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道歡


城市的發展猶如一本書,每一頁都記述著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一座城市的歷史文明是人創造的,無論城市大小,當一輩又一輩的人民在這片土地上生產勞作生存繁衍,便會在發展建設的實踐過程中形成精神財富,而這種精神財富又會潛移默化地熏陶和滋養這里的人民,形成這座城市成長軌跡中獨特的文化特征和城市精神,成為這座城市發展的后續動力。
一座城市的歷史和人物,從某種意義上看是一種對應關系,城因人而名,人因城而靈,交相輝映不可分割。1930年,古邑開州之地設立開陽縣,開陽之名,正是因一人而得。據史料記載,明武宗正德元年,王陽明上疏直言,觸怒劉瑾,被杖四十,謫貶至貴州地界。在貴州期間,王陽明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創“致良知”學說,對彼時閉塞落后的貴州地區產生了巨大觸動。在王陽明思想的影響下,古邑開州的文化有了很大的普及,生產有了很大發展,社會有了很大的進步,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因為傾慕一代心學大師王陽明的淵博學識,希望開陽地區能人才輩出繁榮昌盛,開陽明之學,故而取名開陽。
因了名人而有了名城,開陽的歷史厚重而輝煌。開陽的發展是在大師精神的影響下,與陽明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中一路成長起來的,它離不開過去,繞不過未來,在如今更凝結成為“開明、開放、開拓”的城市精神,與歷史遙相呼應,向未來邁步前行。
近年來,隨著開陽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口激增、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問題嚴重影響縣城的發展。開陽縣委、縣政府經過大量調研、充分論證、高點定位,著眼長遠、科學決策,提出“疏老城、建新城、擴大城市規模、拓展城市空間,為經濟發展構筑更大的載體和空間”的發展思路,拉開了陽明湖新區建設的序幕。
山之敦厚,水之靈秀,陽明遺風在開陽特有的溫度,讓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入了城市的靈魂。陽明湖新區汲取著開陽地區由來已久的文化積淀,希冀在這塊土地之上傳承陽明文脈,用創新精神去追溯這座城市獨一無二的文化記憶。
走進陽明湖新區,吊塔林立、車來車往,寬闊平坦的市政道路縱橫交錯。歷史文化公園、優勝美地、環湖綠道、濱湖音樂城市公園、黔晉夏都五星級酒店、環湖一號、開陽快鐵站、麒龍城市綜合體、兗礦新城漸次而起……一個朝氣蓬勃、依山傍水、富有文化特色的山水園林新城呼之欲出。
建筑大師貝聿銘說:“對于一個城市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規劃?!毙聟^的城市建設始終堅持規劃先行。緊扣打造“全省一流山水園林生態文明縣城”的戰略目標,結合資源稟賦,立足山地特色,以貴陽市生態文明城市總體規劃為總攬,編制了開陽縣城市總體規劃、陽明湖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陽明湖新區城市設計規劃,形成了完整配套的規劃體系,為新區建設提供了科學指導。
在具體的項目規劃、建筑設計、景觀打造等過程中,更加突出歷史記憶與城市的融合,城市與自然的和諧,民族特色和現代功能的有機結合,充分利用山、水、湖等自然資源,規劃建設“大小不一、星羅棋布”的城市公園。讓城市融入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道路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動脈,將新鮮的血液輸送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新區全力加速對外交通網絡建設,不斷提升區位優勢。搶抓國發2號文件及全省“5個100工程”等歷史機遇,大力推進新區城市道路建設,逐步形成一個布局合理、功能齊全、景觀靚麗的城市路網。全省第一條城際快鐵貴開城際鐵路開通運行,新區融入了貴陽市“半小時經濟圈”,區位優勢更加明顯。紫江大道、環湖大道等一批市政道路相繼建成,城市交通路網進一步拓展,讓市民在享受新區便捷交通的同時,還可欣賞新區日新月異的變化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景。
春來杜鵑花滿園,秋至金桂滿城香。
為打造一個山幽、林茂、水清、氣凈、景美的生態健康人居環境,為可持續發展拓展更大空間,開陽縣強力推進環境升級,打造綠化精品,擴大新區綠化規模。高品質、高標準地打造紫江大道、水東大道、心學大道、環湖綠道等綠化景觀。春天,陽明湖畔杜鵑綻放春意濃,草色青青柳色新。秋天,環湖綠道紅楓浸染夕陽,心學大道上金桂香飄四溢。精心設計新區主入口、主干道夜景,對主要樓宇進行燈光裝飾和文化元素點綴。使得城市景觀更顯獨特,城市夜景絢麗多彩。每當華燈初上,漫步于陽明湖新區寬闊的街道上,觀賞著高樓林立、霓虹閃爍的美景,如癡如醉仿佛夢中。
山水繞新城,公園是我家,人在城中走,如入畫中游。
新區以建設城市公園為核心提升城市品位,注重打造精品,形成示范效應,加快建設山水園林城市。以縣城陽明山及周邊山體為核心,規劃建設了白鷺灣荷塘公園、歷史文化公園、陽明文化公園、濱湖音樂城市公園、陽明湖濕地公園、陽明山公園、老年活動山體公園。逐步構建新區“城在園中、園在畫中”公園體系,讓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同時,注重突出精品示范,精心打造濱湖音樂城市公園和陽明文化公園,形成示范效應,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待到公園建成時,春可閑看陽明湖新區“滿園春色蝶戀花”;夏可坐賞荷塘公園“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秋可細品陽明湖畔“山映斜陽天接水”,冬可靜觀“環湖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腹有詩書氣自華,人如此,城市亦如此。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所在、魅力所在。開陽歷史悠久,文化積淀厚重,具有大力弘揚國學和書院文化的深厚底蘊。開陽縣在陽明湖新區的規劃建設過程中,注重找尋自身歷史記憶和文化個性,喚起市民對城市的文化認同。在陽明山上規劃重建集建筑藝術、歷史傳承和教育文化為一體的開陽書院,打造開陽標志性文化建筑景觀。以畫舫、影壁、雕刻、塑像等為載體,融入陽明文化、開陽精神、水東文化等文化元素,讓城市有活力、有溫度、有記憶。徜徉歷史文化公園,漫步環湖綠道,隨處可以觸碰這座城市久遠的回憶。
世間事,知易行難,貴在實干。如今的陽明湖新區建設如火如荼,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新區今日的成就正是開陽苦干實干的結果。實干譜寫了醉美開陽,文化造就了新區氣質。新區的建成必將為開陽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成為開陽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增長極。放眼未來,無限美好可期。要讓夢想照進現實,唯有務實勤勉、實干苦干。陽明湖新區已經做好了乘風破浪的準備。
(本文根據開陽縣住建局靳衛同志《印象陽明 醉美開陽》一文所編撰,有增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