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愷琳
Jakob+MacFarIane
麥克法蘭先生早年畢業于美國南加州建筑學院,師從于普利茲克獎得主湯姆.梅恩,經后者推薦,他進入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并獲得碩士學位。麥克法蘭先生和他得夫人多米尼克·雅各布,于1992年成立事務所雅各布+麥克法蘭(Jakob+MacFarlane),后者在本國內設計建造了諸多藝術氣質濃郁的建筑作品。他們的實踐注重文脈表現,但其作用不僅僅是對城市歷史環境現狀的回應,更是在城市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建立建筑類型與形態之間的聯系。更為重要的是,他在試圖創造一種復雜的建筑綜合體,與瞬息萬變的現實息息相關,這種探索拋開了物理及認知層面的等級性,建筑在此基礎上能夠從環境中凸顯出來。現在,他們的目光也轉向亞洲,尤其中國。在截然不同的文化、環境氛圍中,思考建筑設計當如何定義自己,又該何去何從。
雅各布+麥克法蘭相信他們設計的建筑作品能夠增進人們對項目的理解。他們的建筑作品成功地避免了不切實際的理想化解讀。
雖然雅各布+麥克法蘭的建筑注重建筑文脈,但文脈的作用不僅僅是對城市歷史環境現狀的回應,更是在城市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建立建筑類型與形態之間的聯系。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在試圖創造一種復雜的建筑綜合體,與瞬息萬變的現實息息相關,這種探索拋開了物理及認知層面的等級性,建筑在此基礎上能夠從環境中凸顯出來。
雅各布+麥克法蘭在新奧爾良的FRAC中心(2011年)的設計中表現出了最高的設計水平,當然在塞納河碼頭(位于巴黎Crtede la Mode et du Design,2008年)方案中,事務所還表達了他們對廣義建筑現實的態度。
建筑如果具有可識別性,就不應該固守一種靜態的形式,無論是建筑表皮、結構,還是一個簡單的裝飾圖案(橙色立方體,里昂,2010年)。每個建筑的特點與其外表的動態特征及其約束條件緊密相關,是建筑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也是建筑在自我組織過程中尋找平衡點的結果。
雅各布+麥克法蘭設計的建筑作品回答了有關建筑基本形態的問題,注重尋求建筑對稱性的變化,處理建筑的階段性變化(這樣做的目的就像在物理學或生物學中定義某個時空領域中的不穩定平衡),并且證實了建筑師的工作是與不同代理商及當地政府互動的必然結果。
為了在一個復雜系統的核心定義新的活動并避免建筑項目停留在現狀,也為了將建筑項目看成廣義上的不穩定體、一種簡單的平衡狀態,在里昂的歐洲新聞總部(2013年)項目中,建筑被設計成了傳遞信息光譜的音箱,綠色鋁制表面的屏可以像回聲室那樣敞開,讓室內來自世界各地的圖像閃閃發光。
綠立方,大膽的“小清新”
歐洲新聞總部設在法國里昂,位于索恩河岸的蘭博德碼頭,屬于一個大型開發計劃的一部分,旨在復興荒廢的碼頭區。項目由JQkob+Macfarlane建筑事務所設計,包含兩座外觀鮮明的建筑,分別是橘立方和綠立方,前者在2011年完成,后者作為歐洲新聞電視臺總部大樓,今年十月剛剛完工。
該項目的構思設計為一個長形立方體,帶有兩個被稱作“眼腈”的開口,它可以向室內引入陽光和空氣,并提供內部人員嘹望外界的視野。另外它還有一層特別的意義,象征著新聞機構捕獲在我們周邊世界的新聞。
建筑的外立面采用了一種輕型的釉質幕墻,覆有不規則的多孔鋁制包層。顏色上大膽的選擇了綠色,其靈感是來源于河水的顏色,用這種形式在建筑和對岸起伏的景觀之間建立聯系。
在建筑內部,包含兩個主要功能:一個是一層的公共服務區,包括入口大廳和餐廳,另一個是歐洲新聞電視臺的總部,設有各種辦公室,錄音棚和多媒體空間。入口大廳橫穿地面,連接碼頭到東邊的道路。辦公室分布在六處:1和2層包括編輯部,而其余每層各設兩個工作室。
塞納河上的碼頭
碼頭項目面臨的一個問題是要在現有建筑上加建一個新的結構,但這個新建筑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最大的限制是所有的工作要在一個“表皮”內展開:只能在河面上方加建三米高的一層建筑,只能在懸臂結構限制的范圍內向東、西兩個方向進行擴展。新建筑在外觀上像蛇一般具有很強的連續性,設計者想在建筑內的流線上做一些有趣的嘗試(因為流線是線性的),這種線性賦予平緩的空間以不同的意義。
設計的立面非常富有創意,這個立面與樓梯結合在一起,通過扭轉的幾何形及樹形的結構與歷史建筑發生關系,既可以遮風擋雨,也是一個開放的空間,與此同時還是建筑的立面。
項目從原有混凝土結構入手對其進行了變形處理,將其向上抬升到表皮頂部,有些部分在建筑外觀上并不可見。
這個項目中具有某種“城市基礎設施”的概念,它不再是一個單純的事物,而是與巴黎的地形、城市空間及歷史緊密地聯系了起來。
