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眾人之智解困境之幫第二屆“話”肥深圳灣高峰論壇肥料“大咖”破解行業(yè)難題
第一屆“話”肥深圳灣高峰論壇舉辦以來,吸引進口肥“大咖”齊聚深圳,共同破解肥料行業(yè)面臨的難題。在化肥開征增值稅、需求下降、市場低迷形勢下,第二屆“話”肥深圳灣高峰論壇訪談環(huán)節(jié)備受關注。
高端進口復合肥“大腕”聚焦作物、專注技術,嘗試新商業(yè)模式、拉動農戶對特種肥料的需求,以智慧和遠見破解市場難題。肥料“大咖”針對具體操作和解決矛盾的核心問題,紛紛拋出具有實戰(zhàn)性的真知灼見。

主持人:歐化農業(yè)貿易(深圳)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丁振軍
訪談嘉賓:
華南農業(yè)大學教授、作物營養(yǎng)室主任 張承林
德國康樸公司亞太區(qū)總監(jiān) Mr.WoonSooAnn
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中國區(qū)總經理 曾秋朋
海南綠生農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牛楠輝
東莞德盛農業(yè)科技公司總經理 賀民軍
深圳市德華肥料有限公司總經理 孫培金
行業(yè)標準和市場定位是水溶肥的核心問題
張承林:水溶肥管理核心是標準問題。我國對于水溶肥采取登記制度,登記的依據是按照農業(yè)部2010年制訂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標準。一是將水溶肥定位于特種肥料,要把門檻提高,導致將水溶肥往“貴族肥”方向去引導,對液體肥料是致命性的。
二是,水溶肥存在一個市場定位問題,定位為特種肥還是復合肥,涉及到服務成本。做水溶肥不能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要成立精干的小隊伍、專業(yè)化服務進行推廣。如果定位是水溶性復合肥、BB肥,市場容量將很大,當然利潤可能相對就低很多。
水溶肥和灌溉企業(yè)合作勢在必行
WoonSooAnn:在亞洲,除了中國、韓國、日本之外,全水溶的肥料一直在增長。馬來西亞大約500萬公頃棕櫚,最大的問題是找不到工人以及最佳的施肥方法,解決的方式就是給水溶肥配一個灌溉系統(tǒng)。從這一點來看,水溶肥企業(yè)要和灌溉系統(tǒng)合作勢在必行。對于小農戶來講,灌溉系統(tǒng)是一個大投入的產品,如何將水溶肥施下去還是一個挑戰(zhàn)。如何將正確使用肥料的知識傳遞到農民中去,對于服務環(huán)節(jié)來說也是一個挑戰(zhàn)。
水溶肥需要渠道拉動和技術服務
曾秋朋:水溶肥發(fā)展速度令人驚奇,從世界看中國產量最高,產能達到795萬噸,實際產量350萬噸。其次,使用方式很奢侈,大型噴灌、滴灌、漫灌、手撒等等,那么多高品質、進口水溶肥,效果達不到,再好的產品也需要通過合適的方法。
如何使水溶肥發(fā)揮效益,第一,要有好產品,能滿足當地土壤和作物的需求;第二,價格要適中,老百姓能承受得起。另外,就是渠道問題,能夠做需求拉動的工作,能夠將產品優(yōu)勢、好處、使用的方法及時、準確、高效地傳遞給終端。
我相信,隨著滴灌和水肥一體化技術得到越來越廣泛的使用,對于水溶肥生產會帶來很大的推動作用。
灌溉、施肥打包服務是出路
牛楠輝:目前水溶肥到了一個需要選擇的時候,大量的國產復合肥一個轉型就變成水溶肥了,門檻太低。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選擇很重要。水溶肥產品要依靠強大的團隊作為營銷支撐,因為水溶肥國產和進口肥料相比,還有一個很大的區(qū)別就是有營銷成本,比賣幾十噸復合肥難得多。下一步我們準備做滴灌,只有滴灌才能貼近大種植戶。未來依靠單一環(huán)節(jié)的競爭很難,將來我們將承包種植戶的灌溉、施肥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打包起來服務。
了解基地用戶需求是關鍵
賀民軍:土地的集約化勢必會要求種地成本要降低、效率要提高,而水肥一體化本身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對于我們而言,僅僅就是找到這樣的客戶、滿足他們的需求。
第一,我們要找到更多的大型基地;第二,一定要深刻了解這些種植基地的種植情況,把他們面對的所有的問題作為我們的問題來解決。從定價角度來講,還要考慮種植基地的使用成本,使用成本倒推定價也許更適合水溶肥的發(fā)展。對于作物而言,用什么樣的方式吸收到足夠的養(yǎng)分就夠了。
