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尚菁,郭曉霞
(國家開放大學,北京 100039)
養老服務業人才培養現狀及探索
尹尚菁,郭曉霞
(國家開放大學,北京 100039)
我國正面臨著老齡化的問題,老年人口比例的快速攀升意味著老年照護服務需求巨大,而服務卻存在結構性短缺問題。通過分析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現狀及人才培養中的困境,探討開放教育背景下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和課程體系。
養老服務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我國正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挑戰。2014年末老年人口數量達到2.12億[1],老齡化水平達到15.6%。據預測,我國即將進入加速老齡化階段,到2050年,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老齡化水平提高到30%以上[1]。隨之而來的老年人口高齡、失能和空巢化將進一步加劇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復雜性。一是高齡老年人口數量迅速增加,到2025年之前,我國的高齡老年人口將一直保持年均100萬的增長態勢;二是失能老年人口數量繼續增加,從2012年的3 600萬人增長到2013年的3 750萬人;三是慢性病患病老年人數持續增加,2012年為0.97億人,2013年突破1億人大關;四是空巢老年人口數量繼續上升,2012年為0.99億人,2013年也突破1億人大關[1]。
從理論上看,老年人口比例的快速攀升意味著老年照護服務需求巨大,到2030年,全中國養老服務業總產值將突破10萬億元[1]。但從現實狀況來看,中國老年照護服務存在結構性短缺問題,即養老服務人員數量和質量均不達標,是我國養老服務業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
1.1需求缺口大
2013年我國有養老服務機構4.3萬個,床位474.6萬張,收留撫養各類人員294.3萬人。以2.02億的老年人基數計算,每百人擁有2.35張床位,低于國際每百人5~7張床位的標準,尚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需求。許多養老機構人滿為患,老年人想住進去要排隊好幾年。不僅養老機構的數量少,配備的人員也極其有限。目前全國各級各類養老機構職工數不足30萬人,2013年比2012年略有上漲[1]。另有大約100萬的養老服務人員工作在社區及家庭。按照國際標準,一名養老護理員可以同時照顧3~4名老人,據此推算,我國有3 750萬失能老年人口,大約需要養老護理員1 000萬人。目前的狀況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要[2]。
1.2服務人員綜合素質亟待提高
養老服務隊伍總體水平不高。一是管理者不夠專業,缺乏養老機構經營管理的理念與養老服務知識和經驗,亟須接受繼續教育與系統培訓;二是養老服務人員大多數為城市“40”、“50”后人員和農村務工人員,文化基礎較差,基本的老年人身體、心理及常見疾病照顧的知識和技能缺乏。據統計,養老服務人員中受教育程度低,以養老機構為例,2013年提供住宿的機構里,城市養老機構有約11萬名職工,其中15.5%具有大專以上學歷;農村養老機構有16.4萬名職工,其中10.8%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不提供住宿的老齡事業單位有1萬余名職工,37.4%具有大專以上學歷[3]。工作在社區和家庭照護一線人員的學歷水平更低,令人堪憂。這幾年累計通過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鑒定的僅為10 070人(見圖1),累計培訓僅二十余萬人次。目前老年照護服務水平低與護理員缺乏學歷教育和系統化、專業化的職業培訓密切相關。隨著有知識、有文化、有經濟實力的新一代老年人進入養老機構,老年人更加關注專業護理、心理溝通、精神慰藉等,這對養老服務人員的素質、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

圖1 2009—2013年通過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鑒定的人數
1.3服務人員待遇差,缺乏相應的制度保障
根據民政部2011年《養老服務專業人才隊伍現狀調查及發展對策研究》可知,目前養老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的平均收入水平較低,職業壓力較大,職業認同感不強。以養老護理員為例,收入不高,社會地位低一直是阻擋其職業發展的“攔路虎”。養老護理員平均月收入在500~999元的占3.9%;在1 000~1 499元的占42.9%;在1 500~1 999元的占34.8%;在2 000~2 499元的占12.6%;在2 500元以上的僅占5.8%。86%的院校表示其畢業生就業的薪酬低于3 000元。近1/3的養老護理員表示對自己的收入不滿意。45%的養老護理員感到心理壓力非常大或較大。同時,受傳統觀念影響,大部分人認為老年護工“又臟又累”,是“伺候人的工作”,掙得還少,因此從業人員流動性大,在職的護理員只要稍有辦法都會選擇轉行,即使繼續從事養老服務行業,也需要通過技能提升來提高收入與社會地位。從調查數據也可以看出,28.6%的養老護理員希望轉行,13.6%希望從事管理工作,57.7%希望技術提升,超過一半的服務人員對專業教育及職業培訓的需求較大。
1.4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的政策要求
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臺對養老護理人員提出了要求,為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提供了政策支持?!秶鴦赵宏P于印發服務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對養老服務業的建設與發展提出了具體要求;《全國民政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2010—2020年)》計劃我國到2020年培養社會工作專業人才150萬,養老護理員600萬?!秶鴦赵宏P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在進一步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同時,要完善人才培養和就業政策。文件還提出了2020年養老服務發展目標,到2020年生活照料和護理服務提供約1 000萬個就業崗位。教育部等九部委聯合發文,特別強調了要大力加強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繼續教育,提出開放大學要充分發揮辦學優勢,開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加快信息化學習資源和平臺建設,積極發展現代遠程教育,探索建立面向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教學及支持服務模式[6]。
