。也正是這份頑強的職業道德意志,支撐著他完成了對于河南饑荒的報道。
從對白修德行為的分析中,不難看出優秀的職業品德對于一個記者來說有多么的不可或缺,尤其在新聞界記者道德失范問題頻發的當下。媒體作為社會公器,終極使命是踐行社會責任、服務于公共利益、維護人類福祉,因此,職業品德的塑造和提升至關重要。關于如何提升記者的新聞職業品德,從品德結構理論的角度來分析,主要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3.1 樹立正確的新聞職業道德認知
道德認知是品德行為的起點。因此,作為記者首先要對自己的職業有一個清楚明確的道德認知,這就要求記者具備良好的新聞專業素質和能力。這其中既包括新聞敏感、新聞價值判斷、采寫編評等操作層面上的要求,還包括對于新聞精神的正確認識。要時刻秉持客觀公正的報道立場,堅守作為社會公器的責任和擔當。
3.2 培養積極的新聞職業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與道德認識密切相關,一個人一旦對某種義務和行為形成道德情感,就會積極地影響其道德選擇。某種道德情感一旦擴展為社會性的情感,也就會不同程度地影響社會道德風尚。媒體和記者作為社會輿論的“傳聲筒”和“放大器”,一舉一動都可能會影響到社會輿論的走向,引發民眾的情感偏向,繼而影響社會道德建設。因此,記者必須培養積極的新聞職業道德情感,傳播積極向上的社會正能量。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報喜不報憂。作為公眾利益的維護者和捍衛者,記者必須時刻保持對社會的關注。“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既要勇于揭露社會不公、批評社會亂象,還要對弱勢群體和底層群眾給予關懷。
3.3 鍛造堅定的新聞職業道德意志
磨練道德意志,是培養和造就個人道德品質的關鍵之一。對于記者來說,鍛造堅定的新聞職業道德意志更是至關重要。記者的工作往往是非常辛苦的,強度高、壓力大,還會面臨各種困難。這時就需要記者拿出果斷抉擇的魄力和克服一切困難、障礙,咬牙堅持的頑強毅力和堅持精神。
此外,記者還要堅定立場,拒絕金錢誘惑,加強道德自律,杜絕有償新聞和新聞敲詐的發生。決不能為了一時的經濟利益,放棄自己的社會責任和為公眾利益服務的終極使命。
作者簡介:楊雨竹,所在院校為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360(2016)04-01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