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璟,葉 紅
(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天津 300222)
衛生職業教材質量現狀及發展對策訪談報告
——以護理、醫學營養專業為例
王璟,葉紅
(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天津 300222)
隨著衛生職業教育的發展,衛生類職業教育教材建設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暴露出多種問題。根據教育部“開展職業教材質量抽查”項目的要求,通過抽查護理、醫學營養兩個專業,對全國部分衛生職業院校教師進行訪談,匯總現用教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從而促進衛生職業教材建設工作更好地發展。
衛生職業教育;教材質量;訪談報告
《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健全教材建設管理制度。選用高質量教材和提高教材建設水平,是職業院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一項重要工作[1]。隨著衛生職業教育的發展,出版社對職業教材建設的投入逐漸增加,衛生職業教材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推動了衛生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優秀師資的培養。但同時,由于教材建設發展過快、數量及品種過多、需求多樣化,也暴露了一些問題。
2014年4月,教育部下發《關于做好行業指導職業院校專業改革與實踐有關工作的通知》,將“開展職業教材質量抽查”作為一項重點工作。為深入了解目前我國衛生類職業教材存在的問題,獲得系統、全面的信息,在進行定量調查的同時開展了定性訪談,現將訪談的主要結果匯報如下。
1.1訪談方法
本次訪談采用專題小組和選題小組訪談兩種形式。專題小組訪談是請與會人員就某幾個專題問題分別發表意見,然后進行總結;選題小組訪談是用特定的程序在有限的時間內針對某一焦點問題收集與會人員的意見[2]。
1.2調查地區的選擇
根據本次調查的目的,根據抽查覆蓋全國東、中、西部地區的原則,在全國選擇了廣東、海南、遼寧、河南、江蘇、吉林、四川、青海8個省的15所中、高職學校(高職6所、中職9所)開展定性訪談。
1.3訪談對象、內容
重點抽查在全國專業布點最多、招生數量最大的護理專業以及布點相對少、招生數量少,但與健康服務業發展相適應的醫學營養(高職)/營養與保健(中職)專業,對這兩個專業的一線專業課教師(包括兼職教師)、基礎課教師、公共課教師進行訪談與交流(107人次)。
訪談內容圍繞現用教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征求教師對教材改革的意見與建議,從而使教材內容更加貼合實際、貼近崗位需求,更加符合衛生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
訪談過程中,教師提到現用教材存在的主要問題分布情況見表1。

表1 現用教材存在的主要問題分布情況
2.1教材與臨床實際工作脫節、內容陳舊
2.1.1教材科學水平與求真教育理念不符 教材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獲得知識的有益載體[3],但由于某些教材在組織編寫過程中缺少規范性,編者各自為陣,課程專家、臨床專家與教材編者間的溝通不夠,造成理論與實際相脫離。不同科目教材在操作方法、數值、基本公式、符號甚至計量單位上存在不統一的現象,給教師和學生學習和記憶帶來不必要的負擔,如基礎護理與內科護理教材中,呼吸頻率、血壓、體溫等存在數值不一致的情況。某些教材存在邏輯甚至概念上的錯誤,給教師和學生的學習帶來誤導。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有的教材內容與臨床需求有很大差距或在臨床已被淘汰,有的教材仍沿用傳統臨床操作,所呈現的知識與技能滯后于臨床,如計劃生育章節,節育環的形狀、面積等有的未及時更新。目前臨床一次性用品較多,但多數教材沒有介紹這類用品的內容,需要教師課上另外講解。
2.1.2教材技能知識與崗位實際不符“雙證融通”是現階段衛生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也是加強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更是衛生職業教育的特色所在。但個別衛生職業教材在編寫過程中過于偏重理論知識而忽略了知識與崗位工作實際需要的銜接,不能滿足以就業為導向的產、學、研相結合的要求,甚至忽略了學生職業資格考試需要掌握的知識,導致學生獲得職業資格準入證存在一定困難,從而不能順利就業。
2.1.3部分公共課教材中沒有融入醫學專業內容 衛生職業教材要充分體現衛生職業的特色,這種特色不能只存在于專業教材中,公共課教材中同樣需要融入醫學專業內容,使公共課教材也能突出專業性及針對性。如中職語文教材中的應用文寫作,應介紹一些醫院常用文書的寫作方法。
2.2中、高職教材定位不清,內容與本科教材內容雷同
中、高職相同專業(如護理)教材從理論到實訓內容不能體現中、高職層次的差別,有些教材內容甚至與本科教材內容雷同或者直接使用本科教材。如醫學營養(高職)/營養與保健(中職)等專業缺乏專業適用教材,大多使用本科教材,本科教材內容難度較大,不適合中職學生學習,甚至有的課程選用其他專業教材。
2.3醫學人文特色不明顯
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追求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和諧統一成為人類文明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標志[4]。醫學發展中的每一項成果都體現了對人、對生命的關愛。醫學始終是為人服務的,沒有人文精神做支持,醫學技術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衛生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而目前衛生職業教材中,人文內容少,存在重知識傳授、輕人文教育的現象,不利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形成。
