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省委辦公廳印發《省委辦公廳 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糾風辦關于2016年度加強政府部門履職盡責督促檢查工作的意見>的通知》(鄂辦文【2016】13號)文件后,省教育廳迅速行動,按照“率先、進位、升級、奠基”的總要求,緊緊圍繞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依法行政、轉變作風、服務民生等內容,著力解決履職不力、作風不實、為政不廉等問題,努力營造依法履職、優質高效、廉潔從政的教育發展環境,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實現全省“十三五”教育發展良好開局、加快實現湖北教育現代化提供有力保證。
4月中旬,省教育廳印發《2016年度全省教育系統接受履職盡責督促檢查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履職盡責雷霆行動”全面展開,督促檢查教育行政部門的內容主要是主體責任、依法行政、服務改善民生、轉變工作作風、收集和解決問題等方面;督促檢查中小學校、幼兒園的內容主要是主體責任、依法治校、服務師生、師德師風等方面。連日來,全面督促檢查工作按照“統一組織、分級負責,分類督查、上下聯動,破立并舉、堵疏結合”的原則,在省教育廳的統一部署下,分動員部署、查找問題、集中整改、認真總結四個階段,在全省教育系統同步推進。目前,全省上下已營造出依法履職盡責的濃厚氛圍,教育系統接受履職盡責全面檢查的各項工作正按計劃和步驟扎實推進。
易淑潤
依法治教是全面依法治國在教育領域的貫徹和體現,也是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近年來,十堰市教育局以健全科學民主決策、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防范和化解社會矛盾為目標,不斷完善依法行政機制,積極推進普法教育、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工作,增強干部職工法治意識和依法辦事能力,促進了教育公平,推動了全市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推行政務公開,規范行政管理行為
健全行政決策機制,保障決策科學民主合法。規范重大事項決策程序,嚴格履行決策前公開征求意見、風險評估、集體討論等程序,從源頭上降低決策風險。十堰市教育局認真落實“三重一大”制度,健全和完善了《教育局黨委工作規則》《黨委議事規則》《局長辦公會制度》等議事和決策制度,提高了民主決策能力。開展規范性文件制定、備案和監督管理工作,制定實施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行為的通知》《十堰市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管理辦法》《禁止中小學教師校外從教行為的暫行規定》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
2015年,教育局在市政府網主動公開信息150余條,內容涉及教育局工作職能、政策法規、規范性文件、人事信息等。積極推行政務公開,認真落實辦事公開制度,市教育局在市教育信息網“辦事指南”“公告”“常見問題”等欄目,主動公開行政許可、行政審批、教師資格認定、教師招聘、招生政策、教育收費、職稱評定、學生資助、評先評優等重大事項50多條;發揮局長信箱互動平臺的作用,及時對群眾提出的熱點問題進行跟蹤解決。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制度,依法規范教育部門管理行為,經過精簡、清理,確立26項行政職權,其中行政處罰16項、行政給付5項、行政獎勵3項、其他行政職權2項,明確了權力事項名稱和權利依據,在教育局門戶網站向社會公布,接受群眾監督。
規范辦事程序,向社會公示了教育經費管理使用、職稱評審、教師資格證辦理、學籍管理、學生資助等辦事流程。加強內部監督,依法履行內審職責,2015年,對5所直屬學校(二級單位)進行了財務收支審計;開展了整治內部食堂違規公款消費問題、財務票據突出問題、黨員干部帶彩娛樂問題等5個專項整治活動,有效預防和懲治了違紀違規問題。自覺接受外部監督,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好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建議、提案和議案。2015年,該局接辦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共32件,其中主辦25 件,會辦7件,見面率、辦結率、滿意和基本滿意率均為100%,積極解決了群眾關心的問題。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制定了《十堰市教育局行政審批管理制度》,進一步精簡事項、簡化辦事程序、優化流程、縮短辦事時限、提供優質服務;積極推行首問負責制、一次告知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和責任追究制等制度,大力提高了行政效能和服務質量。保留了高中(中職學校)教師資格申報、民辦學校(幼兒園)舉辦審批項目,2015年,按網上申報、現場確認等程序認定了65人取得高中或中職教師資格,審批通過了城區6所民辦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10月23日之后,將城區民辦非學歷培訓機構的行政審批、行政確認(服務)權利下放到三區,方便了群眾辦事。
