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玉彬,姜 蕭,王 鶴
(1.甘肅衛生職業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2.武警甘肅總隊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品管圈在護理技能實訓教學中應用的效果分析
盧玉彬1,姜蕭1,王鶴2
(1.甘肅衛生職業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2.武警甘肅總隊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目的 探討在護理技能實訓教學中應用品管圈的效果。方法 按照方便取樣法,將2014級高職護理5班、6班共107名學生作為實驗組,高職護理7班、8班共109名學生作為對照組。對照組學生依照傳統實訓模式教學,實驗組在原有教學模式基礎上根據品管圈活動要求進行實訓教學。結果 實驗組學生實踐技能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組(P〈0.05),且對實訓教學課堂管理各個方面的評分及對授課教師教學態度、教學能力、課堂質量、教學活動方面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教師對實驗組學生學習態度、綜合能力、行為習慣、課堂紀律方面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品管圈活動的開展能有效激發教師參與教學質量改進的熱情,使實訓課堂管理更加精細化、規范化,有效提升學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提高教師和學生相互之間的滿意度,全面提高護理技能實訓教學效果。
品管圈;技能實訓;課堂管理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同一工作現場或工作相互關聯區域的人員自動自發地進行品質管理活動所組成的小組,其核心精神:共同參與、相互溝通,從尊重人性出發,通過輕松愉快的現場管理方式,使參與者自動自發地參與管理活動,并在活動中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1]。品管圈作為一種管理模式,在當代醫院各級護理質量管理中廣泛應用。護理專業技能實訓是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其教學質量與臨床護理質量息息相關。目前護理技能實訓教學中尚存在諸多問題,如課堂管理不夠細致、學生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未充分利用現有實訓設備、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等。在職業教育工作中,如何提高護理專業技能實訓教學質量是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為提高實訓教學效果,使專業技能教學更加貼近臨床實際,同時使護理專業學生早日熟悉和適應臨床護理管理模式,我們在護理技能實訓教學課堂管理中運用品管圈管理模式,以“高質量、快樂學習”為主題,組織管理學生,激發學生潛能,發揮團隊力量,結合群體智慧,完成技能實訓課堂教學活動,提高了教學質量,取得了顯著成效,現介紹如下。
采用方便取樣法,將我院2014級高職護理5班、6班共107名學生作為實驗組,其中男生8人,女生99人,年齡(19.82±1.72)歲;2014級高職護理7班、8班共109人作為對照組,其中男生7人,女生102人,年齡(20.21±1.87)歲。兩組性別、年齡、基礎課成績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1實驗組教學方法
實驗組在原有教學模式基礎上根據品管圈活動要求進行實訓教學。
2.1.1成立品管圈小組 將實驗組兩班學生各分為兩組,每組26~27名學生,組成4個品管圈小組,各組設圈長1名,副圈長1名,均由圈員推選擔任;輔導員兩名,由任課教師和實驗員擔任。圈長負責收集圈員對實訓課的意見及建議,與授課教師溝通,共同制訂活動計劃,并安排實施,最后與輔導員一起進行評價分析;輔導員負責課堂教學內容的安排、講授與示教,協調安排實訓物品與場地,并負責督察全體圈員的實訓活動;圈員參與、執行圈內實訓活動與安排。
2.1.2主題選定 圈員通過頭腦風暴法[2],結合教學要求,提出了多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并按照實訓課教學特點、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5個方面,依次按照最高5分,最低1分對主題進行打分評價,最后將評定為最高分23分的“高質量、快樂學習,提高教師與學生相互之間的滿意度”定為品管圈活動的主題。
2.1.3現狀分析、查找問題品管圈成員采用六何分析法(5W1H原則)[3],通過對實訓內容、學生狀況、課堂教學管理和教學環境設施4個方面的因素進行分析,經圈員頭腦風暴,找出影響學生實訓質量、教師和學生相互之間滿意度的主要因素,制作成魚骨圖(見圖1)。
圖1 影響學生實訓質量、教師和學生相互之間滿意度原因分析的魚骨圖
2.1.4設定目標 圈員圍繞品管圈主題,針對影響學生實訓質量、教師和學生相互之間滿意度的主要因素,認真討論,設定目標:(1)增強對實訓課及實訓內容的興趣;(2)提高參與實訓的積極性、主動性;(3)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4)掌握技能操作方法及相關知識;(5)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6)教師和學生互評滿意度提高。
2.1.5制訂活動計劃,并組織實施(1)積累授課經驗:按照教學計劃,定期進行集體備課,特別是實訓課教師與實驗員之間應針對實訓內容多溝通,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
(2)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在品管圈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同為圈員,應營造互相尊重、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強調學生的參與式學習。教師用自己熟練、規范的技術和對學生關懷感化、鼓勵學生,耐心地給予正確指導。
(3)本著解決實際問題的原則,重新設計整合實訓項目。提前1周確定和告之學生實訓內容,說明實訓目的和要求,讓圈員提前明確本次實訓的要求和目標,做到心中有數。圈長在實訓課前組織圈員復習與實訓內容相關的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術、步驟等,討論存在的問題,對不能解決的問題,由圈長集中向教師請教。
(4)在課堂或課后的實訓練習過程中,以品管圈為單位進行團隊學習。教師在講解示教之后,以輔導員身份指導和巡視學生操作練習,圈長維持實訓課秩序,圈員在自我學習的同時,也要關心圈內其他同學的學習情況,并互相督促檢查,每次實訓操作均進行互考和互評,肯定成績和指出問題,書寫并提交實驗報告。
2.2對照組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即以教師為中心,實驗課前由實驗員提前為學生準備好實訓用物,上課時首先由教師示教,然后學生分組進行操作練習,課后學生個人總結,實驗員隨機跟班檢查。
