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柳敏,林 華,張秋燕,張艷艷,陳元星
(1.莆田學院附屬醫(yī)院,福建莆田 351100;2.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qū)醫(yī)院 351100)
?
·臨床研究·
莆田市191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型研究
俞柳敏1,林華1,張秋燕1,張艷艷1,陳元星2
(1.莆田學院附屬醫(yī)院,福建莆田 351100;2.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qū)醫(yī)院351100)
目的了解莆田市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分布情況。方法采用PCR結合基因芯片技術檢測405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疑似攜帶者。結果在405例疑似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攜帶者中確診191例,其中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114例,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74例,αβ復合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3例。3種常見的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型是--SEA、-α3.7、-α4.2,突變頻率分別是72.8%、15.8%、2.6%。最常見的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型是IVS-Ⅱ-654/N、CD41-42/N和CD17/N,突變頻率分別是54%、21.6%和13.5%。檢測還發(fā)現了5種復合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結論該次研究闡明莆田市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型和分布情況,為莆田市開展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遺傳咨詢和產前診斷提供依據。
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分型;基因診斷
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是一組單基因遺傳性慢性溶血性疾病。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是由紅細胞血紅蛋白的珠蛋白肽鏈基因缺失或突變,導致珠蛋白肽鏈的合成抑制、失衡,引起無效造血和溶血。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分為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和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兩類。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主要分布于東南亞、中國南方和少數非洲地區(qū),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地區(qū)、中東、印巴地區(qū)和中國南方地區(qū)。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具有嚴重的致死和致殘性,需要長期、昂貴的治療,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精神負擔和經濟負擔。為了解莆田市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分布情況,本院對405例疑似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攜帶者進行基因診斷。
1.1研究對象選擇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進行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檢測的405例疑似攜帶者,其中男63例、女342例,年齡1個月至83歲。
1.2方法
1.2.1基因提取抽取乙二胺四乙酸二鉀(EDTA-K2)抗凝外周血2 mL,采用潮州凱普公司提供的基因提取試劑盒提取DNA。
1.2.2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診斷采用潮州凱普公司提供檢測試劑盒對標本進行基因診斷。擴增儀采用ABI 7500。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采用Gap-PCR技術擴增,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采用一般PCR技術擴增。擴增產物經反向點雜交法(RDB)雜交,通過酶促反應判讀結果。同步檢測3種缺失型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SEA、-α3.7、-α4.2)、3種突變型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CS、QS、WS)、15種基因型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IVS-Ⅱ-654、-28、-29、CD14-15、CD17、CD27-28、βE、CD41-42、CD43、CD71-72、IVS-Ⅰ-1、IVS-Ⅰ-5、Cap、Int、CD31)。
2.1檢測結果405例疑似攜帶者經過基因診斷,確診191例,檢出率為47.2%。其中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114例(59.7%),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74例(38.7%),αβ復合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3例(1.6%)。首次在莆田市發(fā)現1例三重雜合子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攜帶者。
2.2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型檢測結果114例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患者中最常見的基因型是--SEA,其次是-α3.7。各種基因突變型及突變頻率見表1。雙重α雜合子檢出4例,基因型分別為-α3.7/--SEA和-α4.2/--SEA。檢出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純合子1例。
2.3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型檢測結果74例β基因攜帶者中基因突變頻率為38.7%。具體各基因型及突變頻率見表2。未檢出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純合子和雙重β雜合子。
2.4αβ復合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型檢測結果檢出3例(1.6%)αβ復合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患者。-α3.7/ααβ-28、和--SEA/ααβ-28各檢出1例。檢出莆田市首例三重雜合子,基因型為-α4.2/ααβE/CD41-42,為國內罕見基因型。

表1 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型及突變頻率

表2 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型及突變頻率
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是中國南方危害最大的遺傳病之一,發(fā)病率全球第3。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是由于位于16號染色體上的α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突變使α珠蛋白合成受抑制,造成α鏈減少,過剩的β鏈在紅細胞內沉積,使紅細胞變形性降低,紅細胞破壞增多。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是由于位于11號染色體上的β珠蛋白基因突變導致β珠蛋白合成受抑制,過剩的α鏈在紅細胞內沉積導致紅細胞過度被破壞。
本研究顯示莆田市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構成前3位是--SEA、-α3.7、-α4.2,這與我國廣東、廣西、四川、重慶等地報道一致[1-4]。莆田市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構成前3位分別是IVS-Ⅱ-654/N、CD41-42/N和CD17/N。國內其他地區(qū)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的主要3種基因型也相同,但是在排序上有不同,體現出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較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有更明顯的地區(qū)差異性和遺傳異質性。同時發(fā)現在福建省內,IVS-Ⅱ-654/N是最主要的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型[5-7]。
本次研究發(fā)現在疑似攜帶者中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的檢出率為47.2%,很大比例的疑似攜帶者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檢測為陰性。原因有:(1)是本次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篩查主要手段為血常規(guī)檢測,判斷篩查陽性的標準為血紅蛋白(Hb)<110 g/L,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MCH)<27 pg,紅細胞平均體積(MCV)<80 fL。符合這種血常規(guī)結果的疾病不只有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還有缺鐵性貧血、鐵粒幼細胞貧血、慢性病貧血等。(2)是檢測范圍有限,只能檢測已知基因型,少見或未知基因型不能檢出。Galehdari等[8]用基因測序技術在伊朗發(fā)現42種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型,遠高于本研究采用方法所能檢測的15種基因型。基因測序技術能檢測更多的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型,但是實驗要求條件高,檢測費用高,目前還難以在臨床廣泛使用。
本次研究病例中,進行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基因檢測的人群主要是育齡婦女和兒童,成年男性和老年男女性較少。由此可見,經過多年在婦幼保健系統(tǒng)中的推廣及經驗交流,婦產科醫(yī)生和兒科醫(yī)生對血常規(guī)存在異常的病例警惕性較高。由于沒有莆田市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方面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支持,其他普通專科醫(yī)生的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防治觀念淡漠。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預防相關知識急需進一步普及和推廣,以減少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的漏診。
[1]劉富華,賈藝聰,陳潔晶,等.廣西地區(qū)13 589例地中海貧血篩查結果及基因突變類型分析[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5,28(6):966-969.
[2]杜麗,尹愛華,張彥,等.2171例地中海貧血產前基因診斷回顧性分析[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2,39(2):208-210.
[3]杜偉,歐陽小峰,甘承文,等.重慶地區(qū)8 024例地中海貧血篩查結果及地貧基因型分析[J].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39(5):694-697.
[4]王霞,江虹,賈勁,等.四川地區(qū)人群地中海貧血的篩查及基因分析[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11,28(1):135-137.
[5]成明,李健,郭奇?zhèn)ィ龋畯B門地區(qū)3 715例地中海貧血基因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12):1870-1872.
[6]黃海龍,徐兩蒲,林娜,等.福州地區(qū)153例地中海貧血基因突變類型、頻率及產前診斷研究[J].海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9,15(4):1-3.
[7]吳琦嫦,周裕林,江雨,等.廈門地區(qū)β地中海貧血基因突變類型及產前基因診斷研究[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7,15(12):25-26.
[8]Galehdari H,Salehi B,Azmoun S,et al.Comprehensive spectrum of the β-Thalassemia mutations in Khuzestan,southwest Iran[J].Hemoglobin,2010,34(5):461-468.
2016-01-28修回日期:2016-05-26)
10.3969/j.issn.1673-4130.2016.15.040
A
1673-4130(2016)15-21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