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江
【摘 要】本文就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方法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防治方法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s of prevention and cure of fores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were analyzed,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workers.
[Key words] forest pests and diseases; prevention methods
森林病蟲害的防治要貫徹“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方針。“預防為主”就是防患于未然,把工作做到前頭,不能等到病蟲害已經大量發生和嚴重危害的時候才開始防治。否則,不僅會使林業生產受到損失,而且還浪費人力、物力、財力。
1 森林病蟲害現狀
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不斷增加,防治難度大。隨著人工造林面積的增加,特別是單一樹種純林的增加,病蟲危害加劇。有些是由外地陸續傳入的,有的是我國從未發現過的。80年代末以來,已有美國白蛾、紅脂大小蠹、蘋果綿蚜及油松葉小卷蛾等多種危險性害蟲先后侵入我國森林地區,雖然我國森林有關部門采取了有效措施極力控制,但潛在的威脅卻不容忽視。危害比較嚴重的松毛蟲、天幕毛蟲、黃連木尺蛾、楊扇舟蛾、落葉松尺蛾和青楊天牛等表現相當頑固,且大都具有暴發成災的特點。
2 森林病蟲害防治現狀
2.1 森林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基礎薄弱,有的地方還不能及時、準確地掌握蟲情并發布預報和指導防治。
2.2 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術研究和現有科研成果推廣力度不夠,在防治時因大面積噴灑化學農藥導致病蟲抗藥性增強、污染環境、殺傷天敵形成惡性循環,生物防治因技術和資金所限還沒有推廣開。
2.3 林業內部部門之間缺乏協調,各個生產環節之間嚴重脫節,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種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規劃設計也不認真考慮病蟲害防治,預防機制差,使病蟲害防治工作長期處于被動局面。
2.4 檢疫工作不到位.相當一些產地檢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檢疫檢查站,調運檢疫嚴重失控,控制危險性病蟲害傳播不力。
2.5 防治經費短缺,整體抗災減災能力低下,具體表現是基礎設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測報、防治、檢疫儀器設備和交通通信工具等。
3 森林病蟲害防治方法
3.1 加強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
預測預報是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礎。我們必須堅持把病蟲害的調查監測工作放在首位,對轄區內的全部森林資源進行病蟲害調查監測,要以全面、及時、準確地掌握森林病蟲害動態作為基本目標,確定專人、固定地塊、明確對象、指定方法、定時調查,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除治,堅決避免平時不調查,等到發現已是嚴重危害的局面。從發展看,要以國家級中心測報點為龍頭,以省、市重點測報點為骨干,以縣級測報點為基礎,盡快建立起一個覆蓋全國的、健全的預測預報網絡體系。不僅要能夠及時掌握全國森林病蟲害發生情況、發展動態,進行區域性短期預報或預警,而且能夠結合林木資源狀況、氣候氣象條件等相關資料,進行全國主要森林病蟲害的長期預報,為我國和國家林業主管部門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3.2 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改進防治手段
具體工作其包括以下內容。第一,堅持搞生態林業。在保護好現有森林的基礎上,造林要堅持適地適樹,采用良種壯苗,營造混交林,實行工程造林和集約經營等林業措施,把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貫穿于林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和全過程),加強早期預防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增強森林自然抵御病蟲害的能力,走出一條林業生產與病蟲害防治協調發展的路子。第二,認真遵守國家有關安全合理使用農藥的規定,逐步禁止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對硫磷、久效磷、氧化樂果、福美砷、林丹、三氯殺螨醇、甲拌磷、乙拌磷、殺蟲脒、除草醚、草枯醚等劇毒高殘留農藥,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農藥(BT乳劑和病毒等)、仿生農藥(滅幼脲)、動物源農藥(昆蟲信息素等)、植物性農藥(苦楝素、茴蒿素、煙堿等)、礦物性農藥(波爾多液、石硫合劑、礦物油乳劑等),以減輕對環境和水源的污染。
4 結語
森林在生長過程中一旦遭到病蟲害的威脅,必然會給林業企業帶來嚴重的影響,不利于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必須要對其進行有計劃地預防與治理、在實際治理過程中,工作人員必須要對周邊環境進行全面分析,盡量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治理森林病蟲害,從而確保森林資源的健康生長,為林業企業創造更多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趙靜夫.黑龍江墾區森林病蟲害管理系統研究[J].現代化農業,2010(5):48-49.
[2]丁茂申.當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林業,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