2.3效果評價
對兩組學生采用實踐技能考試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開展綜合評價。數據應用SPSS13.0進行統計學分析。
3.1兩組學生實踐技能考核成績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實踐技能考核成績比較(x±s,分)
3.2兩組學生對實訓課堂管理滿意度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對實訓課堂管理滿意度評價比較(x±s,分)
3.3教師對兩組學生的滿意度評價比較(見表3)
表3 教師對兩組學生的滿意度評價比較(x±s,分)
3.4兩組學生對教師的滿意度評價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學生對教師的滿意度評價比較(x±s,分)
4.1品管圈活動的開展能提高學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從教學效果來看,實驗組學生實踐技能考核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品管圈活動能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技能操作水平。課前預先對學生進行分組,組織復習、討論、提出問題等活動,一方面加強了學生實訓操作的連貫性;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同時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護理操作實訓中,圈員互相督促和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高效率團隊學習的能力,避免了傳統教學中學生機械模仿教師操作,學習積極性不能被充分調動,不利于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等弊端,提高了學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和綜合能力。
4.2品管圈活動的開展使實訓課堂管理更加精細化、規范化
表2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對實訓課堂管理各個方面的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護理技能實訓教學中開展品管圈模式提高了實訓課堂管理效果。教師對實訓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對整個教學過程加以把控,更新觀念,鼓勵學生在不違反操作原則的基礎上靈活掌握操作步驟,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敢于質疑,遇有爭議的問題,多思考、多討論、多分析,以尋求最佳答案[4]。教師引導學生之間互相考核、督促,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失誤因素,因材施教、因需施教,調動了每位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和團隊學習的熱情,從而使小組成員共同進步,杜絕了實訓課堂中的閑散行為,提高了實訓課堂教學效果。
4.3品管圈活動的開展提高了教師和學生相互之間的滿意度
表3結果顯示,教師對實驗組學生在學習態度、綜合能力、行為習慣、課堂紀律方面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4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對教師在教學態度、教學能力、教學質量、教學活動方面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這主要是因為,通過品管圈活動,讓學生查找問題魚骨圖,總結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共同制訂切實有效的改進計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充分了解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需求,結合臨床實際,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師生共同參與、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幫助學生掌握操作技能,增強學生的人際溝通及應變能力。學生不斷挖掘自身潛力,提高了自學能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不僅積極掌握了操作技能,還在儀表舉止、個性品德、學習態度及人際溝通等方面均有明顯改善。
護理實訓教學是提高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要提高和加強實踐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技能操作能力,就必須加大實訓教學改革力度,積極解決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發揮護理教育依托臨床、服務臨床的作用[5]。品管圈活動用于實訓教學是以教與學為主導的傳統教學模式向以人為中心的現代化教學模式的轉變。其優點是有利于發揮每個人的創造性思維,以便提高實訓質量[6]。在應用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1)主題的選定過于寬泛,定性分析多于定量分析。(2)現狀分析的深度及廣度不夠,僅限于教師及學生層面。(3)對活動完成的目標考評標準不夠完善。在今后的實訓教學中有待于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使品管圈活動在提高實訓課堂教學質量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1]梁芳,康海芬.品管圈在降低腸內營養管堵管率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5,12(9):701-703.
[2]楊麗,王衛瓊.參與管理模式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04,4(4):44-45.
[3]蘇樺.優化護理實驗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J].護理研究,2003,17 (10):1226-1227.
[4]朱海利,任小紅.實驗教學現狀分析[J].西北醫學教育,2005,13(6):593-594,605.
[5]何國喜.抓好護理教育薄弱點,提高護生綜合素質[J].衛生職業教育,2005,23(18):89-90.
[6]丁芳.“品管圈”活動在護理講座管理中的應用與效果[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2013,27(5):453-454.■
G526.5
B
1671-1246(2016)16-01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