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透視】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議論文的考查要求是: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的聯系,并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縱觀全國各省市中考語文試題,議論文閱讀相當普遍,議論文的考查已為中考命題者所青睞,由此可見,把握中考議論文閱讀的考點,掌握答題的技巧,強化議論文閱讀訓練,在我們當前的復習備考中尤為重要。
【考點分析】
考點一:把握文章論點
1.論點的概念和特征。
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論點是一個明確的判斷或陳述,有明顯的傾向性,在形式上論點應是一個完整的句子。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議論文的論點有以下特征:正確、鮮明、嚴密、集中、深刻。
2.論點的呈現方式。
(1)開門見山式:在文章一開篇就直截了當地、鮮明奪目地把自己的主張亮出來。
(2)畫龍點睛式:在文章收篇時,水到渠成地總結全文,點明文章的論點。
(3)分論點式:在總論點下,還有幾個分論點,分論點是受總論點的制約,為總論點服務的。
3.論點的出現位置。
議論文一般有鮮明地亮出中心論點的語句,它主要出現在文首(開門見山提出論點,或從對現象、事例的分析中提煉出論點)、文尾(結尾總結出論點),也有一些議論文的論點出現在文中,一般為過渡句(或總結句),還有一些議論文的文題就表明了中心論點。尋找中心論點的順序為:一看標題,二看開頭,三看結尾,四看中間,五概括。
4.歸納論點的方法。
(1)審讀文題。有的題目本身就是文章的論點;有的題目雖然不是文章的論點,但是表明了文章的論題,提供了把握文章論點的線索。
(2)找中心句。議論文往往在開頭或結尾有作者對所論問題表明態度的語句,這語句就是文章的論點。有時,這類中心句也會出現在文章的中間。
(3)提煉歸納。如果文章是對幾個分論點分別進行論述,那就要將幾個分論點適當地加以匯集,以一個完整、明確的語句表達出來。
考點二:辨別論據類型
1.論據的種類。
論據,是用來證明論點的事實和道理。論據包括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事實論據,包括歷史的經驗教訓和現實的正反事例。理論論據,是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中的定義、定理、公理、名人名言、警句、俗語等。
2.論據的特點。
(1)真實、確鑿。事實論據必須是確鑿的、真實的。理論論據,必須是精辟的、深刻的。
(2)典型、代表。引用的事例應該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代表這一類事物的普遍特點和一般性質。
(3)論據與論點的統一性。論據是用來證明論點的,因此,兩者應該聯系緊密、內容一致。
考點三:品析論證方法
1.論證方法及作用。
(1)舉例論證。運用真實確鑿的事例證明論點,增強說服力和信服力。
(2)道理論證。運用名言警句和公式定理證明論點,增強說服力和信服力。
(3)對比論證。對比映襯,更能有力證明論點。
(4)比喻論證。形象生動、通俗易懂地證明論點。
2.論證方式。
(1)立論。即對一定的事件或問題從正面闡述作者的見解和主張。
(2)駁論。即就一定的事件和問題發表議論,揭露和駁斥錯誤的、反動的見解或主張。以駁為主,通過駁,樹立自己正面的論點。駁斥對方的論點的方法主要有三種:①駁論點。②駁論據。③駁論證。
考點四:分析論證結構
1.基本結構方式。
議論文的基本結構為:引論(提出問題)——本論(分析問題)——結論(解決問題)。
2.常見的論證結構形式。
(1)層進式:文章各部分或各層次之間是層層深入、步步推進的關系,其前后順序有嚴格要求,是不能隨意互換的。
(2)并列式:幾個層次、段落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并列關系的順序安排較為靈活,一般是把最重要的放在前面。
(3)對照式:兩種事物(或意思)之間的關系是一正一反,或通過正反明確是非,或通過兩個方面的對照來突出說明其中一個方面的正確性。這種結構方式往往能收到對比鮮明、是非迥然的效果。
(4)總分式:論證的層次之間是總說和分說的關系,或先總后分,或先分后總,或總分總。
考點五:議論文語言
1.分析議論文的語言特色。
(1)要從邏輯的角度,分析其用詞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2)要從說理的角度,分析其敘述的概括性和簡潔性。
(3)要從修辭的角度,分析其用詞的鮮明、生動和感情色彩。
2.詞語順序是否可以顛倒?
答題思路:(1)解釋詞語含義;(2)闡明詞語之間的時間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順序,強調其先后順序或層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