在碼頭項目的設計過程中,設計者感到被動地等待城市環境的變化是毫無意義的,在項目基地所處的商業區和工業區更是如此。碼頭區域的現狀是一些尺度巨大的倉儲用房,從未建設過人性化尺度的建筑。現有的設施包括輪船、起重機、倉庫、卡車等。這些設施已經形成了當地的地貌,整個區域完全沒有親人尺度的設施。工業區內還分布著建于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的辦公樓,所有的這一切都要突然與巴黎城區聯系在一起。不僅僅是修建辦公場所,還包括公寓、教育設施、休閑場所、公園、體育場等……原先的工業廠房已經被改建成了擁有25 000名學生的新大學。設計者認為這樣的變化與巴黎市區的擴張密切相關,大巴黎已經延伸到郊區,不再受到環城帶狀道路的限制。
FRAC中心
奧爾良項目背后的建筑理念:渦流的概念——將當代建筑介入城市歷史中心。
設計者認為基地的歷史背景中有兩個網格起到了主導作用,這兩個網格的相遇和碰撞會產生一種變形,形成渦流區域,這一區域就位于未來的FRAC中心區域(當代藝術基金會)。建筑的內院被處理成一個公共空間,將所有的建筑和FRAC大樓聯系起來。我們的目標不僅是創造一道風景,還要創造包容兩種網格的地形表面,使其適應場地的天然斜坡。
建筑的三個體塊都是幾何形碰撞形成的,它們在垂直方向上發生了變形,越過庭院繼續伸展并向城市方向延伸。建筑簡單的立面形式是兩個網格碰撞的結果。每次“動蕩”都會形成建筑的一個元素:第一個最高的體塊是臨時畫廊,最小的體塊是視聽畫廊,第三個體塊是由入口大廳、商鋪及一個延伸到庭院中的公共空間組成的。中央的公共空間將人流引到展覽空間和研究區域,成為建筑中物質流和意識流的結合點。
橙立方:優雅旋轉的中空
橙立方(the oronge cube)位于法國里昂。這棟六層的大樓分為兩部分,建筑底層為雙層樓高的展示空間,上層都為辦公室,第六層為屋頂平臺花園。在展示區,穿插了許多帶多邊形孔的全高展示墻,墻內擺滿了各種展品。
建筑與海港相鄰,橙色的金屬網格外表皮上布滿大小不一的孔洞。整個體塊被一大一小的挖空而打斷,一處為一層的人口,大的挖空位于上層的一角,形成了一個中庭空間,也將內部的樓層和陽臺也向外開放。
在里昂港的區域規劃中,這里將對里昂碼頭及其工業遺址重新投資改造,將建筑、文化和商業統一起來。這些碼頭最初由倉庫組成,吊車及與相關功能設施豐富了河流界面,形成了一種新的景觀,將河流與周圍的山體聯系起來。因此設計了一個簡單的立方體,以部分挖空滿足采光、通風和視線要求。
橙立方是基于29m*33m的鋼筋混凝土柱網設計。輕質的表皮,看似隨意的開口,不規則的穿孔圖案反映著河流的變化。橙色表示鉛涂料,是港口區常用的工業顏色。
挖空部分產生了一個虛空間,從面向河流的方向水平地穿透建筑,一直通到屋頂。為了制造這些孔洞,Jakob+MacFariane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將三個錐形的挖空的位置在三個層面上比對:面的角度、屋頂和開口程度。對一座普通的辦公大樓來說,這些挖空對建筑、使用者、場地及采光之間產生了新的空間和關系。
這樣,建筑的外表皮轉化成內部空間,產生了新的采光和視線關系,人從不同位置有不同的體驗。各層陽臺是互通的,每層都有日常會面和交流的空間,層之間動態的視覺關系和通達的平臺讓整個空間煥發活力。
在這個大的中庭空間里,建筑師對每一層的光線和通透度都做了研究,使辦公空間更加優雅和明亮。在頂層,背面有一個大平臺,可以俯瞰里昂的全景。
這個項目運用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結構表皮的優化緩解了熱效應,提高了視覺舒適度,為幾乎所有的辦公室降低了2%的防曬系數,平衡了制冷和保溫系統的消耗,新鮮的空氣取代了高耗能的空調置換空氣。
赫羅爾德100公寓
說到100公寓這個項目,最大的亮點就在其設計方法上:“我們觀察場地條件的實際情況,然后順應它”。傳統的巴黎仕宅會將客廳和臥室布置在朝向街道的一面,街道背面則布置廚房和衛生間。然而,100公寓的基地一面有一個大花園,另一面則是嘈雜的街道。很多設計者提出將客廳和臥室朝向街道,廚房和浴室則朝向花園。我們贏得競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的方案選擇了與大多數設計者相反的策略:利用了基地的現實條件……
在該項目中設計者面臨許多復雜的問題,如基地內就有8個限制條件:不得破壞基地內所有的樹木;建筑必須控制在一定的視線范圍內,這樣才能確保路人能夠看到整個基地和其他道路;基地內的某些區域禁止挖掘施工;嚴格遵守奧斯曼城市規劃原則(該城市建設法規規定了建筑應該如何在提升高度的同時緩慢后退)……
在多數情況下這些限制是隱性的,這一點啟發了設計師的思路:能不能以此來進行建筑設計?有時候建筑并不是由藝術家或建筑師塑造的,而是由項目的限制條件塑造的。項目的現實條件就擺在那,他們只是把它們變成現實。在該項目中,設計者將書架變形為公寓之間的墻,每層公寓都像一個單層書架,整個公寓就形成了一個立體書架,一種用來“擱置生活的架子”。他們將書店的概念推廣到了城市尺度,用基地內的8個限制條件塑造三維模型,一瞬間,曾經的難題不再是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