合法合規行政,依法履行工作職責
健全和完善議事決策制度、黨務政務公開制度等黨建工作制度,嚴格履行決策前公開征求意見、風險評估、集體討論等程序,特別是對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認真做好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執行民主集中制,提高決策水平,推進依法行政。
嚴格落實《教育督導條例》和《十堰市教育督導規程》,向社會發布《義務教育學校辦學規范督導評估報告》,認真督導評估全市中小學辦學水平。2015年,丹江口市等4個縣(市、區)相繼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認定,竹溪縣等5個縣(市、區)順利通過省級評估驗收;持續開展了縣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進一步規范“兩費一金”和財政教育經費征用,確保教育優先發展。
嚴格落實新《義務教育法》,認真執行城區義務教育劃片招生政策,推行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就近入學;禁止中小學舉辦快慢班,禁止學校舉辦以收費為目的的各種興趣班、實驗班、補習班等;落實進城務工子女、留守生關愛政策等,城區指定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讀學校增至33所,加大對弱勢群體受教育權益的保護力度。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規范中職招生秩序,實施中職學校專業設置調整,推進精品專業建設,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建立起各個學段的資助政策體系,從制度上保障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權益,加強資助工作信息監管,2015年超額完成5.6萬多名學生的學生資助任務。持續改善辦學條件,有效監管學校建設資金安全使用。2015年,十堰高級職業學校等5所遷建學校建設有效推進,鄖陽區等6所思源學校正式開工。
依法運用協調、調解等多種手段化解矛盾糾紛。2015年6月份,市教育局成立了信訪接待室,統籌協調解決群眾來信、來電、來訪和網上問政、市長熱線、行風熱線等訴求,做到了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群眾滿意度一直保持在95%以上。嚴格落實《信訪條例》,堅持慎重、依法的原則,及時妥善處理了信訪案件,有效化解了各類涉教矛盾,妥善解決群眾來信來訪工作。
持之以恒依法抓好校園安全隱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強化安全管理,狠抓“三防”建設,開展校園及周邊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單獨或聯合有關部門開展學校安全工作專項檢查8次,督辦學校整改安全隱患,全年沒有發生重大學校安全責任事故,151所學校被命名為“平安校園”。嚴格落實《消防法》《防震減災法》和國務院《校車安全管理條例》等安全法律法規,認真執行師生外出審批制度。依法整治中小學校園及周邊環境問題,積極配合當地公安、工商、文化、食藥監督管理等部門開展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聯合整治全市中小學(幼兒園)食品安全、交通安全、違規蓋搭、占道經營、校車安全等校園周邊環境問題。
推進依法治校,規范學校辦學行為
全市各中小學認真落實依法治校、依法執教工作,制定和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和民主管理學校機制,規范了學校管理、教師教學行為,確保了學校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依法規范教育收費,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絡、學校公示欄、《收費明白卡》、《致家長的一封信》、家長會等途徑,公開收費政策、收費依據、收費項目、收費標準,增強收費透明度;強化日常管理,對違規違紀者進行嚴肅查處。繼續發揮責任督學的作用,對全市中小學辦學行為進行明察暗訪。嚴禁義務教育學校收取擇校費,督辦普通高中嚴格執行取消“三限生”后的收費政策。
嚴格執行《禁止中小學教師校外從教行為的暫行規定》,開展有償家教專項治理。印發了《十堰市中小學教師專業素質和職業規范評價實施方案》等文件,將法治理念融入教師專業理念與專業能力一并考評。完善師德獎懲制度,對教師實行師德表現一票否決制,對有嚴重失德行為、影響惡劣者按有關規定予以嚴肅處理直至撤銷教師資格。
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嚴格落實“一科一輔”規定,對學生作業總量進行總體協調和嚴格控制,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推動新課程改革,建設高效課堂,努力提高教育質量。2015年,全市教育改革發展成效顯著,教育教學質量再創新高,全市文理科一本上線總人數達227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