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吳 江
精準專注走出困境 同心協力共創輝煌第二屆“話”肥深圳灣高峰論壇聚焦進口復合肥謀局之策
□《中國農資》記者吳 江

近日,由深圳德鉀鹽貿易有限公司、歐化農業貿易(深圳)有限公司、康樸貿易(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恩卓農資有限公司、云南滇興農農資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第二屆“話”肥深圳灣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來自進口復合肥企業的廠家代表、代理商、區域經銷商等代表180多人參加會議。
歐化農業貿易(深圳)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丁振軍和技術總監肖焱波博士共同主持了會議,深圳德鉀鹽貿易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郭延亮博士致開幕詞。國家香蕉產業技術體系種苗生產與良種選育崗位科學家、廣西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小泉、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張承林、河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葉優良、華中農大園藝林學學院教授伊華林應邀作報告。康樸貿易(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田肇壯、中海化學國際貿易部副總經理郭鎮華、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中國區總經理曾秋朋、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總經理游陳榮、深圳龍德威農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波、深圳恩卓農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卓鎮、海南綠生農資有限公司總經理牛楠輝、煙臺眾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其選以及云南滇興農農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勇、深圳市德華肥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培金、東莞德盛肥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賀民軍等高端肥“大腕”云集“話”肥灣,聚焦作物、專注技術、嘗試新的商業模式、拉動農戶對特種肥料的需求,以智慧和遠見破解市場迷局。
“話”肥深圳灣高峰論壇被視為行業內高效、務實、針對核心問題進行研討的高端會議平臺。參會人員多為企業高層管理者,針對高端肥料的“兩高”特點成為會議一大特色。同時,針對高端肥料行業最迫切的核心問題進行研討,成為會議的一大看點。
此次高端肥料行業大聚會將視線聚焦中國復合肥市場低迷、增值稅影響輻射市場的進口復合肥生存現狀,并在“專注作物、精準服務”方面達成共識。
丁振軍直接闡述了當前形勢下高端肥料的精準策略。進口復合肥面對行業困境,第一,小中見精、精益求精,學會如何去尋找市場。在小眾作物中做出大市場,需要瞄準目標作物,精益求精;第二,一針見血,針針見血。目前很多促銷是無效的,浪費成本的促銷,所有的促銷一定要有時效性,否則就是增加成本。第三,伺機而變,隨機應變。不能將貨物在倉庫里放了很長時間還在計算成本。他特別強調,要適時做一些價格調整,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是非常危險的。
郭延亮說,征收增值稅、產能嚴重過剩、“零增長”實施、大宗農產品價格持續低迷、土地流轉有待適度規模經營、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這些都是行業面臨的一些重要問題。“肥料銷售越來越難,但也并不是束手無策。”他認為,我國高附加值作物對于經營特種肥料的公司具有很好的緩沖作用,這些條件為進口肥度過困境提供了機會。“俗話說,‘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說的就是做事要專注才能成功。多年來,德鉀鹽的大家庭一直專注終端對特種肥料完整作物解決方案。從德鉀鹽分出來的歐化和康樸同樣也繼承了這樣的傳統,重視技術、重視知識。”
