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明瑞 王艷青 趙培 冉憲俊
?
溫陽益氣湯治療肺癌伴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療效觀察
艾明瑞王艷青趙培冉憲俊
目的觀察溫陽益氣湯治療肺癌伴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39例的療效觀察。方法將78名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9例。治療組:采用抗凝溶栓治療同時給予溫陽益氣湯;對照組:僅采用抗凝溶栓治療無中藥湯劑輔助治療,連續治療7天。結果治療組癥狀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治療組顯效率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溫陽益氣湯在治療肺癌伴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方面效果良好。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肺癌;溫陽益氣湯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指血液在下肢深靜脈內不正常凝結,是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1],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將該病明確命名為“股腫”。19世紀中期(1946—1956),Virchow提出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即靜脈血流滯緩、靜脈壁損傷和血液高凝狀態[2]。Alikhan R報道住院病人中急性病發生DVT的發病率為10%~40%[3],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而且此病發病后可導致肺栓塞、血栓形成后綜合征等難治性疾病,會長期影響患者生存質量,近年來,中醫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取得較大的成就,但惡性腫瘤伴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中醫治療效果較差,我科采用溫陽益氣湯治療肺癌伴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效果顯著。
為了觀察溫陽益氣湯治療肺癌伴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療效,筆者從2012年3月—2015年3月,筆者觀察了39例的臨床效果,現將觀察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入選78例肺癌患者均診斷明確的DVT患者,治療組39人,其中男性27人,女性12人,年齡47~74歲,平均(54.4±0.7)歲;對照組:39人,其中男性29人,女性10人,年齡50~77歲,平均(55.1±0.4)歲。治療組和對照組病人年齡、性別、病程等資料經過統計學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2-94)。
1.3治療方法治療組,除常規抗凝溶栓治療外,配合溫陽益氣湯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連服一周統計療效。對照組:采取抗凝溶栓治療,無中藥湯劑治療。
1.4觀察指標主要觀察治療前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
1.5療效評價臨床癥狀體征改善情況參考中華全國中醫學會脈管病專業委員會制定的標準;疾病療效判定標準根據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療效評定標準修訂。療效判定標準:根據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療效評定標準修訂。臨床痊愈:患肢疼痛、腫脹消失;顯效:患肢疼痛、腫脹明顯好轉,由+++→+;有效:患肢疼痛、腫脹好轉,由+++→++或++→+;無效:患肢疼痛、腫脹無改善。
1.6統計學方法數據使用SPSS16.0統計軟件分析處理,采用χ2檢驗處理臨床指征變化,用t檢驗分析療效差異的顯著性。
2.1臨床癥狀體征改善情況疼痛、皮溫、腫脹程度計分標準參考中華全國中醫學會脈管病專業委員會制定的標準。見表1。

表1 患者治療前后臨床指數的變化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較,1)P<0.05,2)P<0.01
2.2治療效果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其差異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治療效果比較 (例,%)
2.3小結從以上數據看:陽益氣湯治療肺癌伴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臨床療效較對照組效果顯著。
癌癥患者靜脈血栓的發生風險是正常人的 4~7倍[4]。這一風險在特定類型的實體瘤和血癌患者中更高,放化療、手術以及轉移性疾病或遺傳性易栓癥等因素也可增高血栓風險[5]。研究提示相關機制包括腫瘤產生的黏蛋白、組織因子相關因素、半胱氨酸蛋白酶,導致了血栓和局部缺氧的形成[6]。靜脈血栓栓塞是癌癥患者死亡的第二大病因,并且發生血栓栓塞的癌癥患者的總體死亡率增高[7]。一項研究發現,這些患者的 1 年生存率只有無栓癌癥患者的三分之一[8]。癌癥相關血栓的發生率有所增高,可能是由于治療手段的改善而使得患者獲得長期生存,目前更加積極的治療方案具有促凝作用,血栓檢出率增高[9]。中醫認為正氣不足是惡性腫瘤發病機理,且癌性體質多為脾腎陽虛,陽氣無力固護肌表、內臟,肌表、內臟氣化失司,寒凝痰瘀內阻,久成窠囊,而病難除,而脈絡中寒凝,痰瘀阻塞,脈絡氣血滯澀,津液回流受阻,泛溢肌膚而發為股腫病,《血證論·陰陽水火血氣論》中說:“運血者,即是氣?!睔饽苄醒?,氣虛則血流緩慢,容易導致血瘀,而血液瘀阻又可導致氣機不暢加重氣虛,故治療腫瘤伴發深靜脈血栓形成應該溫陽益氣法。
溫陽益氣湯方中以附子、生黃芪為君藥,一方面用之溫腎助陽,以化氣行水,兼以補脾氣,使氣旺血行,瘀去絡通。臣以茯苓、黨參、陳皮、白術、甘草甘溫益氣,補益脾胃為臣,兼以利水滲濕,使水邪從小便去;陳皮調理氣機,白術健脾燥濕。佐以乳香、沒藥活血化瘀;升麻、柴胡協同參、芪升舉清陽為使,綜合全方:重溫陽益氣,輕活血;升提正氣,恢復營衛,使瘀血自除。本方適合治療腫瘤患者并發的深靜脈血栓形成,同時有利于腫瘤患者體質的改善,病情的控制,使致命性肺栓塞的發病率明顯下降。
[1]Mosby’s Dictionary of Medicine’ Nursing & Health professions [M],Tthed’st Louis’ Mo:Mosby,2006:115-116
[2]Alkhan R. Spvropoulos AC, Epidemiology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cardio respiratory and infectious disease [J].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2008,121(11):935-942.
[3]陰廣先,張淑芳,孫忠舉.中西醫結合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28例療效分析[J].工企醫刊,2003,16(2):46-47.
[4]盧明書,王豪夫.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進展[J].國外醫學(外科學分冊),2005,32(1):60-62.
[5]黃貴熙.中西醫結合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31例[J].廣西中醫藥,2003,26(2):29.
[6]彭宏,王化京.中西醫結合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36例[J].國醫論壇,2007,22(1):29-30.
[7]潘進社,李玲,朱燕彩.理療對骨折并下肢血栓性靜脈炎的治療作用[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1997(4):230.
[8]李運元.中西醫結合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44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導報,2006,12(12):45-46.
[9]劉明,程志新,侯玉芬.中西醫結合治療遷延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72例臨床觀察[J].北京中醫,2006,25(2):70-72.
巴豆飲片
炮制:生巴豆 去皮取凈仁。
性味:辛,熱;有大毒。
歸經:歸胃、大腸經。
功能:外用蝕瘡。
主治:用于惡瘡疥癬,疣痣。
用法與用量:外用適量,研末涂患處,或搗爛以紗布包擦患處。
注意:孕婦禁用;不宜與牽牛子同用。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2010版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東院區瘡瘍脈管病科(滄州 061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7.027
1003-8914(2016)-07-0961-02
(本文校對:張淑芳201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