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2016.2.28
?
卷首語政府支持產業的新嘗試
本刊編輯部2016.2.28
政府產業引導基金是政府出資設立并按市場化方式運作的政策性基金。近幾年,北京市已設立了各類政府的引導基金,對發展經濟社會事業發揮了引導、促進作用。日前,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與市財政局聯合宣布,經市政府批準,設立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基金,基金資金主要來源于本市支持產業發展的各專項資金,以及其他政府性資金、基金收益、社會捐贈和社會資金,計劃總規模200億元人民幣,其中,財政資金計劃出資50億元,將吸引多方力量共同支持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重點支持《〈中國制造2025〉北京行動綱要》提出的產業發展方向,聚焦新一代移動互聯網、自主可控信息系統、新一代健康診療、云計算與大數據、通用航空與衛星應用、新材料、現代都市等領域。
去年底,北京市政府正式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北京行動綱要》,確定了實施“三四五八”的戰略部署,推動在北京制造向由北京創造轉型。《〈中國制造2025〉北京行動綱要》提出,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學決策、防范風險的原則,設立高精尖產業發展基金,以股權投資為主要方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相關建設專項和重點項目。此次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基金的正式設立是對《行動綱要》的具體落實,旨在創新財政資金支持方式,采取市場化手段,優化本市高精尖產業資源配置,著力提高前沿、關鍵、核心技術領域以及高端制造環節,吸收引進境內外先進技術,加快人才、技術、資本等創新要素集聚,引導社會資本及專業機構投資于高精尖產業,推動資本與產業融合發展。
市財政局有關負責人這樣評價高精尖產業發展基金,稱之為北京市產業結構調整的新舉措,政府支持產業發展的新嘗試。而管好用好高精尖產業發展基金這一創新型的政策工具,真正發揮其應有的產業促進作用實乃關鍵。為把基金運營好、管理好,市經信委和財政局專門制定了《北京市高精尖產業發展基金管理辦法》,對基金的運作、基金的遴選、風險控制、監督管理等進行了細致的規范。如,《管理辦法》中對基金目標的明確,即按照“政策性、引導性、開放性、市場化”原則設立,專項用于支持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高精尖產業發展,優化投融資市場環境;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面向資本市場開展合作,協同高精尖產業發展相關配套政策,支撐構建高精尖產業發展體系。又如,《管理辦法》對基金結構的清晰劃定,由母子基金構成,即“1+N”模式,母基金由市級財政出資設立,以參股或合伙方式與社會資本共同設立子基金,根據高精尖產業發展特點,選擇股權投資、并購投資、債權投資等基金類型,適時調整子基金及其投資方向和規模。再如,《管理辦法》規定,建立“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基金聯席會議”工作制度,聯席會議負責基金的決策、指導、協調、監督和管理,主要職責具體列了七項。按照這樣的制度設計,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基金一定會取得良好業績。
據悉,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基金首批擬合作機構11家,合作基金計劃總規模達55億元,財政資金計劃出資13億元;10家戰略合作銀行計劃為高精尖產業發展基金及投資項目提供配套資金2400億元,并為高精尖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融資解決方案、金融服務綠色通道、投貸聯動和跨境并購等多種服務。廣泛凝聚各方力量,形成促進高精尖產業加速發展的合力,這正是基金模式的威力所在。