肖焱波也一針見血地拋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無論經銷商還是從業人員都要“知行合一,踏踏實實”承擔起責任,將技術裝在腦子里,實實在在地為農民服務。他詳細說道:“首先要尋找特定的作物。小麥、玉米不是進口肥料的‘菜’,冰糖橙、香蕉、丑柑等等才是我們的‘菜’。第二步是找準用戶。”肖焱波風趣地說:“做香蕉、丑柑的不一定都是你的客戶,關注技術、愿意提高作物品質、愿意跟你一起嘗試、吃‘螃蟹’的人才是我們的目標客戶。此外,還要有共同理念的渠道伙伴,不忽悠人、踏踏實實做事,而且具備很細致做農化服務的能力。”
顯然,這些解讀明確、精準地指向了進口肥、高端肥、特種肥新的生存空間以及操作傳略,不僅突出了進口肥料以優質產品、過硬品牌服務于中國農業的精準定位,更有助于厘清國產與進口肥料之間深度競爭的核心。這些肥料“大腕”的思想智慧,將成為未來中國復合肥行業面對競爭、實戰操作的最終落腳點。
高端復合肥一直針對作物需求有的放矢,在市場復雜的情況下,更在實戰操作中。為此,今年會議增加了農業形勢、重點區域、特色肥料、需要關注作物的專家報告。
河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葉優良教授做了題為《我國農業生產問題與肥料需求》的演講。他認為,農作物效益不好,農民不愿意用肥。收購時糧食賣不出去。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使今年農業格外嚴峻,更影響了農資市場。同時,他也強調,“肥料對于農民必不可少,知識同樣必不可少。為此,目前全國大約有70多個科技小院的科研人員都在努力工作和探索。”
華南農大張承林教授針對《水肥一體化及水溶肥料的應用》進行了闡釋。他闡明,水肥一體化技術已經進入小麥、玉米等等大田作物,并取得很好的效果。“目前新疆玉米的膜下滴灌面積超過200萬畝,水稻上應用的前景光明,增產效果可以肯定。水溶肥行業缺用法、不缺產品,目前的現狀是大家都關注產品、不重視技術。”他坦言,科學合理的用法是水溶肥料發揮最佳效果的關鍵,水溶肥服務模式主要還是依靠技術服務。
伊華林教授介紹了《中國柑橘產業現狀》。他說,“山高土壤瘠薄的地方種植的柑橘,恰恰需要肥料發揮作用。”柑橘種植業生產管理向節本省力方向發展,水、肥、藥同施以及設施灌溉等需求不斷增長。但是,產業也面臨化肥、農藥的過度使用等因素的困擾,需要技術服務及時跟進。
在《中國香蕉種植和管理概況》的演講中,李小泉提出,目前中國香蕉種植、設施投入水平大幅提高,產區分布逐漸清晰合理。值得關注的是,香蕉種植者與肥料供應商的合作市場巨大,每年肥料投入近100億元,其中化肥占2/3,約80億元。“隨著土地和人工成本不斷升高,肥料占成本比例在下降,投資者愿意進一步增加投入。同時,香蕉產業對于施肥技術需求迫切、合作空間廣闊。香蕉種植者需要更好的產品和服務,肥料供應商需要穩定和增大市場份額。”
此次會議在瞄準進口復合肥施用的主要作物、施肥技術、田間管理以及市場需求之外,同時也針對高端復合肥的全球市場需求以及區域市場特點進行了解讀。
歐化農業董事總經理丁振軍針對全球復合肥貿易,圍繞“貿易流向,復合肥生產和質量差異、亞洲復合肥市場,復合肥市場發展趨勢”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他說:“過去5年全球復合肥產能、產量持續增加,未來5年這種趨勢還會繼續,但是增速在下降。從全球復合肥銷售來看,過去5年保持了持續的增加,未來的5年會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增長率也在下降。”他認為,未來復合肥貿易將由資源豐富、生產技術相對領先的國家向發展中國家邁進。他還介紹歐洲化學公司未來將開始新建設計產能100萬噸的合成氨項目、參股挪威的“阿坤納斯”進軍生物菌肥分銷領域。隨著一期、二期共計460萬噸的鉀肥項目的投產以及2018年第一批氯化鉀的面世,歐化農業將躋身俄羅斯最大、全球第三大化學肥料生產公司。
深圳德鉀鹽董事總經理郭延亮解讀了中微量元素肥料特別是鎂元素的作用、研發方向、市場需求,闡述了未來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市場潛力。郭延亮說:“國家提倡2020年肥料使用零增長,要做到零增長就要有增有減。氮磷鉀可能都有所減少,但是中微量元素必然增加。”他強調,鎂應該是接下來除了氮磷鉀之外的第四個元素。中國是第二大鎂肥生產國,但是中國仍有2億多畝土壤缺鎂,其中1.45億畝嚴重缺鎂,特別是南方比北方更嚴重。他指出,含鎂肥料將是我國增長潛力最大的中微量元素肥料品種。
在會上,郭延亮也釋放了德鉀鹽集團未來規劃的信息。德鉀鹽集團將收購一家國內硫酸鎂企業,加快含鎂肥料市場布局。同時,與福建農林大學將聯合成立國際鎂研究所(IMI),促進全球對于鎂的研究與含鎂肥料的施用。郭延亮說:“我們非常看好這個領域,鉀鎂肥和鎂肥將作為德鉀鹽貿易公司今后主推的重點產品,并給大家帶來一個新的業務增長點。”
作為頗具務實性的沙龍式論壇,“話”肥深圳灣高峰論壇受到行業內極大關注。由“深圳荔枝節”衍生出的這一高端會議品牌,連續兩年來聚集了高端肥料的高層管理者,成為了行業內關注最新動態、生存環境、應對策略進行智慧碰撞的大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