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劉 穎 通訊員 蘇 芬
祝永旺扎根柚園,“馱娘柚”傳承孝心
□《中國農資》記者劉 穎通訊員蘇 芬
肇慶人祝永旺的柚子有個充滿溫情的名字,叫“馱娘柚”——他與柚子結緣,正源于十年前那段服侍老人家的經歷。他也以這個名字告誡自己和兒子:為人處世以孝當先,以對父母盡孝的良心做出讓世人放心的產品。10年中,他扎根梅州柚園,通過對果實品質的極致把控,在“金柚之鄉”打造出屬于自己的柚子品牌。
松口是柚子主產區,漫山遍野都是沙田柚和蜜柚。祝永旺發現,同樣的柚子,好果能賣到2元/斤以上,次果則不足8 毛/斤,差別巨大。一開始,他就思考怎樣才能提高柚子的質量和產量,獲得更好的效益。由于對種柚不熟悉,祝永旺便潛下心來摸索學習,查資料、看報紙、閱讀書籍、請教專家……福建平和是著名的琯溪蜜柚主產區,這是他出差最多的地方,他在那里學習先進的種植管理理念和技術。經過摸索,祝永旺總結了一套適合自己果園的管理方法,整個果園的年產量從接手時的60萬斤增加到300多萬斤,大部分達到出口歐盟的標準。他還引進新品種,如紅心蜜柚、三紅蜜柚、金絲蜜柚,甚至大膽引進以色列蜜柚、意大利柚等新品種,現在已有部分產量直接供往香港、澳門。
對柚果質量的把關,祝永旺幾乎做到了極致。柚子用藥非常關鍵,噴藥時機、方式和技巧關系到柚果的質量。每次打藥,祝永旺基本都是親自帶領兄弟和兒子上陣,保證每個工序絕不出錯。他還有堅持每天記錄果園氣象數據的習慣,通過親身實踐,他掌握果場里幾乎全部果樹的詳細生長情況,他清楚不同時期柚樹的需求,并適時調整種植方案。
在梅州做出一番事業的祝永旺,想著拉鄉親們一把。在懷集老家,很多人靠開摩托車載客謀生,生活較為貧困。有一年柚子收獲后,他提出,希望鄉親們參與到柚子事業中來,他提供本金和技術支持。為了讓大家沒有后顧之憂,他承諾賺了五五分,虧了算他的,“我想將當初的那份孝義傳遞出去,讓‘馱娘柚’變成大家的發財柚”。
在他的果場,農忙時大家一起施肥噴藥,閑時便外出學習種植技術和知識。他還積極推動梅州當地蜜柚產業的發展,提供樹苗、工具、機械和技術。祝永旺感嘆,現在不僅通過柚子創收,還能帶領他人致富,這更加堅定了他種好柚子的決心。由于祝永旺高水平的種植技術以及對農產品品質的極致追求,今年3月1日,他在全國范圍內的“中國種植匠”大型公益評選活動中,獲評“中國種植匠”的稱號,他也是柚子類的第一個種植匠。

國內部分復合肥廠家出廠價(單位: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