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艷婷
?
熱敏灸及面肌手法功能康復鍛煉對周圍性面癱的療效觀察
邱艷婷
目的觀察熱敏灸配合面肌手法功能鍛煉對周圍性面癱療效的影響。方法30例周圍性面癱適宜患者,一般治療的基礎上,采用熱敏灸面部穴位加面肌手法,每日1 次。結果經2周治療后,Burres-Fischer評分及House-Brachmann分級均較治療前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均=0.00<0.05。結論熱敏灸結合面肌手法功能康復鍛煉能顯著提高周圍性面癱患者的治療效果,促進其恢復。
周圍性面癱;康復護理;熱敏灸
周圍性面癱是臨床最常見的肌肉麻痹,表現為病側面部運動表情運動喪失,額紋消失,不能皺眉與閉目,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向健側歪斜,講話、哭笑或露齒動作時更加明顯,鼓腮漏氣,發爆破音困難,進食可有口角漏液現象[1],中醫認為:面癱多因機體正氣不足、絡脈空虛,風寒或風熱之邪趁虛入中面部經絡,進而氣血痹阻,經筋失養,局部肌肉弛緩不收所致[2]。2013年7月—2015年1月我科收治30例周圍性面癱病人,進行熱敏灸配合面肌手法功能鍛煉治療,觀察其臨床療效。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7月—2015年1月本院住院部符合本病診斷及納入標準的30例患者。男15例,女15例;年齡45歲以下13例,45~59歲11例;60~74歲3例,75~89歲3例,>90歲0例。左側面癱15例,右側面癱15例,病程最長者5月余,最短者3天,平均病程5天,面肌神經損傷嚴重程度輕度3例,占10%;中度19例,占63.3%;中重度8例,占26.6%。
1.2診斷標準① 起病突然;②患側眼裂增大,眼瞼不能閉合,流淚,額紋消失,不能皺眉;③ 患側鼻唇溝變淺或平坦,口角下垂,并向健側偏斜;④伴有不同程度聽覺障礙,舌前2/3味覺障礙,伴乳突部疼痛,外耳道及耳廓部感覺障礙等;⑤ 排除因腦血管病、顱腦骨折、顱內腫瘤等因素造成的面神經損傷。
1.3治療方法1.3.1熱敏灸初灸患者按熱敏灸的探查方法[3]尋找出全部熱敏化腧穴,其中選用最敏感的3個腧穴為一組施行熱敏灸,當本組穴位不敏感后再次探查全部熱敏化腧穴,其中選用最敏感的3個腧穴施行熱敏灸,每穴時間30分鐘,每日1次,治療共14次,2周后評價療程。
1.3.2面肌手法術者以大魚際按揉患側額肌,以拇指點揉眼部穴位(攢竹、絲竹空、魚腰),以患者感到酸麻脹等感覺為宜,由下至上以拇指牽拉患側咬肌至耳前聽會穴處,以面部皮膚微微發紅為度。拇指點壓地倉、頰車、迎香等穴位。食指與中指示“Y”動作置患側口輪匝肌以聽會穴與地倉穴連線向上牽拉肌群,以緩解因肌群僵硬導致活動受限,達到緩解患側面肌麻木不適感,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的效果。
1.4療效標準選用Burres-Fischer評分系統、House-Brochmann分級這兩個量表進行評定。比較治療前后患者BF評分及HB分級的差異。
經2周治療后,治療后的Burres-Fischer評分(68.800±12.052)較治療前(36.000±17.132)明顯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0.05。同時,治療后的House-Brachmann分級均較治療前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0.05,提示熱敏灸結合面肌手法功能康復鍛煉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面部功能。詳見表1、表2。

表1 治療前后HB分級比較 (例,%)
注:經秩和檢驗,治療后HB分級升高比例優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0.05

表2 治療前后BF評分比較
注:經t檢驗,治療后BF評分高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0<0.05
周圍性面癱是一種起病急、病程長短不一的疾病,主要表現為患側面部肌肉功能的減弱,甚至喪失?;颊叨鄶禃蚣膊е碌拿婷舶l生嚴重改變,所以絕大部分發病后都有明顯的擔憂和煩躁情緒,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降低生活質量。中醫認為起因多由機體正氣不足或勞倦調護不慎,絡脈空虛,風寒或風熱之邪趁虛入中面部經絡,進而氣血痹阻,經筋失養,局部肌肉弛緩不收所致。傳統認為艾灸療法是通過腧穴傳熱以借外來之火資助內生之火——陽氣,以溫經通絡、祛風散寒。陳敏軍[4,5]認為艾灸體表“熱敏化穴”的熱敏灸法不僅是簡單的傳熱溫通機理,更重要的是通過激發經絡感傳,使經氣貫通經絡。面肌手法可疏通經絡、改善面部局部血液循環、興奮面部運動神經和肌肉收縮功能,可以防止面肌萎縮,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在熱敏灸的基礎上施行面肌手法可疏調局部經筋氣血,活血通絡;促進經氣運行,使氣至病所,從而調理臟腑經絡氣血以提高臨床療效,改善局部癥狀,可以對縮短病程、減輕癥狀起到積極作用。
[1]田永泉.耳鼻咽喉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384-385.
[2]楊慶聲.腧穴熱敏化艾灸治療貝爾面癱的效應規律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2.
[3]陳日新,康明非. 腧穴熱敏化及其臨床意義[J].中醫雜志,2006,47(12):905-906.
[4]陳敏軍,駱金英,李穎文.熱敏灸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2):43.
[5]雷麗芳.腹針配合熱敏灸治療周圍性面癱的護理體會[J].當代醫學,2012,18(3):125-126.
廣東省中醫院針灸科(廣州 51012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7.040
1003-8914(2016)-07-0984-02
(本文校對:鄧秀紅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