近年來很多地方出臺了保障、激勵和改善養老服務業從業人員工作條件和工資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政策,有力擴大了養老服務業的社會影響力和行業吸引力[7]。最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省規定從2015年3月1日起高等學校和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生進入本省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和組織、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工作的,給予一次性入職獎勵和補貼,獎補標準為大學畢業生4萬元、高職畢業生2.6萬元、中職畢業生2.1萬元。另外,縣級以上政府應當支持和指導高等學校和職業技術學校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相關專業或者課程,培養專業的養老服務人員。這是浙江省解決長期以來困擾養老服務用人難題的積極探索和有益嘗試,也是實現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專業化發展的創新舉措。北京、蘇州等地也相繼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1院校數量少
目前老年服務以職業型人才培養為主,集中在高職高專院校,2000年確定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為首批高職高專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專業。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和大連職業技術學院是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最早的學校。隨后,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武漢民政職業學院、天津職業大學等共63所院校相繼開設了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占高職院??倲档?.98%。
2.2招生規模小
招生規模不能滿足社會要求。在對設有老年護理與服務專業的45所院校調查中發現,22.2%的院校沒有在校生,22.2%的院校學生少于50人,在校生平均數僅有80.8人,2012—2014年連續3年開展招生工作的有20多所院校。目前,全國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在校生總數為3 638人,畢業生總數為4 554人。
2.3辦學層次低
從專業設置來看,教育部2012年9月新頒布的《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專業目錄》中,12個門類、506種專業里尚無“老年服務與管理”的專業設置。只有極少數院校開設老年學相關專業的研究生課程,有的是單獨設老年學專業,有的是在人文社會學下設老年學研究方向,還有的是設老年醫學專業或者是在護理學院下設老年醫學、老年護理課程。從20世紀末以后,一些高職院校相繼開辦老年服務類等專業,著手培養老年產業服務人才,且辦學層次多為中?;虼髮?,辦學模式多以職業教育為主。
2.4人才流失嚴重
據第三方和用人方提供的數據發現,畢業生第一年流失率為50%,第二年為70%~80%,第三年為90%以上。有調查顯示,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每年養老護理員流失高達1/3以上[1]。59.2%的養老護理員認為“工資待遇低是最主要的原因”,51.9%的養老護理員認為“風險責任大”是主要原因,認為“勞動強度大所以不想干”的約占45.4%,認為“社會地位低所以不想干”的占57.7%。
2.5與行業脫節
老年服務人才的培養與行業需求無法銜接。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教育和培訓機構雖加大了老年服務行業一線人才的培養力度,但是行業人才短缺的問題并沒有得到緩解。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專業對口率低,與行業之間欠缺交流溝通的平臺。目前,教育機構培養的人才滿足不了行業的需求,行業的需求也無法順利地傳達到教育機構,這是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也制約了老年服務行業的健康發展。
2.6院校分布地區差異大
養老服務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分布不平衡,目前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職業院校主要集中在18個省份,重點在北京(5所)、江蘇(5所)、山東(6所)。另有13個省份幾乎為空白,占41.9%[8]。
2.7辦學條件不完善
國家對于這樣一個社會需求量大的新專業尚無統一的人才培養目標與大綱,缺乏統一的培養培訓教材,缺乏高素質的專業教師。
3.1政策的支持
國務院35號文件中提出“充分發揮開放大學作用,開展繼續教育和遠程學歷教育”,明確了國家開放大學在養老服務業人才培養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表明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時機已成熟,既順應了國家政策的需要,也滿足了廣大老年人的需求[9-10]。
3.2學校的重視
國家開放大學對養老服務業的人才培養高度重視,學校在相關文件中強調:推進老年教育是貫徹落實國家養老政策的必然要求,是國家開放大學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戰略選擇,開設養老服務類專業是其主要任務。
3.3招生范圍的保障
國家開放大學利用網絡平臺和數字化學習資源庫,把優質的老年教育資源傳送到全國各地,打破了教學地域的局限性。學生學習的時間靈活,更加適應養老服務人員的實際需求。從事養老服務行業的人員大多在基層,以社區和家庭的照護人員居多。
