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今年以來,網貸綜合收益率持續下降,如今主流平臺的收益率基本已降至10%以下。7月份101家平臺關停,遠遠超過新增的33家。監管越來越嚴,P2P平臺生存戰已經打響
P2P行業的熱度似乎越來越冷。各家平臺紛紛進行品牌升級,轉身為“金融科技公司”;融360報告指出,熱衷于參加平臺加息等優惠活動掙錢的“羊毛黨”也打算撤退了;7月平臺獲得融資的案例也僅有3起。
種種跡象表明,P2P行業的熱潮正在退去。而讓投資者感受最深刻的則是,P2P平臺的收益率一降再降,與此同時,正常運營的平臺數量也在降低,一些平臺的清盤公告不時提醒投資者“又一個平臺干不下去了”。
網貸之家最新數據顯示,今年7月,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持續下行,已下降至10.25%。截至今年7月底,正常運營的P2P平臺數量降至2281家,7月新增P2P平臺只有33家,關停101家。
對此,網貸之家首席研究員、盈燦咨詢總經理馬駿指出,時值互金指導意見出臺一周年,綜合收益率一路下行,是政策調控的效果,更是網貸市場回歸理性的體現?!氨O管政策趨嚴背景下,大量平臺主動清盤停業,已經成為近期行業發展的常態,對于行業的發展無疑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對投資者來說,要改變P2P平臺高息的觀念,識別有實力的平臺,則顯得更加重要。
主流平臺降息至10%以下
P2P行業興起之時,動輒18%或以上的收益率,將銀行理財等投資收益遠遠甩在后面。但經過前兩年的火爆,再到今年的冷靜階段,收益率持續下降是不爭的事實。
《投資者報》記者調查發現,2014年8月份時,18%收益率的P2P產品不在少數。但到了2015年8月,根據網貸之家提供的報告顯示,P2P行業的綜合收益率下降到12.98%。今年前6個月,綜合收益率分別為12.18%、11.86%、11.63%、11.24%、10.96%與10.38%。如今這一數據緊逼10%,已下降至10.25%。
據媒體報道,今年3 月,有利網、積木盒子、微貸網、溫商貸、短融網等知名網貸平臺紛紛發布降息公告,收益率下調幅度在0.5%至2%不等。二季度后,合時代、九斗魚、信融財富等中小型平臺也在持續跟進。目前主流網貸平臺的收益率基本已降至10%以下。
近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學院金融風險實驗室和融360 大數據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16 網貸評級報告第二期》的分析指出,在央行多次降息降準之后,社會融資成本下降。一方面平臺需要調低融資成本拿到更加優質的資產,降低平臺風險。另一方面,網貸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高息攬客的方式難以持續,加上監管部門公開聲明不鼓勵平臺高收益,持續降息也就水到渠成。預計2016年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或繼續下行。
一些隱蔽的現象也證實了這一趨勢。據融360報道,隨著網貸行業的逐漸規范與整體收益的降低,很多通過參加活動攫取高收益的“羊毛黨”也逐漸發現,獎勵過大的標的越來越少,薅羊毛已經遠不如過去那樣輕而易舉。有的“羊毛黨”已經退出這一賺錢的行當。
平臺進入存量淘汰階段
《投資者報》記者曾經報道過大王理財的清盤事件,P2P平臺大王理財在清償投資者本金與收益之后,采取永久關閉的措施,退出P2P行業。像大王理財這樣的平臺在網貸行業被稱為停業平臺,今年7月這樣的平臺就有43家。
除此之外,網貸之家最新數據顯示,今年7月,停業及問題平臺達101家。其中,問題平臺51家,包括跑路30家、提現困難20家、經偵介入1家。除去停業平臺43家外,還有7家平臺轉型不再做P2P業務。另一方面,7月份新上線P2P平臺僅有33家,而2015年同期新上線平臺數量達217家。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正常運營的平臺數量,已創下自2015年8月到2016年7月底的新低。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降至2281家,比上月減少了68家。
“P2P網貸行業從平臺數量上看‘去糟留精的大勢已經不可逆,但這對行業健康發展也是有利的過程?!本W貸之家首席研究員、盈燦咨詢總經理馬駿表示。
此外,7月平臺獲得融資的案例也僅有3起,以A輪融資為主,融資規模在千萬元級別??梢娰Y本對于P2P網貸的熱情也不再高漲。
除去平臺數量的減少,P2P行業發展格局也呈現出優勝劣汰的蛛絲馬跡。零壹財經報告稱,截至今年7月底,P2P網貸行業貸款余額增至6567.58億元,環比6月底增加了5.71%,是去年同期的2.94倍。但行業交易額上漲,對應的是成交規模的兩極分化:百余家成交額靠前的平臺行業占比加大,而中小平臺交易額有萎縮趨勢。“約68%的平臺在7月出現交易量下滑,考慮到大量交易額較小的平臺,這個比例保守應在85%以上?!?/p>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一方面,停業平臺大量增加正常運營平臺創新低,但另一方面P2P成交量卻不斷增加,且向大平臺集中??梢奝2P網貸行業“存量淘汰”的大勢已經不可逆,而投資者也加大對優質平臺的投入,行業洗牌不可避免。
平臺較量升級 監管定標準
P2P網貸發展到行業洗牌階段,投資人對平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收益、信息披露和用戶服務等,都成為了投資人衡量平臺的指標。為獲得優質用戶,P2P平臺之間的較量可謂是全面升級,監管方面也沒有放松腳步。
近期以來,多家P2P平臺紛紛打出“金融科技”的概念,試圖擺脫問題平臺以及線下理財爆雷影響下的P2P污名。概念之外,平臺的實力和服務投資者的質量才是關鍵。
此外,監管方面終于為投資者打開了信息披露的窗戶。據了解,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制定的信披標準及配套自律制度中,制定了信息披露標準并規范了86項披露指標,對從業機構信息、平臺運營信息、項目信息都做出了明確的披露要求。
業內人士看來,平臺信息披露得越充分,投資者的信任程度與投資熱情也會水漲船高,也方便投資者設計出更加合理的投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