高端水溶肥要做強而不是做大
孫培金:云南省賓川縣是一個水溶肥的集中地,全球的水溶肥都可以看到,品牌太多。同時,肥料價格參差不齊,使得我們無法拼價格,只能說做強不會做大。有些產品添加了硝化抑制劑,大大提高了利用率,但是農民不理解,他們比含量、比價格。我們只能做示范讓他們看,連續(xù)用兩年之后,觀察鹽的累積。有些水溶肥越用效果越差,是因為土壤被破壞了。所以做產品要做差異化,避免比價格,然后推廣好產品,讓農戶看到效果。

主持人:歐化農業(yè)貿易(深圳)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丁振軍
訪談嘉賓:
中?;瘜W國際貿易部副總經理 郭鎮(zhèn)華
深圳龍德威農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黃 波
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總經理游 陳 榮
云南滇興農農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 勇
深圳恩卓農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卓鎮(zhèn)
煙臺眾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其選
國產肥與進口肥價格差距拉大
黃波:持續(xù)的氣象災害推遲用肥期,增值稅制度使很多代理商包括農戶進了大量的肥料,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還有很多沒有消化完,這是影響目前銷售的原因。國產肥產能嚴重過剩、價格差距拉大,行業(yè)現(xiàn)狀令人擔憂。目前,國產硝硫基價格大約3100 元/噸,當時挪威的(15-15-15)肥料是4700元/噸,相差1600元/噸,這個差距我們還能做進口肥,但是價格相差2200元/噸,差距拉大600元/噸,造成國產肥和進口的價格差距更大,價格越高、銷量更低。這些都需要我們抱團取暖、共同面對。
進口復合肥始終保持高端地位
郭鎮(zhèn)華:進口復合肥對于中國農業(yè)生產平衡施肥、均衡營養(yǎng)是功不可沒,從第一批肥料進入中國市場才算開啟了我國均衡施肥時代。進口復合肥從進入我國市場起就面臨著國產復合肥的競爭。在最蓬勃的時候每年進口量接近300萬噸。隨著平衡施肥、技術水平、環(huán)境要求,進口好的復合肥一定有發(fā)展空間。
我認為,進口復合肥進入中國市場之初就是陽春白雪。品牌維護很重要,縮小價格差距需要廠家提供高品質產品,經銷商也應該提供以優(yōu)質服務,共同維護品牌才能保持市場的穩(wěn)定。
穩(wěn)定核心客戶專注農化服務
游陳榮:品牌積累很重要。一是要擁有穩(wěn)定的核心客戶。因為核心的、持續(xù)的客戶對于品牌積累十分有益。二是持續(xù)的農化服務,做觀摩會、示范試驗、促銷活動,農民的種植技術確實需要提升。無論出現(xiàn)什么變化,未來中化化肥都會集中優(yōu)質產品供應商建立生產技術的合作、更多建立農化服務的合作。艱難時期也是更加要積聚能量的時候,需要上下游一起合作。
嘗試跟客戶“走出去”
張勇:為了應對增值稅制度帶來的不利影響,我認為應該持續(xù)性的增加農化服務、試驗示范。云南由于獨特的地理條件、作物品種,還種植很特殊的東西,所以多做示范拉動銷售。
增值稅開征之后,很多客戶到老撾、緬甸去種地,我們也將貨發(fā)到泰國,通過泰國進到老撾和緬甸。只要貨到泰國就一定能拉到老撾,泰國沒有關稅,成本低很多,能提高競爭力。
舍大我,取小我
劉卓鎮(zhèn):進口復合肥市場是赤裸裸的價格競爭,對于進口復合肥來說非常不利。我認為,第一,要保證質量、維護品牌。第二,渠道管理和農化服務投入。各級經銷商都有錢賺,再用賺到的錢投入到農化服務中去,通過農民會的形式引導農民科學施肥。第三,目標利益的一致性。外商廠家、代理經銷商、區(qū)域經銷商、零售商是整體,要想凸顯整體競爭優(yōu)勢,“四位一體”才能取得共同勝利。總之,在利益面前要“舍大我,取小我”,各級經銷商必須舍大我,逐層讓利,調動各方積極性。
改變固有模式實現(xiàn)精準服務
王其選:我認為進口復合肥除了氮磷鉀、中微量元素,助劑是中國企業(yè)沒有學到的,國產肥料的技術性達不到,在質量上國產肥還有一定差距。
專注不僅要有好品牌、好技術,還有一個好團隊,有一定農化服務能力。同時還要精準,經銷商對于服務不是很完善,對于土壤狀況、肥力等不是很了解,產品缺乏穩(wěn)定性,對于作物生長、需求了解不詳細,這就談不上精準。只有改進固有模式,才能做到精準專注。我對進口復合肥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