3.4整體的設計
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不是獨立存在的,它是以醫學護理教育為背景,借助已有的課程資源,有針對性地新建一些特色資源,形成課程模塊群,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崗位的要求選擇不同的課程模塊進行學習。此外,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學生也可以通過橫向的專業遷移,選擇與養老行業密切相關的人口專業兌換學分,比如人口與家庭、人口管理;同時,畢業的學生也可以繼續通過縱向的專業提升,選擇相關的本科專業深造,獲得學歷層次的提升。
4.1專業建設的思路
國家開放大學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重在培養面向各類老年人生理、心理、生活、康復、保健、常見疾病照護需要的,兼具一定的管理知識和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照護老年人是技術性很強的工作,特別是失能老人和被各種慢性病困擾的老年人。在設計學歷教育的同時,應將老年人護理和照顧中的核心技術開發成非學歷培訓課程,形成相應的證書體系[10],以便為養老服務提供一套規范的輔助護理技術訓練與考核的參考教材,對于老年護理服務照顧以及我國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4.2專業建設的目的
在國家開放大學探索不同于職業院校開設的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目的在于:(1)對服務個體:為家庭、居家、社區、機構的老年護理服務人員提供學習的范本,以便為需要護理服務的老年人提供正確、規范的護理服務,從而保證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人能繼續保持較高的生活質量。(2)對機構組織:可促進對養老護理員的培訓,提高機構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以進一步提高服務的專業技能,建立健全培訓體系和績效考核體系,并可促進機構間服務質量的評價和服務人員的交流。(3)對整個國家養老體系建設:為老年人建立科學的、專業的和適宜的服務體系提供有力支持,從而全面提高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4.3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創新
(1)專業和課程體系與養老服務產業的需求契合。養老服務產業緊缺型人才是面向老年人生理、心理、生活、疾病、康復、臨終關懷等的專業化人員,因此,課程體系應緊扣養老產業需求,將職業課程分為生活照料、基本護理、康復照護、心理護理、管理、其他六大模塊。(2)學歷與非學歷有機結合,課程內容與行業標準對接。職業課程各模塊可自成體系,用于培訓和專項的職業技能發展。其中生活照料、基礎護理、康復護理、心理護理等課程模塊涉及國家養老護理員(中、高級)職業標準的技能和知識[11-12]。(3)適應崗位需求,加大實訓力度。專業對應的崗位,一個是養老服務,主要包括生活護理、康復訓練和心理護理等;另一個是老年管理,主要包括老年人的健康管理、老年人的心理管理及老年機構的管理。課程的建設充分考慮崗位需求,與行業合作,借助養老機構的優勢,讓學生進行護理或服務。在此基礎上,進行學歷認證,即取得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畢業證書的畢業生可直接進入相應的養老機構工作。(4)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逐步建設數字資源庫,開發網絡課程,建立虛擬實訓室,創設學習環境。(5)整合社會優質資源。國家開放大學集結了一大批有經驗的優秀專家指導課程資源建設,既有高??蒲性核夏陮W、醫學、心理學的名師,也有來自政府部門的政策制定者,更有在養老機構一線工作的行家。利用當地醫學院校和行業的師資和實驗實習條件,進行課程實驗和實踐實習,可以保證教學質量,同時形成一套有效的教學管理辦法。
[1]我國老年人口已達2.12億未富先老矛盾凸顯[EB/OL].http://politics. people.com.cn/n/2015/0414/c1001-26844748.html,2014-04-14.
[2]全國老齡辦.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EB/OL].http:// www.china.com.cn/chinese/news/1134589.htm,2006-02-24.
[3]吳玉韶.老齡藍皮書: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4]耿雁冰,張夢潔.2030年養老產業總產值將達10萬億老齡福利政策陸續出臺[N].經濟報道,2014-05-13.
[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中國民政統計年鑒2014[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
[6]李兵,張愷悌,王海濤,等.關于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J].新視野,2011(1):66-68.
[7]老年照護服務需求巨大,亟待政策完善與行動[EB/OL].http://www.pubchn.com/news/show.php itemid=84761,2015-03-25.
[8]吳玉韶.老年產業發展需求與高素質人才培養[J].社會福利,2010(10):34-35.
[9]鄒文開.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的機遇、挑戰與對策[J].社會福利,2013 (11):15-17.
[10]鄒文開.破解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養困境之策[J].社會福利,2015 (1):26-27.
[11]李潔,徐桂華,姜榮榮,等.我國養老護理服務人員現狀及人才培養展望[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4):236-239.
[12]蔣昆生.創新老年服務教育,培養老年服務人才[J].社會福利,2010 (10):31-33.■
G526.5
B
1671-1246(2016)16-0121-04
國家開放大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專項課題“老年教育需求分析與實踐探索”(G15A0005S)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