2.4教材形式單一,缺乏圖片、臨床案例和配套數字資源
教師反映有相當一部分教材以文字為主,形式呆板,圖片或圖示過少,且圖片不具代表性,有的甚至存在錯誤。如有的插圖旁邊的文字標注錯誤;有的圖片在排版時被拉長或縮短,錯誤地表達了正常人體的比例。有的專業課教師反映,教材中沒有臨床案例,或案例不恰當。某些教材沒有配套數字資源,沒有真實或仿真的臨床操作錄像,特別是實訓指導錄像,或者配套的視頻資料過于陳舊,沒有實用性。
2.5創新教材不夠成熟
如護理專業某按生命周期編寫的教材,把原內科護理、外科護理等幾個科目的內容機械性地進行壓縮、簡化、整合,雖然名稱新穎,但內容晦澀難懂,不能滿足臨床及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需求,同時也不符合教育教學規律。某教材雖以護理工作任務、護理程序為引領,但把護理治療放到用藥護理中,教材內容過于簡單。另外,部分教材字數過多,在既定課時內不能完成等。3思考與對策
現代衛生職業教材應當充分體現能力本位、人本位的教育理念。針對教師訪談中提及的主要問題以及給出的建設性意見與建議,提出以下對策。
3.1開展教材建設研究,為教材建設提供理論依據
把握中、高職教學內容的差異;貼近臨床,注重吸收行業發展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對接職業標準和崗位要求,豐富教學內容;嚴格把關教材的科學性;重視可讀性,要做到教師好教、學生好學;在教材結構上嘗試編寫適應項目學習、案例學習等不同學習方式的教材。同時,注重吸收醫學人文內容和優秀醫院文化,使衛生職業教材真正成為傳承醫學人文的載體。
3.2加強衛生職業教材建設的頂層設計,做好教材體系建設
教材體系建設是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強衛生職業教材建設的頂層設計,探索中職、高職、本科教材體系建設是解決中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的重要途徑。
(1)本科、中高職醫學類學校中,很多專業的課程名稱、教材名稱相同或相近,內容也相近,這就要求針對不同層次、專業培養目標有針對性地確定教材內容,以符合學生實際需要。
(2)由于每個專業都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因此在教材編寫的規劃階段應充分考慮系列教材之間的分工,知識、技術、觀點、數值的一致等。系列教材的主編應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責任編輯應具備醫學相關專業背景,并充分發揮作用,協助主編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3.3完善教材開發與編寫機制
建立醫院、企業、學校合作開發教材機制。教材編寫大綱要與職業崗位能力標準對接,吸納一定比例臨床一線人員參與教材編寫,尤其是臨床科目教材,編者隊伍要向臨床傾斜。在教材編寫前應開展行業及專業調研,嚴格遴選編者隊伍。系列教材的各位主編要共同探討教材間內容的銜接,熟悉全套系列教材的編寫大綱,便于教材中各知識、技能點的把握。主編要向編者講清編寫要求、注意事項;編者交稿后應認真統稿,避免錯誤、前后不一致。
3.4編制標準工具書
針對不同科目課程教材概念、操作方法及數值不統一的問題,建議成立相應的學組,定期將各專業常用的基本知識、數值、指南等內容進行梳理,匯總不同級別醫院常用的技能操作方法,編制標準工具書,以供查找。
3.5完善教材結構,精選教材內容
把職業教育理念、專業教育特點、行業崗位需求通過教材結構的精巧設計呈現出來。教材內容要跟上臨床發展,與行業崗位工作內容保持一致。教材大綱應與行業標準相對應。刪除臨床不常用或已經淘汰的內容,整合知識點,避免重復。
3.6關注小專業的教材建設,給予政策、資金支持
針對醫學營養(高職)/營養與保健(中職)等專業布點少、招生量少的專業,應把全國開辦該專業的學校聯合起來共同編寫適用教材。建議相關主管部門為小專業教材建設給予政策、資金支持,讓小專業也有可用教材,滿足人才培養需要。
3.7提高教材建設的信息化水平
隨著信息技術、手段的進步與更新,對教材輔助教學資源和學習資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材配套資源應以多媒體、富媒體形式展示教材內容,加快微課、慕課建設,進而實現教材建設數字化轉型。教學視頻素材應該來源于權威性的教學醫院,經過相關專家和一線教師審核,確保各項操作及解說嚴格無誤,同時應注意專業性和趣味性的融合,多以臨床案例形式出現,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3.8突出醫學人文教育特色
根據專業的未來就業方向,教材中應加入適當職業活動范圍的人文教育內容,將人文知識融入教育教學中,突出醫學人文教育特色,體現新時期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
[1]周蔚.高職教材質量的調查分析與對策思考[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22):36-38.
[2]楊珺,楊興華,李航,等.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現狀及發展對策定性訪談報告[J].中國全科醫學,2004,7(13):1012-1014.
[3]楊鑫,李福秋,劉立軍.衛生職業教育教材建設現狀[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1):11.
[4]汪涓,張平.人文護理課程存在的問題及整合課程思考[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4,34(1):169-170.■
G526.5
B
1671-1246(2016)16-0128-03
教育部2014年“開展職業教育教材質量抽查”項目(2014JCCC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