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星
目前,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政府征用農民土地的速度也逐漸加快,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有時在土地征收過程中,嚴重侵害了農民的土地權益,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應及時完善各項補償措施,建立健全土地征收法律法規, 保證農民的合法權益。
1 公開司法程序,健全征用程序
為了使土地征用者各方面利潤均衡分配,需要建立健全的農地征用程序。第一,應明確掌握企業、基層政府、農戶等有關部門和人員在征地程序中所擔負的責任和所扮演的角色,明確界定各相關人員的主權責任。在征地過程中, 如果當事人是農戶和用地企業,那么當地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門可參與到土地交易程序中。如果涉及到裁決土地交易糾紛,那么土地補償標準和一系列的安置補助等應該由用地企業承擔,在土地轉讓者和土地使用者相互協商下,土地行政管理部門不能過多干涉,干預過多反而不利于土地的正常征收。第二,當地政府和土地行政部門應該公平對待所有農戶和土地企業,不能因為他們的身份不同而所享受到的待遇也出現不同。同時,在交易沒有進行之前,基層人民政府和各級土地管理部門不能和任何一方單獨接觸,避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在征用土地聽證會過程時,應該讓雙方自由發表自身的看法和意見,使農戶能夠充分了解到與征地有關的政策法規和具體內容。大多數情況下,農戶可能會因為了解的信息不對,處于信息的弱勢群體,所以公共利益中,在信息方面占有優勢的用工企業應該提供與征地有關的材料,充分證明用地的合理性及合法性。如果存在與征地有一定利益關系的工作者,為了保證土地交易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應該主動進行回避。第三,在聽證過程中,檢查被證收者和用地申請者所上交的一系列證明材料, 雙方發表意見,對所上交的質證進行記錄,作為征地糾紛裁決的主要證據。
2 改進征用土地補償安置標準,切實保證農民的合法利益
目前,我國對于征地所給予的補償,并不是根據土地所具有的實際價值所給予的,而是依照土地使用用途的現有價值為基本標準,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土地在若干年后升值,那么也是屬于土地征用者的。由此可見,過低的安置標準會直接造成農民的經濟損失,因此,既需要完善土地征用程序,也需要改進安置標準,保證農民的合法利益。第一, 按照規劃用途定價。在對征用土地進行補償費之前,明確了解土地征用方案,了解土地在被征用之后的用途,根據新用途情況進一步確定租金,然后再根據級差地租的具體規定,計算土地征用的
具體費用;第二,根據土地質量定價。首先,農民應掌握所將要被征收的土地的實際年產值,可采用通用的生產手段,最終確定出年平均產值。這樣在計算具體補償費用時,要進行相應的修改,保證與當地平均土地產值需求相符合。其次,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農產品效益以及建筑單位實際承受能力等因素,解決好在征收土地中所存在的各方面問題,在安置標準整改過程中,還需要結合市場標準,充分考慮到被征用地所需補償的各個方面,這樣才能保證農民的實際利益沒有受損。
3 健全社會監督機制,修正土地征用法規
統一梳理和清查當前所頒布與土地征用補償方案有關的各項法律法規,同時檢測各項法律法規的有效性、合理性、實用性,對于不適用目前征地補償的法規,應該及時進行完善和修正。農業類型每一年都在發生變化,并且收益計量也在發生變化,可能上一年農民的農業收入較多,今年收入相對來講就少了很多,因此,應該根據每年農業實際收入情況,完善征地補償規章。另外, 從保證土地產權界定的公平性來講,對于在土地征收之后, 所屬權的問題必須要明確規定,減少日后發生利益糾紛。唯有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健全法律法規,才能從根本上保障補償標準的公平,保障合理分配土地征用費用。在征收土地過程中,政府占有重要地位,應充分發揮自身主導作用, 保證征收土地者和農民利益均衡,建立起科學合理的社會監督管理機制,審查土地征收方案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防止各種侵權行為的發生。
4 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目前正處于全面改革的關鍵時期,核心問題是處理好農村、農業、農民的問題,處理好這三者的問題對保證我國社會和諧發展起到關鍵作用。在土地征收過程中,必須要保證農民的利益。想要解決好土地征收過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既需要改進土地征用補償安置標準,也需要不斷完善土地征用法律規范,保證土地征用者和農民利益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