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
植被移植栽種的成活率低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外來引進植物。外來引進植物不能在短時間內適應本地的氣候,有的根本不適宜栽種,所以會大量的死亡,成活率低。二是時間不適宜。很多植物移植的時間不適宜,連帶著對氣候也不適宜,最終會枯死或被凍死。三是土壤被污染。植被在移植的過程中都會涉及到土壤的松動和長途或短途的搬移,在這過程中避免不了土壤被外界的有害物質污染,植被栽種到被污染的土壤上后會造成植被的爛根等現象,致使植被死亡。
1從管理方面保障造林質量
1.1 加強技術控制管理 過硬的施工技術才是一個施工單位能在競爭中取勝的核心,因此加強技術在施工過程中的控制管理很有必要,且技術控制管理的加強有利于提高技術的攻關能力。
1.2 完善管理體系 在園林施工的實際中隨時會遇到突發的困難,如何應對這些突發的情況就要求施工單位平時有一個完善的施工管理體系,有一套完整的應對突發情況方案。施工企業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包括業務方面、職工方面、技術方面等要綜合提高。在技術方面要引進先進的設備,注重設備的更新換代,吸納技術過硬的專業人才。提高職工的專業素質、業務素質和職業素養。
2 造林時需注意的事項
2.1 土壤要求 苗木管理其實并沒有想象中的難以栽培,因為苗木對于土壤的要求并不是那么嚴格,但是不同地形的土壤培養出的苗木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在我國大陸地區苗木的種植土壤選擇中鹽、堿性或是酸性土壤即可,但由于現代社會工業污染嚴重,土壤的污染使得很多土地中含鹽量已經超標,無法進行種植,這時,苗木管理人員就應該進行土壤的檢測,從而找尋適合種植苗木的土壤。
2.2 水質要求 在進行苗木灌溉時,要合理選擇水源,雖說苗木對于水質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鹽分或是酸性物質過高的水源并不適合給苗木進行灌溉。在進行苗木灌溉時,要掌握好苗木生長的時期,正確的進行灌溉,以免有的苗木因灌溉太多被淹沒,而有的苗木則因干旱而枯竭。用適合此種植物生長的方法去培育,才會收到好的效果和成效。
3 綠化苗木的選擇
應當注意選擇樹干健壯,根系發達,無特別嚴重蟲害寄生的喬木;樹干胸徑不得低于2m,樹高不得低于1.5m,樹干上盡量不要有傷痕或是截枝;選擇品種時,應注意要選擇常綠、根蔓、梳打、植株茂密的樹苗,要根據本地區的氣候特點和土壤要求進行選擇。所選擇的苗木應具有耐寒、耐旱、耐澇多年生的植物,并且要具備一定的觀賞價值。
4 苗木種植的方法
在進行園林苗木種植過程中,一般采用播種、栽種和鋪種三種方法:一是播種一般適合枝葉茂密的草本植物,而種子質量度必須得達到97%,而發芽率也必須得達到50%;二是種子一般用量是在10~20g/m2;三是播種期間分為2季,一種是在5、6月份進行播種,另一種是在冷季節進行播種,也就是秋季或是冬季初進行種植;四是播種有條播、撒播或是機械噴播,條播是在地上進行開溝,深5~10cm,溝距為15cm,運用沙子或是細土伴著種子撒入;撒播不需要開溝,將種子做回紋或是縱橫向后退播種;機械噴播是使用泥炭或是紙漿、肥料和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和水將種子一起貯存在容器中,借助機械力量噴灑在所需種植的草地或是斜坡上。
5 苗木的種植要點
栽種苗木時應當注意兩樹之間的間距,保持苗木的健康,并且要與建筑物保持一段距離;在栽種時應當保持根部的濕潤和沾有泥漿,增加苗木內部的貯水性;栽種的土坑深度要適宜,過淺遭遇到地表干旱,根部極易被傷害,過深會致苗木根部無法呼吸,深度一般要比原土深3~4cm。
6撫育管護
“三分造,七分管”是長期造林實踐的科學總結,充分證明造林后經營管理在培育森林資源、鞏固成果、提高成活率方面是極端重要的。加強新造林地經營管護,造林后24h內應灌足定根水,造林后3年內每年分別在6月和9月進行2次撫育,及時做好施肥、灌水、松土除草、修剪、涂白、病蟲害的防治等工作,澆水的次數根據當地的降水量而定,設置相應的防護設施,如設置圍欄等,配備護林人員、完善相應的管護制度等,加強管護,嚴防人畜進入踐踏、啃食苗木。
參考文獻:
[1]陳傳生.淺談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J].價值工程,2010(33).
[2]蒙新強.造林質量問題成因及應對措施[J].陜西林業,2010(4).
[3]張向紅,王松濤.淺談如何提高山區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2(15).
[4]張欣.干旱地區造林成活率提高的有效方法[J].農業與技術,2012,3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